黄土高原
描述
近30年来,通过实施退耕还林、淤地坝建设、坡耕地治理等项目,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文章
黄土高原作为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广、厚度最大的地貌单元,是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地貌演化及人类活动与环境互动关系的天然实验室。
文章
黄土高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由于环境脆弱及人类活动强烈而成为全球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
文章
分类
生态治理
未来可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标准化和跨区域试点,将高西沟模式树立成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标杆模式,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战略实施。
文章
高西沟如何破解黄土高原生态治理难题高西沟如何破解黄土高原生态治理难题精选
文章
水土保持
近40年来,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成效显著,但始终没有总结归纳出区域性的典型治理模式。
文章
因此,在全球极端暴雨频发的背景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未来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须重点考虑强监管、重维护、提标准,以提高防御极端降雨引发极端侵蚀的能力。
文章
这一现状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大区的地位极不相符。
文章
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被问到目前黄土高原水土保持还要不要做?
文章
虽然目前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取得了举世嘱目的成就,但该区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水土流失严重性、人地关系的和谐性、人类生活的幸福感还没有根本性改变,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在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协同发展过程中,还面临一系列的新问题与新挑战,本文仅从自然科学视角做一点粗浅的分析,抛砖引玉,以全面赋能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
文章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面临的五大挑战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面临的五大挑战精选
文章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高西沟人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将原本植被覆盖率不足2%的荒山秃岭,改造成如今林草覆盖率达67%的绿色明珠,创造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的典范。
文章
地区
同时,对黄土高原地区的植被超载趋势为正向的地区占该区总面积的50.0%以上,其中退耕区超过70.0%的地区发展趋势为正向,退耕区的大部分在向着超载或者严重超载的方向发展。
文章
近30年来,通过实施退耕还林、淤地坝建设、坡耕地治理等项目,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文章
效果
1985年至2020年的35年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持续降低,2020年为20.8万km2,占总面积的36%。
文章
黄土高原大规模的植被恢复与重建,对区域水土流失防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降低了水土流失量,改善了土壤物理结构,显著增强了土壤的抗侵蚀能力。
文章
黄土高原实施退耕还林草政策以来,实现了林草植被大幅度增加和地表景观由黄到绿的转变,植被盖度由1999年的31.6%提高到了2023年的65.2%,使黄土高原成为近20多年来我国植被覆盖率增加最明显的区域。
文章
未来可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标准化和跨区域试点,将高西沟模式树立成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标杆模式,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战略实施。
文章
影响
黄土高原大规模的植被恢复与重建,对区域水土流失防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降低了水土流失量,改善了土壤物理结构,显著增强了土壤的抗侵蚀能力。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