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名家博士论文99:金陵大学“末任”校长李方训博士论文1931年美国西北大学
精选
已有 5107 次阅读
2025-7-14 07:07
| 个人分类: 名家博士论文 | 系统分类: 科研笔记
中国科学院官网对李方训先生的介绍如下 : 网址 https://casad.cas.cn/ysxx2022/ygys/200906/t20090624_1810007.html ,物理化学家。 1902 年 12 月 25 日生于江苏仪征。 1925 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化学系。 1930 年获美国西北大学博士学位, 1948 年获该校荣誉科学博士学位。 1955 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 院士 ) 。 1962 年 8 月 2 日逝世。曾任金陵大学教授、校长,南京大学教授、副校长。早期从事格利雅试剂在非水溶液中反应机理和电解质溶液理论研究,所提出的离子水化焓及水化绝对熵的理论,用于水溶液中离子物理化学性质的计算公式,长期为该领域的专著所引用。 20 世纪 50 年代后,着重于混合电解质的系统研究,并测定了格利雅试剂在非水溶液中组成的电池电动势,证明了在非水溶液中格利雅试剂仍具有电解质的特性。验证了哈奈德规则对混合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活度系数计算的适用性,并推导出一个优于前人的计算公式,可应用于具有不同离子的混合电解质溶液。
图 1 :李方训
1931 年,很可能不是前文的 1930 年,李方训获 美国西北大学 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为: The electrolysis of ether solutions of the Grignard reagent( 格氏试剂乙醚溶液的电解 ) ,论文全文: 李方训博士论文.pdf 。此文收录在科睿唯安的 ProQuest Dissertations & Theses Global (ProQuest 全球博硕论文数据库 ) 中,数据库中此文链接为: https://www.proquest.com/docview/1815028555/ 。此记录给出的年份是 1931 年。对应的全文中,也清晰写着 “August, 1931” 。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正邦先生 ( 1933.05.07-2017.10.24 ) 是李方训先生的儿子!中国工程院官网对李正邦先生的 介绍如下 : 网址 https://www.cae.cn/cae/html/main/colys/00807743.html , 钢铁冶金专家。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 1958 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长期从事电渣冶金方面的研究与开发,设计了国内第一批工业电渣炉,生产出无发纹钢、高温合金产品,并在液渣启动、液位控制、连续抽锭和二次冷却上有创新。率先开发了电渣熔铸技术,研制成功曲轴、飞机发动机涡轮盘等产品。开发了以白云石为基的无氟渣,电渣重熔效率提高一倍,电耗降低 48% ,炉前大气含氟、含尘达标。首先发现电渣重熔提纯净化发生在电极端头的机理,受到国际公认与引用。在技术外延与相关技术的开发方面:在氮合金化及直接还原生产合金钢有新的突破。多次获得国家及部级奖励,其中 “ 电渣冶炼合金钢 ” 获 1965 年国家发明奖。发表论文 205 篇,专著 5 部。 1999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图 2 :李正邦
聊几句金陵大学。目前南京大学校史明确其一支源自金陵大学,南京相关高校也多承认其部分源自金陵大学相关专业。对我国科学家的梳理可以发现,金陵大学培养了包括李方训先生在内的 30 多位两院院士。所以,单从教书育人角度,金陵大学的确为我国人才培养做出过杰出的贡献。
图 3 : 1910 年金陵大学堂校门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宁笔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8109-1493559.html
上一篇: 名家博士论文98:我国分子光谱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吴学周博士论文1931年加州理工学院 下一篇: 名家博士论文100: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首任所长袁翰青院士博士论文1932年伊利诺伊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