湍流
描述
根据能量梯度理论,湍流是流体内部的奇点所产生的。
文章
如“湍流是由于流动不稳定性”,“湍流产生是由于非线性引起的”。
文章
分类
问题
还有审稿人要求作者应该按此理论的方向去做,才能解决湍流问题。
文章
湍流问题本身就很难,而湍流领域里的若干理论和物理解释充满了太多的错误,所以湍流问题就更难。
文章
(2)瞬态增长理论预测了在层流线性失稳之前,小扰动具有瞬态增长的特性,导致了扰动幅值在特征值为负的条件下会有所增长。
文章
从那时起,到现在,又有60年过去了,可是大家认为,湍流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文章
众所周知,湍流问题是经典物理学中没有得到解决的最后一个难题。
文章
即使现在事实上湍流问题已经被“能量梯度理论”真正解决了【1-5】,由于湍流学术圈对过去的根深蒂固的湍流错误理论的坚持,正确的理论还不能很快地得到承认。
文章
如线性理论、随机运动、统计理论、线性理论(再次兴起)、非线性理论、弱非线性理论、混沌理论、二次失稳理论、瞬态增长理论,等等。
文章
湍流问题100多年都没有解决,主要是一些错误理论及错误慨念的引领,这些错误的理论都是国际上最顶尖的著名专家做出的,他们的文章引用率都有上千次,几千次,而且有些错误的成果还获得了国际奖项。
文章
过去140年以来,这些错误的理论统治和主导着湍流领域的研究方向,而大多数人又多是从事跟风的研究,人云亦云,缺乏独立创新的思考,缺乏质疑,所以湍流问题一直是物理学、数学和工程领域里面的难题。
文章
错误
转捩
因此,由于奇点是根据NS方程推导出来的,所以说奇点是引起湍流转捩的唯一机理【1-3,5】。
文章
对槽道流动,圆管流动,平面Couette流动,边界层流动,Taylor-Couette流动等,在湍流转捩的临界条件下,都是这样的速度分布,无一例外(DNS/LES数据,实验数据)。
文章
窦华书,线性稳定性理论在层流到湍流转捩中的应用问题,https:
文章
图1是作者课题组最近做的圆球尾迹里面的湍流转捩数值模拟研究结果(LES)。
文章
文献中在1990年代和2000年代初,有若干位国际湍流专家认为在壁面流动中,壁面附近的低速条带(streak)的不稳定性是引起湍流转捩的主要原因,而条带结构是湍流的主要结构(Hussain为代表,见Marusic2010POFreview;
文章
说法
因此,有的文献中说的壁面产生湍流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文章
而且还会不断地有人继续用计算流体力学(CFD)和实验证明低速条带结构是怎么控制湍流发展的。
文章
结构
在湍流结构形成之后,可以认为形成了这样的循环:流向涡--低速流体上升--剪切层--奇点(速度间断)--射流--流向涡(被加强)。
文章
既然有壁面的流动和没有壁面的尾迹,产生湍流的结构都是发卡涡结构,湍流产生都是上抛和下掠,那么有没有壁面都能维持湍流,那么壁面在湍流产生和维持方面能起什么关键作用呢?
文章
研究
下一篇:窦华书:湍流研究的物理机理方面的4项错误概念
文章
大家可以搜一下,坚持和采用瞬态增长理论的湍流专家,在上世纪末和新世纪初的20年,占据了国际流体力学湍流研究的半壁江山,在JFM和POF,PRL等国际期刊,有大量的论文发表及其引领。
文章
今天的文章主要指出了湍流研究领域里的2项错误。
文章
举个例子,一个人得了肺炎发烧,医生认为发烧就开出了退烧药,结果服药后体温从40度降低到了38度,你就认为根治了发烧、药到病除了?
