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随笔
精选
已有 5500 次阅读
2024-11-11 20:04
| 个人分类: 我的散文 | 系统分类: 生活其它
(一)credit
周日下午,一边听着三联中读的小说写作网课,一边开车出去逛。先走长江路隧道到浦东,然后开着开着到了G1503郊环隧道,往宝山区方向。出了隧道,到宝钢老厂房改造成的创业园区看了一眼,拍了几张照,买了早点,之后到牡丹江路上的新华书店。
那个书店不大,以前我曾去过。这次去,里面的顾客不多。我看到里面的书主要有教辅、文学、医疗健康等,也有少许杂志。我看中了几本书,每本50-100元不等。如果在书店结账,那就是原价。而如果我当场用手机APP购买这几本书,能节约几十元。
没想太多,我就在书店结账了。我就图省事儿,不想把事情搞得很复杂。并且,我觉得书店开在这儿,维持经营不容易,我在这儿看到自己喜欢的书,就买回去,把credit给书店(即承认书店的功劳,哪里看到的,就在哪里买)。如果我在手机APP上购买,没有什么不对的,但总有种“试穿了服装店的衣服,却从别家买”的“过河拆桥”的感觉。
这种情况,我以前遇到很多回。除非自己拿不动那么多书,否则我一般喜欢当场买下,这样回去可以把书摆放在书架上(哪怕并不会马上看)。
到小区楼下倒垃圾也是这样。一只或者两只猫咪兴冲冲地过来,跟着我。我倒完垃圾,打开楼下玻璃门的时候,转身对猫说了一句“等一下哦”,这就意味着我无形中有了“责任”和“承诺”——等会儿带着something下楼。
当然,也有的黑猫在夜色中朝我叫,但我空手走过去,它转过身,用屁股对着我,钻到斜坡栏杆外面去了,那我就不叫它了。
(二)细心
在书店刚买完书走出来,就收到出版社图书编辑的微信。他们在校对清样之后,她问我几个问题,并把问题放在WORD文档里。
我原先以为不需要什么修改,没想到,还需要花一些时间再次校对一番。仅仅校对还不行,还需要进行“考证”。比如:我在书里面写上我看过的一些书名,但编辑希望给出全名,即书名如果有副标题,也需要给出。于是,我还得费力地找到原书,在版权页,看看书的全名里面,连接主要的书名和副标题之间的事冒号还是破折号。
我在书中提到我看过别人发表在《青年文摘-彩版》哪一年、第几期的文章,也概述了文章的内容。那篇文章,我记得自己在一个咖啡店坐着等待的时候翻到的。我当时好像拍了照片,也有可能在书报亭买了一本,但一下子找不到了。
这次,编辑在网上搜了一下,没有找到,就让我再核实一下。于是,我用手机APP购买那一期旧的刊物,让网上书店把这本刊物快递过来,我再扫描发给编辑,作为“证明”。我还到学校图书馆的主页,找到了刊登那篇文章的别的几个杂志,用“文献传递”的方法要到电子版,发给编辑。
编辑认真,我也认真。
平时,我是认真的。比如,写一些审核评估报告之类的文书,我不会只是满足于“写完”,而是会事先看一些关于怎么写审核评估报告之类的书。去外地参加招生宣传之前,我也会自费购买网上的讲座,或者说参加网上培训机构的培训班,听听别的老师怎么介绍经验。当中层干部,我也会自费参加网上的培训,听听别人怎么讲。虽然有时候会被嘲笑,但我坚持增加一下对“上下文”的“通透感”。
(三)时间
我的电脑“首页”,有个每星期的时间安排表。各种任务和会议会突然出现,使得我在安排表上“预定”时段。这些事情也基本上都做完的,只是,有时候觉得有种“临时抱佛脚”的感觉——比如说,某日我需要会见某人,那么,最好提前做好一些资料方面的准备,但是有时候我没有心思准备,只能到了会面前夕拿起资料看一下。需要作个发言,我一般会提前准备,但也有的时候没有太多时间准备,那就提前到会场临时准备。周末上课也是这样,我会在周几“见缝插针”地打开PPT看一下,到周六上午再看一下,然后去上课。
各种突如其来的事情突然“插队”,我有种充实感,但也会感到节奏稍稍被打乱了,因而会有种压力感。
坐在电脑前面,每天会面临很多信息、选择、请求和任务,“你做一下这个事情好吗”“你来参加这个会议好吗”“你来做个报告好吗”。我伏案工作的思路经常被一个个的微信信息打断。
有时候,我安排好了外出作报告、参加教学研讨会的时间,周五下午三点钟坐高铁出发,周一上午七点半坐高铁回来。等到会议议程确定后,知晓自己周六下午作报告,我又把回程的高铁票改到了周日上午七点半,原因是单位里有些事情吊在心里,也担心妻子独自在家带小孩累着。总感觉,要平衡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压力很大。
但也有的时候,我会有一种“在沉默中抓紧时间”的感觉。比如,上午9点半要开一个会,那么,早上7点半到9点半是我工作的“黄金时期”,不大会有人打扰。周末也不大有人打扰。寒假、暑假也可以加紧工作。
晚上的时间也可以开发利用。回到家,一般而言,有些累了,精力不容易集中。但在晚饭过后,我还是可以利用至少两个小时做一些事情,往往是混合的事情,即一会儿看报纸、整理杂志,一会儿处理工作上的一些杂事,希望能“赶在时间的前面”。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马臻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1964-1459590.html
上一篇: 生活的相片,社会的印象 下一篇: 读报的缘-出差-人工智能
主题: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