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受体


分类

结合

E蛋白的作用包括:帮助病毒与受体结合、通过囊泡进入宿主细胞,以及随后与囊泡膜融合——这一步骤由囊泡内的酸性环境触发。
文章

相关

筛选结果中最显著的“命中基因”是编码细胞表面受体LRP8(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8,又称ApoER2,即载脂蛋白E受体2)的基因。
文章

激活

进一步地,研究团队阐明了DP1非经典的受体激活机制、配体选择性结构基础以及其与G蛋白偶联的特征。
文章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徐华强、吴灿荣团队,解析了人源前列腺素D2(PGD2)和合成激动剂BW245C与其受体DP1及异源三聚体Gs蛋白复合物的高分辨率结构,以及DP1受体无配体结合的非激活态结构,揭示了DP1受体激活、配体识别等分子机制,为开发选择性更高、脱靶效应更小的新型DP1激动剂与拮抗剂提供了坚实的结构基础,有望为多种与DP1相关的疾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文章

感染

它能否利用其他受体感染不同类型的易感细胞(如脑细胞、皮肤细胞、免疫细胞和血管细胞)?
文章

受体

研究团队利用冷冻电子显微镜(cryo-EM)技术,首次解析了人源DP1受体在非激活态和激活态下的高分辨率结构。
文章

Guttenplan等人发现,星形胶质细胞对多巴胺反应的调节是由GPCR驱动的cAMP水平降低介导的,这一过程独立于钙信号传导并与之平行发生,进而调节多巴胺受体在星形胶质细胞表面的定位。
文章

cAMP信号传导的减少导致多巴胺受体向星形胶质细胞表面的转运增加,从而调节星形胶质细胞对多巴胺的反应能力。
文章

然而,去甲肾上腺素激活的特定星形胶质细胞受体,及其激活如何导致行为状态转换,仍不清楚。
文章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研究缺乏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1和2(CysLTR1和CysLTR2)的小鼠,Bachtel等人证明,这些受体在促进黏膜肥大细胞增殖方面具有非冗余作用,其中CysLTR1的作用更大。
文章

综上所述,这些结果表明,在口服诱导的过敏反应中,两种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的急性功能可能存在冗余,但在黏膜肥大细胞增殖方面则是非冗余的。
文章

尽管细胞受体在启动感染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但黄病毒所利用的特定受体蛋白长期以来仍不明确⁠[5]。
文章

此外,LRP8还是Reelin蛋白的受体,Reelin是一种信号分子,在发育过程中可充当“GPS信号”,引导脑细胞到达正确位置⁠[7]。
文章

鉴定出真正的黄病毒受体极具挑战性,要确凿地证明一种蛋白是功能性受体,必须满足多项标准:首先,该受体必须存在于已知被病毒靶向的细胞、组织或器官表面,且能与E蛋白直接相互作用以介导病毒入侵;
文章

最后,LRP8是首个经过严格验证(包括动物模型验证)的黄病毒受体蛋白,这提示其他黄病毒可能也会利用LRP8相关的细胞表面蛋白入侵细胞,也可能依赖完全不同的蛋白。
文章

作用

最后,受体的作用不仅需在体外(如利用纯化蛋白或培养细胞)得到验证,还需在更复杂的系统(如动物模型)中得到证实。
文章

LRP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