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科学网—杂说“文理工医农”(1)文


速读:文字的本义是花纹、纹路。 理科(science)则是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学科。 人们之间的很多问题就可以靠谈判来解决,而不是仅仅依靠武力来抢劫。
杂说“文理工医农”(1)文

精选

已有 5288 次阅读

2024-7-13 07:19

| 个人分类: 汉语言 | 系统分类: 人文社科

杂说“文理工医农”(1)文

在教育界,文理科之间的关系有永远说不完的话题。

在中学,文科的课程有语文、外语、政治、地理、历史,理科的课程则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体音美另是一类。过去的若干年,高中的文理是分科的,原因是高考时文理分科。最近几年,学科可以自我选择,形成了五花八门的菜单。但是,很多情况下,仍然是实质上的文理分科。其实,中学所学习的知识都是作为社会成员的每一个人都应当具有的,所以,在中学阶段,任何形式的文理分科都不应当出现。

真正的分科教育应当出现在大学。文科(arts,liberal arts)所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社会,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现象,如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政治学、法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人文地理学、艺术学等。

理科(science)则是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学科。虽然严格地说,数学并不算自然科学,不过一般都把它算到理科中。最重要的学科还有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球科学和天文学。

从书籍方面看,我国现在出版的图书上面,都给出了中图法(《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分类号。这些在图书的版权页上,都标得清楚。首字为A~K,基本上都是文科类图书。首字N~Q,则是自然科学书籍,N为自然科学总论,O为数理化,P为地学和天文学,Q为生物学。

我国近代大学虽说在20世纪初就成立了,但是它们像样子的教学和学术研究工作的真正确立,差不多要到20年代。那时候,文科类最早的系科差不多都是中文系和外文系。因为文字和文学毕竟是所有文科学问的基础。后来又加进去的是历史和哲学。多年来,文、史、哲一直是我国文科的主力。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管理学等都比较后起,大多数学校这方面的专业都是改革开放后才有的。

以山东大学为例,20年代末30年代初,国立山东大学在青岛设文理学院、工学院等,其中文理学院下设的系科属于文科的只有中国文学系和外国文学系。

这是不是文科之所以被称为“文”的原因呢?

文字的本义是花纹、纹路。这是一个象形字。古代的“文”字,从甲骨文到篆字,其字形都像纵横交错形的纹路。因此《说文解字》说:“文,错画也,象交文。”如《礼记·乐记》中说:“五色成文而不乱,八风从律而不奸(与五音相配的五色错综成文而不乱,八风随月律而没有失误)。”在这个意义上的文,后来写作纹。当然还有一些词汇中的文,仍然含有古义。例如天文、水文等,这些词汇,如今还大量使用。

人们创造了文字,如甲骨文那样的刻画文字,也是纵横交错的一些笔画,所以也称文。最早,文指独体字,人们创造的字早期都是独体字。后来,人们把独体字合在一起,造出来了合体字。文字就越来越多了。“字”的本义是生孩子(宀是房顶,子是孩子),由独体字生成合体字就像生孩子一样,越来越多,所以称字。所以,“文”,在先秦时期就有文字的意思,而“字”,到了秦代才有文字的意思。秦汉以后,文和字都可以指文字了。

章,《说文解字》认为是一段乐曲终了,引申为一段文字的终了,所以用文字写成的著作称文章。也有人认为章又是花纹的意思,与文类似,所以文章也是花纹的意思。如《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央央。”这里,章就是文。织的花纹是(凤)鸟的图案,白色的飘带很漂亮。又如现在还用的词,图章。在这个意义上的章,后来又造了一个彰字(彡表示花纹)。彰显、表彰,都是这样引申出来的。

有了文字,就可以记录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把这些经验和教训传给后代人。人们的进步更快。有了文字,写成文章,人们的交流就有了明确的意思。

人们之间的很多问题就可以靠谈判来解决,而不是仅仅依靠武力来抢劫。用语言文字来谈判总比用武力解决问题好,这就是文德。

文化,在古代汉语中的意思是用文来教化。对小孩子的教育,首先就是文的教化。孔子说“君子之风德,小人之风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是领导者的行动对小民的道德教化。孔子又说:“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这是对“远人”的教化。这些都是古代意义上的“文化”。

到了近代,日本人用“文化”这个古而有之的词语去翻译英语culture。这样,文化这个词的意思就转化了,转为指人类历史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特别是精神财富如教育、科学、文艺等。

有了文字,可以用文字对人们进行了教化,人类社会进入了文明的时代。

文明一词,最早的意思,是文采光明,即有光辉的文德。如《尚书·舜典》中,说大舜“浚哲文明,温恭允塞”(有深邃的智慧、光辉的文德,温和恭敬而长远充实)。唐代的孔颖达这样注释大舜的“文明”:“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

《易传·干·文言》这样说:“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孔颖达这样解释:“天下文明者,阳气在田,始生万物,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这里的“有文章”就是“有花纹”、“色彩灿烂”。南朝宋鲍照《河清颂》:“泰阶既平,洪水既清,大人在上,区宇文明。” 在这个意义上,引申为文教昌明。如汉代焦赣《易林·节之颐》所说:“文明之世,销锋铸镝。”又如明代高明《琵琶记·高堂称寿》:“抱经济之奇才,当文明之盛世。” 这样,文明的用法,就与现代意义上的“文明”相差无几了。因此,近代日本人用“文明”去翻译英语civilization,就并不令人诧异了。

在这些意义上,“文”都是人类创造的结果,与欧洲语言中的语汇art有类似的含义(参见artificial)。

《论语·雍也》这样说:“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质是质朴,是物体天然的性质,因此,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又流于虚浮,文采和质朴结合在一起,这才是君子。”

语言被人用的多了不免意思发生变化。文质彬彬这个成语如今被人用作形容人的文雅有礼貌、温文尔雅的样子,已经与孔子所说的原意有很大差异了。

文学,本来是文献的意思。如《论语·先进》:“文学:子游子夏”(最熟悉古代文献的弟子是子游和子夏)。近代日本人用文学来翻译英语literature,我们就直接从日语拿来使用了,于是有了现代意义上的文学。上面所说的“中国文学系”、“外国文学系”,都是这样得来的。

了解了上面所说的这些,我们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我们的前辈为什么把外国的liberal arts翻译成文科了。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冯大诚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1442105.html

上一篇: 倘若被录取的学校专业不如意 下一篇: 杂说“文理工医农”(2)理

主题:文理|文学|理科|文理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