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预印本受著作权保护吗?预印本平台如何维护作者的著作权?|预印本知多少(九)-MDPI开放科学的博文
精选
已有 553 次阅读
2024-12-15 08:15
| 个人分类: 预印本专栏 | 系统分类: 科研笔记
在讨论发布预印本的顾虑时,一些学者担心自己的 研究成果可能会遭遇剽窃,并被他人抢先在期刊上发表 ,这不仅会导致自己的文章可能无法发表,或许还面临申诉无门的困境。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与 预印本的版权保护 有关。
预印本是否享有著作权保护?预印本平台如何维护作者的著作权?本篇专栏文章将为大家一一解答。
01 预印本是否受著作权保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是指“ 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 [1]。
毫无疑问,预印本符合可以有形复制和是作者智力劳动成果的条件。然而关于独创性的界定,由于著作权法在此方面的模糊性,其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但业内主流观点认为, 独创性意味着作品不仅由作者独立完成,而且体现了作者的选择和判断 [2,3,4]。同时,独创性关注的是作品之间的相对差异性,并非要求其与所有可接触的作品都不相同[5]。基于这一理解,预印本显然符合独创性的要求。
另外,对独创性的评判并不涉及对作品价值的评估[3,4,5]。这意味着 即便预印本未经过同行评审,它仍然满足独创性的要求 。
综上所述,在缺乏任何相反证据来质疑其独创性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合理地推断预印本论文具备独创性,构成作品并受著作权保护[3]。
值得一提的是,著作权自作品创作完成之日起便自动赋予[1],且这 一所有权的获得并不依赖于作品的完整性。 只要作品创作完成的部分能以某种形式充分展现作者的思想,那么该部分即被视为一个创作完成的作品[4]。因此, 预印本即便存在待改进之处,或在后续被修订,都不会影响其构成作品并自动获得著作权的事实。
02 预印本平台如何维护作者的著作权?
明确了预印本享有著作权保护,将有效遏制抄袭和剽窃行为,维护作者的原创权益。接下来我们将以 Preprints.org预印本平台 为例,深入探讨预印本平台如何积极维护作者的著作权,预防研究成果被他人抢先发表。
当前多数预印本平台通过记录时间戳、为预印本注册DOI,以及与作者约定版权许可协议,来确保作者的著作权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这些举措不仅公开透明,并且广受学术界承认。
时间戳记录
预印本平台会为每篇文章标注一个明确的发布日期,这 为研究提供了一个明确的首次公开时间点 ,确保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在时间上获得应有的认可与尊重。
例如在Preprints.org平台上,每篇预印本文章页都会清晰地 标注出各个版本的发布时间 ,确保信息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图1:Preprints.org平台展示预印本发布的具体时间
永久存档与引用
许多预印本平台会为发布的预印本注册一个数字对象标识符 (DOI)。这个DOI可以作为学者研究成果的“ 数字身份证 ”, 具有唯一性和永久性,且被学术界广泛认可 ,有助于作者证明其研究的所有权,确保作品能够被永久引用和追溯,防止未经授权的篡改或误用。
例如Preprints.org平台就会为每篇预印本 注册DOI 并清晰展示在文章页面,同时 提供正确引用格式 ,便于他人引用和溯源。
图2:Preprints.org为每篇预印本注册DOI并清晰展示在文章页面,同时提供正确引用格式
图3:点击cite按键将展示多种引用格式
约定许可协议
预印本平台通常不要求作者转让著作权,而是利用相关协议和条款,例如 Creative Commons (CC)许可协议 ,来明确版权归属和使用权限。
以Preprints.org为例,平台的政策中明确规定所有发布的预印本都遵循 CC-BY 4.0许可协议 [6]。该许可协议 保留了作者的著作权 ,并规定他人可无限制地分发和再利用作品,但需适当地注明原作者和出处,以此保障作者的权益。
图4:Preprints.org预印本平台有关开放获取的政策
此外,Preprints.org上的每篇预印本文章页面都清晰显示了版权协议信息,有效保障了作者对其研究成果的所有权得到充分尊重与保护,从而在推动知识共享的同时维护作者的合法权益。
图5:Preprints.org平台上的每篇预印本页面均清晰展示版权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CC许可协议是一种 公共著作权许可协议 ,其4.0版本中一共有6种常用的版权规定组合,包括CC-BY(署名)、CC-BY-NC(署名-非商业性使用)、CC-BY-NC-ND(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CC-BY-NC-SA(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CC-BY-ND(署名-禁止演绎)以及CC-BY-SA(署名-相同方式共享)[7]。
为了更好地适应不同国家的法律环境,CC许可协议积极调整其法律用语,特别是其 4.0国际版本 ,在全球范围内被强烈推荐采用。
实际上,CC许可协议历经发展,早已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广泛应用与高度认可,众多秉持开放获取原则发布的内容均采用了这一许可模式,包括多数开放获取期刊论文。
