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
分类
高质量
气象数据开放共享不仅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要求,也是实现中国气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和责任,应在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和“地球系统”科学发展的大背景下,逐步完善法规政策体系,健全共享机制,实现跨部门、跨领域不同类型数据的融合与应用。
文章
2022年国务院正式下发了《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也明确提出要“建设地球系统大数据平台,推进信息开放和共建共享。
文章
也正是在这次会议期间,安排了一场公私对话高级别圆桌会议,来自公共、私营以及学术部门的170多位代表围绕预报、数据、服务供求等问题展开了坦诚交流,并通过了《日内瓦宣言:推进天气、气候、水和相关环境服务领域的公私合作》,其中特别强调了数据共享与可及性,公共部门应继续提供基础观测数据和核心服务,推动全球数据自由交换,鼓励私营部门与学术界在不削弱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参与数据创新。
文章
数据
1950年WMO《公约》正式生效,确立了六项宗旨,其中前三条分别为“促进在建立气象观测站网方面的全球合作”、“促进建立和维持气象和相关资料的快速交换系统”和“促进气象和相关观测的标准化,并确保观测和统计信息的统一出版”,反映了世界各国在气象数据领域推进合作共享所取得的共识,也是WMO业务体系构建的基础任务。
文章
气象数据开放共享既是世界各国在世界气象组织(WMO)框架下所取得的共识,也是中国在推动数据资源系统建设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方针,应是一项积极主动参与推进的工作。
文章
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动形成公平、互惠的全球气象数据共享格局的构建,这也将为应对气候变化、全民预警、防灾减灾、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文章
从共识到行动积极推进气象数据开放共享从共识到行动积极推进气象数据开放共享精选
文章
工作
2019年,在WMO第18次气象大会上审议批准了“向更综合的‘地球系统’方法进行战略转变”的计划,所谓“地球系统”是涵盖了大气、水、陆地、冰冻和生物圈层的整体,极大拓展了WMO的工作领域,但这显然不可能由WMO单独承担,需要推进地球科学领域更广泛的合作,包括数据交换与共享。
文章
早在2000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就曾明确规定“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按照气象资料共享、共用的原则,根据我国有关规定,与其他从事气象工作的机构交换有关气象信息资料。
文章
效果
东北、西北等非传统高温区的健康风险也被纳入预警视野,使服务从冷暖适应转向伤害风险判断,体现了气象灾害与具体指向的精准对接,使公众关于气象条件变化对自身可能造成的影响及所需采取措施的认知有了显著提升。
文章
在公众传统认知中,高温预警多由气象部门单独发布,目的在于提醒公众防范高温造成的不适及可能带来的影响,如能源供应、农业长势、林火防御等。
文章
1950年WMO《公约》正式生效,确立了六项宗旨,其中前三条分别为“促进在建立气象观测站网方面的全球合作”、“促进建立和维持气象和相关资料的快速交换系统”和“促进气象和相关观测的标准化,并确保观测和统计信息的统一出版”,反映了世界各国在气象数据领域推进合作共享所取得的共识,也是WMO业务体系构建的基础任务。
文章
绍罗在致辞中表示:“像医生和护士一样,各个国家气象水文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在夜以继日地工作,保障并促进公众福祉。
文章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席列斯特·绍罗在致辞中表示:“像医生和护士一样,各个国家气象水文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在夜以继日地工作,保障并促进公众福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