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新研究有望重塑鼻咽癌后线治疗标准


速读:鼻咽癌是一种具有显著地域分布特征的恶性肿瘤,在中国华南地区尤为高发。 这一高度评价,充分彰显了该研究成果的重要价值。
作者:张力等 来源:《柳叶刀》 发布时间:2025/11/14 14:13:3

新研究有望重塑鼻咽癌后线治疗标准

11月8日,医学领域传来一则重磅消息: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教授张力团队牵头开展的全球首个双特异性抗体偶联药物III期临床研究(BL-B01D1-303研究,以下简称303研究)成果,正式发表于《柳叶刀》并获该杂志封面推荐。

《柳叶刀》同期配发香港中文大学教授Anthony TC Chan撰写的专家述评。述评指出:“与标准化疗相比,iza-bren展现出翻倍的疗效获益。基于这些积极结果,抗体药物偶联物将成为未来鼻咽癌治疗的基石。”这一高度评价,充分彰显了该研究成果的重要价值。

论文通讯作者张力对《中国科学报》表示,这并非该研究首次进入全球医学界视野。此前在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它已入选大会最受瞩目的“最新突破摘要(LBA)”,并在现场举行全球发布会,通过ESMO官方渠道向世界实况直播,引发全球医学界广泛关注。

聚焦痛点:鼻咽癌后线治疗困境待解

鼻咽癌是一种具有显著地域分布特征的恶性肿瘤,在中国华南地区尤为高发。早期鼻咽癌通过放疗等手段可获得良好控制,但一旦发展为复发性或转移性鼻咽癌,治疗便极具挑战。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医师杨云鹏表示, 长期以来,鼻咽癌后线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临床上主要依赖单药化疗。然而,单药化疗的肿瘤缓解率仅约3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仅1.5-5.3个月。更为严峻的是,相关证据等级较低,主要来源于小样本II期研究,难以满足临床实际需求。

杨云鹏指出,303研究作为全球首个针对鼻咽癌后线治疗的III期确证性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其核心目标是评估全球首创EGFR×HER3双抗抗体药物偶联物iza-bren与化疗相比的疗效与安全性,为鼻咽癌后线治疗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方案。

张力(右六)与团队成员等合影。研究团队供图,下同

Iza-bren作为一种创新药物,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它由针对EGFR/HER3的双特异性抗体SI-B001、组织蛋白酶B可切割四肽连接子以及新型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Ed-04组成,高药抗比(DAR=8),且连接子高度稳定,被形象地称为“聪明炸弹”。

该研究在中国55家研究中心同步开展,纳入的受试者为既往接受过PD-1/PD-L1单抗和至少两线化疗(至少一线含铂化疗)的复发性或转移性鼻咽癌(r/m NPC)患者。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设计,按1:1的比例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接受iza-bren治疗,另一组接受由临床医生选择的标准化疗方案(吉西他滨、卡培他滨或多西他赛)。

研究的主要终点为经盲态独立中心评审(BICR)评估的客观缓解率和总生存期,次要终点涵盖研究者评估的客观缓解率、BICR和研究者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BICR和研究者评估的缓解持续时间、BICR和研究者评估的疾病控制率以及安全性等多个方面。

疗效显著:双重突破改写治疗新格局

“303研究是一项随机、对照、开放标签的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设计严谨,标准极高。”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主任医师周华强表示,截至2025年2月21日,研究共随机入组386例患者,其中iza-bren组191例,化疗组195例。这些患者均曾接受过至少二线系统治疗,整体呈现出重度经治、肿瘤负荷高的特点。

独立评审评估结果令人振奋,iza-bren展现出强大的肿瘤杀伤能力。在确认客观缓解率方面,iza-bren首次实现达54.6%,较化疗翻倍,患者接受iza-bren治疗的应答可能性是化疗的3倍以上(54.6% vs 27.0%,OR=3.33,P<0.0001)。亚组分析进一步表明,无论患者基线特征如何,iza-bren均能带来一致的高应答率。

在应答持续时间方面,iza-bren同样优势显著,中位缓解持续时间是化疗组的近两倍(8.51个月 vs 4.76个月),为患者带来更为持久的疾病控制。

在生存获益方面,iza-bren成绩斐然。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首次突破8个月,较标准化疗翻倍(8.38个月 vs 4.34个月),降低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达56%(HR=0.44,95%CI 0.32-0.62),展现出迄今为止最大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幅和极具突破性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这一显著疗效在所有预设亚组中均表现出高度一致性,意味着iza-bren能为不同特征患者提供广泛持久的疗效获益。

主题:研究|鼻咽癌|化疗|该研究|iza-bren|复发性或转移性鼻咽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