在中国大陆,CC许可协议同样受到了积极响应,早在2006年便获得了业界的认可 [8]。官方解释明确指出, CC许可协议与中国大陆的著作权保护制度并行不悖 ,它不仅帮助作者保留其著作权,还以一种既灵活又开放的方式支持作者有效管理自己的著作权[9]。
图6:知识共享中国大陆项目对CC许可与著作权相关的问答[4]
由此可见,Preprints.org采用的CC许可协议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通用性,这意味着学者 不仅能保留其在平台上发布的预印本的著作权,而且这一所有权被全球学术界广泛承认与尊重。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预印本平台在注册数字对象标识符及采用特定许可协议方面可能设有不同的规定,学者们有必要在发布预印本前仔细了解平台政策。而为了使作者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选择一个既能有效维护作者著作权又广受学术界认可的预印本平台显得至关重要。
Preprints.org作为这样一个平台,每篇发布的文章均清晰标注了发布日期、DOI以及相应的版权协议,为作者和读者提供了明确的权利界定。此外, 平台还保持着平均不超过24小时的审核时间,确保学者的研究成果能够迅速公开, 加速研究的传播与分享。
在此,我们鼓励并欢迎广大学者使用Preprints.org平台发布预印本,并承诺以优质的服务支持与保障每位学者的科研发布需求!
本文首发于“PreprintsOrg 预印本”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s/sQTzx_ZQMr3TwlSTbkpe-w?token=1719491710&lang=zh_CN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 Available online: https://ipc.court.gov.cn/zh-cn/news/view-406.html (accessed on 9 September 2024).
[2] 北京知识产权律师网. 怎样理解著作权中的独创性. Available online: http://www.qinfulawyer.com/class/52318/2020080397336.shtm (accessed on 9 September 2024).
[3] 罗娇; 刘晶晶. 预印本平台著作权政策内容的构建.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0, 31, 24-31, https://doi.org/10.11946/cjstp.201909160634
[4]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侵害著作权案件审理指南. Available online: https://www.bjcourt.gov.cn/article/newsDetail.htm?NId=150002897&channel=100014003&m=splc (accessed on 9 September 2024).
[5] 付继存. 著作权法上独创性概念的澄清与重释.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38, 136-144, https://doi.org/10.16339/j.cnki.hdxbskb.2024.02.017
[6]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of Preprints.org. Available online: https://www.preprints.org/instructions_for_authors#OpenAccess (accessed on 9 September 2024).
[7] Licenses list - Creative Commons. Available onlin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list.en (accessed on 9 September 2024).
[8]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Available online: https://baike.baidu.com/item/知识共享许可协议/23190065 (accessed on 9 September 2024).
[9] 知识共享与著作权保护相冲突吗? Available online: https://creativecommons.net.cn/faq/faq-cc/#Is_Creative_Commons_against_copyright? (accessed on 9 September 2024).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MDPI开放科学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16770-1464157.html
上一篇: Topics:天然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发现及其抗病分子机制 下一篇: Toxics华东师范大学黄晔教授创建特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OPs) 的排放、环境行为、污染分布、模拟和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