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科学网—祝贺,感恩,希望——庆祝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四十周年



速读:实践证明,国家财政对国家自科基金的长期稳定投入成效显著,广大科技工作者亦不负纳税人的辛勤付出,以丰硕成果回报。 从1989至2024年,在长达35年中我先后主持5个面上基金项目和2个对外交流与合作项目,参与杰青项目1项和青年项目1项(高山教授负责),重点项目2项和重大计划项目2项(郑建平教授负责),作为一个大学普通教师我真诚地感恩国家自科基金项目的长期支持。 高山博士是我20多年的忘年交朋友,他1989年在职博士毕业,时年27岁获批国家自科基金青年项目(现在称为青年基金C类项目),1996年时年34岁获批国家自科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现在称为青年基金A类项目),我是他主持的这两个项目的主要成员(当年杰青项目设置有项目成员)。 我以青年科学家高山博士的成长为例诠释国家自科基金对青年人才成长的深远意义。 经过认真调研,结合学校拥有的高水平地球科学多学科师资与实验平台条件,我将“中国东部大陆下地壳地球物理研究(包括地球物理场与岩石物理)”作为我中长期基础科学研究重点,为此,急需得到国家自科基金的支持。
祝贺,感恩,希望 ——庆祝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四十周年

精选

已有 7843 次阅读

2025-9-1 07:20

| 系统分类: 科研笔记

《我与科学基金》征文

祝贺,感恩,希望

——庆祝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四十周年

刘庆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026 年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四十周年。四十年来,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基础科学研究迎来了百花盛开的科学春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成立就是重要标志。我用关键词“祝贺,感恩,希望”表达庆祝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四十周年的喜悦心情。

祝贺 :热烈祝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简称国家基金委)成立四十周年。众所周知,邓小平同志开创的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使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走上了正确轨道。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为我国科学研究指明了方向。我们在学术机构(主要指大学与研究机构)工作的科学教育工作者深刻理解基础科学研究对于提升国家科技创新具有的深远意义。祝贺四十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简称国家自科基金)取得的辉煌成就。 实践证明,国家财政对国家自科基金的长期稳定投入成效显著,广大科技工作者亦不负纳税人的辛勤付出,以丰硕成果回报 。四十年来,在国家自科基金的支持下,我国基础科学研究无论在科学理念与原始创新的科学成果,还是人才培养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我以青年科学家高山博士的成长为例诠释国家自科基金对青年人才成长的深远意义。高山博士是我20多年的忘年交朋友,他1989年在职博士毕业,时年27岁获批国家自科基金青年项目(现在称为青年基金C类项目),1996年时年34岁获批国家自科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现在称为青年基金A类项目),我是他主持的这两个项目的主要成员(当年杰青项目设置有项目成员)。高山博士主持的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他的代表性成果“中国东部大陆下地壳的化学组成”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赞扬,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他在国家自科基金持续稳定资助下培养了一批优秀研究生,其中包括三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学者。他的博士研究生开门弟子刘勇胜教授现任长江大学校长。基于他取得的出色科学成果,高山博士于2011年时年49岁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我学习、工作和生活60年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即地空学院),其前身是北京地质学院地球物理探矿系南迁武汉发展而来。目前学院工科的勘查地球物理专业已经纳入“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范畴。我作为学院南迁武汉后“固体地球物理教研室”(现称为系)的创始主任,亲身经历了地球物理学理学专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地球物理学科的教师一直得到国家自科基金的支持。尤其是近些年来,学院青年教师中先后11人获得国家高层次人才青年项目支持,其中多数为国家自科基金优秀青年基金(现在的青年基金B类项目),这对于一个教师不足百人的学院实属难得。近些年来学院每年获批各类国家自科基金项目10多项。2021年学院地球物理学获批“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是学校获批的两个学科之一,另一个是学校龙头学科地质学,这是国家自科基金对地球物理学专业培育结出的丰硕果实。

感恩 :首先感恩国家自科基金对我的长期资助。回顾我参与国家自科基金项目过程,百感交集。我几乎在国家基金委成立初期就组织学校几位对基础科学研究感兴趣的青年教师开始申报国家自科基金项目,第一个项目就是高山博士1989年获批的青年基金项目。我结缘国家自科基金过程遵循了基础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律。上世纪80年代,在我日常科研信息调研过程中,发现了1987年在加拿大召开的四年一度的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 IUGG )召开的会议,这次会议别具一格地设置了20个交叉学科专题,其中第七个专题为:“大陆下地壳过程与性质研究”引起了我的关注。经过认真调研,结合学校拥有的高水平地球科学多学科师资与实验平台条件,我将“中国东部大陆下地壳地球物理研究(包括地球物理场与岩石物理)” 作为我中长期基础科学研究重点,为此,急需得到国家自科基金的支持。我于1991年首次申请并获批第一个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中国东部典型地区大陆岩石圈磁性下界面形成机理研究”,属于学校当年8个面上基金项目之一,其中系里两个项目之一。