文章
”要知道,他是研究壁面条带streak不稳定性30多年的国际顶级专家,就此问题曾经发表了几十篇JFM和POF论文,其中3篇著名的JFM论文,就是论述壁面低速条带对湍流产生的作用的,1991和1999的两篇论文分别被引用1502和1055次,2018的JFMPerspective论文被引用501次。
文章
凭此奖项,他就是当今国际湍流研究方面的最顶级专家之一。
文章
特别诡异的是,近30年来,世界各地的湍流研究者,都纷纷验证了这个错误的低速条带学说,还都发表在了国际顶级期刊上了,还被得到了广泛引用。
文章
这就是要对自己做出的重大创新发现,要有自信,对的东西就要坚持自己的主见,尽管因为作者指出了湍流研究中的若干错误,曾被流体力学顶级期刊多次拒稿。
文章
造成湍流研究中诸多错误,是由于早期湍流数据太少,没有理论,实验手段低,测量不够精确,对湍流理解太贫乏。
文章
100多年的时间里,湍流的研究方向在几个方面来回徘徊。
文章
如“湍流是由于流动不稳定性”,“湍流产生是由于非线性引起的”。
文章
这里不是要去贬低任何人,实际上过去50年来直到现在,在读者心中湍流研究就是处于这样的状态。
文章
当我们在读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时,就已经根深蒂固地学习和灌入了这样的先入为主的理论知识,以至于博士阶段和博士后阶段,都是顺着这样的思路进行着湍流的研究。
文章
从1883年的雷诺圆管实验算起,过去140年以来,在湍流研究领域里,最不靠谱,最不科学的研究方法就是所用的预测湍流转捩的临界雷诺数的方法,这也是我们从研究生课程,从教科书上学到的内容,包括上面提到的诸多理论,包括各种线性的和非线性的理论。
文章
但是对于圆管流动,不管雷诺数多么大,一直到雷诺数无穷大,特征值永远是负的,流动失稳又不能解释了,这个问题对于作者就像对湍流研究的前辈们那样,整天为此困惑中。
文章
所以若干位湍流研究的前辈们像著名的物理学家海森堡、应用数学天才林家翘和JFM的主编Batchelor那样就趁着年轻早早选择改行了!
文章
窦华书:湍流研究的物理机理方面的4项错误概念窦华书:湍流研究的物理机理方面的4项错误概念精选
文章
流动
这种理论不仅用在了湍流转捩中,而且也用来研究完全发展的湍流流动。
文章
既然所有湍流流动都可以用同一个NS方程来求解,来描述,那么,湍流产生的机理就应该是唯一的【1】。
文章
壁面条带
发生
预测湍流转捩的方法,要包含转捩过程中非定常的流动变化的物理特性和过程发展,这样才能切中问题的实质,才有可能得到与实际的湍流发生相一致的结果。
文章
产生
但是瞬态增长理论并不能取得与实验数据的一致性,也不能解释湍流产生和湍流转捩的物理机理,更不能解释湍流的Kolmogorov的能量级串现象。
文章
因为这些理论都是基于线性扰动的发展,而湍流产生和湍流转捩都是非线性扰动所导致的,只有非线性作用才能产生奇点,才能引起湍流转捩【1】,所以这些理论与湍流转捩都没有直接关系。
文章
现在看来,瞬态增长理论,与原始的线性稳定性理论一样,对湍流产生及湍流转捩的预测结果,都是错误的。
文章
(四)湍流产生/湍流转捩是由于非线性作用导致的NS方程的奇点出现
文章
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包括直接数值模拟(DNS)与大涡模拟(LES),都显示了湍流产生和湍流转捩是由NS方程的奇点(速度间断)所导致的(即猝发Burst)。
文章
对于湍流产生,粘性是必要的,没有粘性就不能产生奇点。
文章
能量梯度理论和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尾迹流动里面的湍流产生/湍流转捩过程和机理与壁面流动里面的完全相同。
文章
能量梯度理论解释了湍流由奇点产生,湍流大涡的能量通过奇点爆发从主流输入,奇点通过bifurcation逐级产生了小涡(解释了K41的标度律),第一级奇点的流向分布成为了拟序结构的来源,奇点之间的部分成为了间歇区,奇点是引起剪切层失稳导致猝发循环过程产生的原因(上抛和下掠),奇点引起的猝发成为了湍流维持的动力源泉,奇点解释了雷诺数趋于无穷大时的反常耗散,解释了为什么平面Couette流动和Taylor-Couette流动中,湍流产生都是从流道中心位置开始,等等。
文章
重申一下,根据能量梯度理论得到的准则:湍流产生/湍流转捩的必要及充分条件是流场中出现NS方程的奇点【1】。
文章
具体是怎么流动不稳定性或非线性影响引起湍流产生,详细的细节却没有,实际上就是对湍流产生的详细物理机理仍不清楚。
文章
我们首次发现,Taylor-Couette流动的转捩过程中,湍流产生从流道中心位置开始。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