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MDPI(中国)材料科学委员会正式成立-MDPI开放科学的博文
精选
已有 78 次阅读
2024-12-21 21:38
| 个人分类: news | 系统分类: 博客资讯
12月20日,MDPI (中国) 材料科学委员会在广东东莞举办的MDPI首届材料学科峰会上正式宣布成立。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汪卫华院士、复旦大学龚新高院士、南方科技大学贾金锋院士、华南理工大学马於光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张荻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孙奕韬副研究员、MDPI公共事务与战略合作经理Caleb Snider先生、出版总监李颖莉博士、中国区副总经理张潇毅先生出席了聘任仪式。Caleb Snider先生与张潇毅先生为出席的委员们颁发了聘书。MDPI (中国) 材料科学委员会的成员有:
主席
汪卫华院士
委员
龚新高院士
贾金锋院士
马於光院士
张荻院士
邹志刚院士
秘书
孙奕韬副研究员
合影留念 (左起为:Caleb Snider先生、孙奕韬副研究员、张荻院士、汪卫华院士、龚新高院士、贾金锋院士、马於光院士、张潇毅先生。邹志刚院士由于行程原因无法到场)
汪卫华院士表示,MDPI (中国) 材料科学委员会的成立,旨在充分发挥MDPI在开放获取领域的卓越优势以及广泛的国际学术平台资源,助力中国学者提升国际影响力,共同推动材料科学迈向一个崭新的高度。
汪卫华院士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Caleb Snider先生对材料科学委员会各位成员的加入和支持表达了感谢。他强调,材料科学委员会将成为MDPI与中国材料学领域顶尖学者深度对话与合作的窗口。MDPI也将利自身优势,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材料学者的知识共享及学术交流,共同推动材料学领域学术研究的繁荣发展。
Caleb Snider先生
MDPI公共事务和战略合作经理
科委会第一次会议
12月19日下午,MDPI (中国) 材料科学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会议。
合影留念
该会议由MDPI中国区公关关系经理孙洁欣主持,汪卫华院士、龚新高院士、贾金锋院士、马於光院士、孙奕韬副研究员、MDPI公共事务与战略合作经理Caleb Snider先生、出版总监李颖莉博士、中国区副总经理卢翠香女士、中国区公共关系总监林燕博士、材料学科出版协调人任泳先生、出版人李琳女士共同出席。
会议围绕科学委员会如何助力MDPI更好地与各大高校及学术机构展开深度合作与交流、MDPI期刊管理体系与平台建设的优化、提升期刊的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在人工智能新浪潮背景下期刊的创新发展路径等议题展开了全面深入的讨论。院士们凭借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卓越的前瞻视野,为MDPI提出了诸多宝贵的优化方案与指导性建议,为双方未来的学术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委会主席
汪卫华 院士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1993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所获博士学位,1994年至1997年先后在德国Gottingen大学、柏林Hahn-Mitner所作博士后和洪堡学者;现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中国科学院极端条件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99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3-2012年国家基金委非晶材料和物理研究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物理学会会士及发展中国家科学院 (TWAS) 院士。
科委会成员及秘书
龚新高 院士
复旦大学
计算凝聚态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硕士、博士学位;1985年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先后担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99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0年担任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2005年担任复旦大学科技处处长;2009年被选为美国物理学会会士,同年担任计算物质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201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贾金锋 院士
南方科技大学
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南方科技大学代理副校长、讲席教授。著名的材料物理学家,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杰青、教育部特聘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主要从事扫描隧道显微学、表面物理、量子材料等实验物理前沿方向的研究,在量子材料设计生长、表征及物性调控等方面做出了系统性和创新性贡献。2018-2021年连续四年入选“全球高被引学者”,曾三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次第一完成人,1次第三完成人),先后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第一获奖人)、全球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重要奖项。
马於光 院士
华南理工大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入选“国家百千万工程”,南粤百杰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81年考入吉林大学,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1年博士毕业后在吉林大学化学系高分子专业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3年担任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与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教授,教授;1996年至1997年担任香港大学化学系研究助理;1999年至2000年担任英国剑桥大学化学系访问学者;200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2年担任华南理工大学教授;2013年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6年作为带头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资助;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荻 院士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973、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1982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系,1985、1988年分别获日本大阪大学材料学硕士、博士学位,1988年迄今在上海交通大学任教。一直从事金属基及构型化复合材料应用基础研究。系统解决了复合设计制备、形变加工、构效关系及构型化调控等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理论指导实践,主要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我国载人航天、探月等重大工程。
邹志刚 院士
南京大学
日本东京大学理学博士,南京大学物理学和材料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两届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中国功能材料学会理事长,中国光化学及光催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总装备部“国民核生化灾害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负责人,中央军委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带教导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战略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空间站科学技术实验科学委员会和太空探索实验科学委员会共同主席,江苏延长桑莱特新能源有限公司创始人。兼任澳门科技大学特聘教授、日本电气通信大学特任教授和日本国家材料研究所 (NIMS) 客座研究员。现任南京大学环境材料与再生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纳米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
孙奕韬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2012年本科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2024年加入中国科学院物理所极端条件物理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非晶态材料与物理,通过合金薄膜的制备和表征、分子动力学模拟、机器学习等多种方法,针对非晶合金的物理特性及其动力学起源开展研究。
展望未来,MDPI将与材料科学委员会携手同行,合力推动国际学术交流达到新的高峰,为中国及全球材料学术界注入新的活力,谱写学术出版与发展的新篇章。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MDPI开放科学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16770-1465418.html
上一篇: Bioengineering 期刊首届青年编委招募——邀您共同促进学术期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