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传输
分类
通道
通过COFs催化环内酯的开环共聚合实现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原位构筑。
文章
通过缠结作用实现COF的部分剥离,改善了其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性,既保留了离子传输通道,又促进了锂离子跨COF晶界的迁移。
文章
离子传输
表面电荷调控策略:通过调控埃洛石纳米管的表面电荷特性,构建了锂离子动态界面,显著提升复合电解质的离子传输与机械性能。
文章
效率
COF-聚合物复合电解质通过聚合物柔性界面替代固态接触,可协同提升离子传输效率。
文章
这种性能提升主要归因于COF有序孔道促进的离子传输效率提升,使得正极活性物质利用率提高了约15%(图9a-b)。
文章
然而,其固有的低离子传输效率严重制约了实际应用。
文章
效果
传统复合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如溶液共混)虽通过功能填料改善离子传输,但易导致填料团聚、界面阻抗升高及填料利用率低等问题,尤其在高填料浓度下会劣化电解质膜力学性能。
文章
电导率测试表明,结晶型polymer@TpPa-COOLi复合材料室温电导率达1.1×10⁻⁵Scm⁻1,较纯聚合物(2.5×10⁻⁶Scm⁻1)提升4倍,这归因于:1)COF有序孔道促进离子传输;
文章
通过缠结作用实现COF的部分剥离,改善了其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性,既保留了离子传输通道,又促进了锂离子跨COF晶界的迁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