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离子
分类
电池
如图1所示,锂盐(LiPF₆)的引入显著优化了钠离子电池负极界面行为:通过计算Li/Na-EC溶剂化团簇的LUMO能级(图1a),发现Li-EC团簇较低的LUMO能级(较Na-EC低0.8eV)提升了电解液还原性,线性扫描伏安测试显示含锂盐电解液还原分解起始电位升高且电流密度增加,证实SEI成膜动力学加速。
文章
如图3所示,LiPF₆的引入对硬碳负极/O3正极钠离子电池产生协同优化效应。
文章
本研究通过在钠离子电池电解液中引入LiPF₆锂盐,实现了正负极界面的协同优化。
文章
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储能材料器件。
文章
研究证实锂盐添加剂使软包电池能量密度保持率在400次循环后达89.4%,为高稳定性钠离子电池商业化提供了关键技术方案。
文章
研究证实,LiPF₆的微量引入(电解液中浓度0.1M)既能优化SEI化学稳定性,又可同步抑制正极表面氧流失,为高稳定性钠离子电池开发提供了界面工程新范式,其综合性能已超越现有文献报道的同类体系。
文章
研究证实,锂盐的引入通过调控溶剂化结构、优化SEI组成和稳定正极表面三重作用,为高稳定性钠离子电池的开发提供了创新性解决方案。
文章
钠离子电池凭借钠资源的地壳丰度高(2.3%vs锂0.0017%)、成本低(锂价5-10倍于钠)的优势,成为规模化储能的理想选择。
文章
锂盐LiPF₆在硬碳负极-O3正极钠离子电池中的双界面协同作用机制示意图。
文章
韩国电子技术研究院Hyun-seungKim、Ji-SangYu、江原大学YoungjinKim等创新性地在钠离子电池电解液中引入微量六氟磷酸锂(LiPF₆),针对硬碳负极/O3型层状正极体系进行界面调控。
文章
韩国电子技术研究院Ji-SangYu等:锂盐在主动抑制钠离子电池中界面副反应的变革性作用韩国电子技术研究院Ji-SangYu等:锂盐在主动抑制钠离子电池中界面副反应的变革性作用精选
文章
泄漏
尽管电解液离子电导率略有下降,但Li-EC团簇优先还原形成化学稳定的Li基SEI,抑制钠离子泄漏(泄漏电流降低65%)和电解液分解,多尺度表征系统阐明了锂盐通过热力学还原优势与动力学成膜强化协同提升界面稳定性的机制。
文章
该锂基SEI凭借更强的化学稳定性和更低的溶解度,有效抑制了钠离子泄漏和电解液的持续分解。
文章
负极侧,Li⁺优先与四个EC分子形成溶剂化团簇(LUMO能级较Na⁺体系降低0.8eV),加速SEI成膜并形成内层Li₂CO₃(XPS检测浓度38.5%),其阳离子结合能提升15%,溶解度降低至传统钠基SEI的40%,有效抑制钠离子泄漏(泄漏电流从0.35降至0.12mA/cm2)。
文章
锂基SEI溶解度降低50%,双重抑制钠离子泄漏与电解液分解。
文章
效果
实验证实,锂基SEI溶解度较传统钠基体系降低40%,其致密结构可有效抑制钠离子与电子的跨界面泄漏,将电解液分解反应速率降低至0.12mAcm⁻2。
文章
尽管电解液离子电导率略有下降,但Li-EC团簇优先还原形成化学稳定的Li基SEI,抑制钠离子泄漏(泄漏电流降低65%)和电解液分解,多尺度表征系统阐明了锂盐通过热力学还原优势与动力学成膜强化协同提升界面稳定性的机制。
文章
负极侧,Li⁺优先与四个EC分子形成溶剂化团簇(LUMO能级较Na⁺体系降低0.8eV),加速SEI成膜并形成内层Li₂CO₃(XPS检测浓度38.5%),其阳离子结合能提升15%,溶解度降低至传统钠基SEI的40%,有效抑制钠离子泄漏(泄漏电流从0.35降至0.12mA/cm2)。
文章
锂基SEI溶解度降低50%,双重抑制钠离子泄漏与电解液分解。
文章
韩国电子技术研究院Ji-SangYu等:锂盐在主动抑制钠离子电池中界面副反应的变革性作用韩国电子技术研究院Ji-SangYu等:锂盐在主动抑制钠离子电池中界面副反应的变革性作用精选
文章
影响
韩国电子技术研究院Ji-SangYu等:锂盐在主动抑制钠离子电池中界面副反应的变革性作用韩国电子技术研究院Ji-SangYu等:锂盐在主动抑制钠离子电池中界面副反应的变革性作用精选
文章
锂盐LiPF₆在硬碳负极-O3正极钠离子电池中的双界面协同作用机制示意图。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