从1989至2024年,在长达35年中我先后主持5个面上基金项目和2个对外交流与合作项目,参与杰青项目1项和青年项目1项(高山教授负责),重点项目2项和重大计划项目2项(郑建平教授负责),作为一个大学普通教师我真诚地感恩国家自科基金项目的长期支持。这些项目充分体现了地球物理学与地质学科(涉及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和构造地质学)交叉融合的研究特色,代表性成果主要发表在国内外专业主流刊物。同时我还利用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培养了多位成绩优异的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例如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这些学生大多数在国内大学和研究机构工作,其中有两个学生获得国家自科基金优秀青年项目(即青B项目)。此外,国家自科基金项目成果也提升了我们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影响力。例如国际位场研究领军人物,美国地质调查所( USGS ) 的 Rick Blackly 教授高度评价我们发表在 Journal of Structural Geology (构造地质学杂志) 论文成果:“ I will be teaching a geophysics course at Jilin University in a few weeks. I plan to use your paper as an excellent example of potential fields applied to mantle rocks” (我将在吉林大学地球物理课程教学中引用你的出色成果。) 美国马萨诸萨大学 Laurie Brown 教授得知我将来美国 MIT 探亲时,特地来信表示:“ I am certainly aware of your good work and would like very much to meet with you and have some discussions when you are in Massachusetts ”(我当然知道你的出色 工作,并且非常希望你在马萨诸塞州(即 MIT 探亲)时与你会面讨论相关学术问题。) 2012 年6月我在爱尔兰都柏林圣三一学院探亲时,应爱尔兰高等研究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负责人 Alan G. Jones (国际地球电磁场研究领军人物) 的 邀请在他们研究所做“ Magnetic structure of the continental lower crust ”(大陆下地壳的磁性结构)报告。

其次,感恩同行专家的支持与帮助。我在完成国家自科基金项目过程中一直得到国内外诸多同行的支持和帮助。 我在著作《科教人生拓思集》(华中科技出版社, 2025 年 10 月出版)中记录了 诸多老一辈科学家对我科学研究的帮助。例如著名构造地质学家马杏垣先生,他不仅亲笔回信回答我申请国家自科基金的咨询,我还在他家亲自聆听他对申请国家自科基金项目的指导意见。感恩对我申请与获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的诸多函评专家和会评专家,包括国家基金委地球科学部的管理人员,他们默默无闻地的支持让我十分感动。 我们更要感恩国家,只有强大的国家才能为国家自科基金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保障。

希望 :四十年来,国家自科基金取得的辉煌成就有目共睹,毋容置疑。鉴于目前申请国家自科基金项目队伍庞大,导致项目通过率偏低现象,希望国家继续加大国家自科基金的经费投入,让获批项目的比例与项目经费能够维持在一个科学合理范围。希望进一步完善国家自科基金的 “ 教育、科技、人才 ” 三位一体的资助体系结构,构建更加完善的项目评审机制,提高项目资助的有效性。希望 我们既要支持绩优股人才,也要让一些“潜力股”人才,“十年磨一剑”的学者有机会获得国家自科基金项目资助。因为, 这类人才可能暂未取得显著成果,但是他们刻苦勤奋,耐得住寂寞,且注重长期积累与创新研究,也许在国家自科基金长期资助下,他们会在不经意中有所发现,产出重大原创科学成果。 希望科学、客观、公正地论证与审批“非共识”项目, “非共识项目”往往是原始创新的重要源头,可能在初期面临认知差异, 需要评审专家和管理部门以“宽容失败”的理念对待,让“非共识项目”在推动国家科技创新、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做出贡献。

马昌前,王宗廷,吴胜雄对本文初稿提出了宝贵意见,特此致谢。

2025 年9月1日提交科学网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刘庆生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3617-1499880.html

上一篇: 新时代的“读书无用论” 下一篇: 往事并不如烟——纪念高中毕业暨大学入学60周年

主题:国家自科基金|地球物理|高山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