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科学网—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基于锌掺杂调控的SrZrO 3晶体结构与光学优化—赋能高效日间辐射冷却-清华大学出版社学术期刊的博文



速读:图8(a)SrZr0.75Zn0.25O2.75涂层的被动日间辐射制冷性能曲线; 基于Zn改性SrZrO3晶体的辐射冷却涂层,较基于未改性SrZrO3晶体的涂层,具有更优异的被动日间辐射冷却性能。 耐候性实验结果显示,基于SrZr0.75Zn0.25O2.75晶体的涂层在长期户外环境暴露后,其疏水性能出现降低。 图10(a)未经暴露和经过户外暴露的SrZr0.75Zn0.25O2.75涂层的被动日间辐射冷却性能曲线;
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基于锌掺杂调控的SrZrO3晶体结构与光学优化—赋能高效日间辐射冷却

精选

已有 4585 次阅读

2025-8-19 09:42

| 个人分类: JAC | 系统分类: 论文交流

原文出自 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 ( 先进陶瓷 ) 期刊

Cite this article:

Li Y, Yin Y, Bai Y, et al. Engineering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SrZrO 3 crystals via Zn doping for superior passive daytime radiative cooling. 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 , 2025, 14(7): 9221107. https://doi.org/10.26599/JAC.2025.9221107

文章 DOI : 10.26599/JAC.2025.9221107

ResearchGate : Engineering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SrZrO3 crystals via Zn doping for superior passive daytime radiative cooling

1 、 导读

本研究采用溶胶 - 凝胶结合固相法制备 Zn 掺杂 SrZrO 3 晶体,通过实验与理论计算系统研究 Zn 掺杂对 SrZrO 3 引起的光学效应。结果表明: Zn 掺杂通过改变晶粒形貌与电子结构,协同提升 0.3-2.5 μm 波段反射率;同时诱导晶格畸变,增强 8-13 μm 波段发射率。其中,优化组分 SrZr 0.75 Zn 0.25 O 2.75 的太阳光谱反射率达 0.892 ,大气透明窗口发射率达 0.954 。其涂层在 654 W·m -2 辐照下实现 15.3 ℃ 最大制冷温差及 64.7 W·m -2 净辐射冷却功率,证明其具有优异的被动日间辐射冷却性能。

图 1 文章图片

随着全球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全球能源消耗持续攀升。对化石燃料的高度依赖正在加剧全球变暖。化石燃料燃烧释放出大量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严重破坏气候系统平衡,引发气温显著升高、极端天气频发、海平面上升以及城市热岛效应等严重后果。不断攀升的气温(和城市热岛效应)直接加剧了对制冷降温的需求。传统制冷系统作为满足该需求的主要方式之一,在众多能源消耗领域中消耗了全球约 10% 的电力。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系统中的制冷剂泄漏具有极高的全球变暖潜势( GWP ),进一步加剧了气候危机。

界面工程作为调控材料表面特性的重要手段,在提升热调控性能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其中,被动日间辐射冷却技术因无需外部能源驱动,成为替代传统高能耗制冷方式的有效选择。该技术通过反射大部分太阳辐射以降低物体和建筑吸热,同时利用大气透明窗口( 8–13 μm 波段)向外释放长波红外辐射,从而实现高效散热。被动日间辐射冷却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建筑围护结构、光伏组件、汽车散热、食品保鲜及电子器件冷却等领域,为降低能源消耗、缓解全球变暖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绿色解决方案。

3 、文章亮点

( 1 ) 光学 - 形貌协同调控,显著提升太阳光反射率:通过 Zn 2+ 部分取代 SrZrO 3 中的 Zr 4+ ,有效提高材料在 0.3–2.5 μm 波段的折射率,并诱导晶体粉末由颗粒状转为片状结构,显著增强了太阳光反射能力。最优组分 SrZr 0.75 Zn 0.25 O 2.75 在太阳光谱范围内的反射率可达 0.892 ,优于未掺杂样品,为高效反射型辐射冷却材料提供了基于光学 - 形貌协同调控的新设计思路。

( 2 ) 晶格无序调控增强大气窗口红外发射: Zn 掺杂引起晶格畸变与对称性降低,调控了晶体的声子振动模式,有效提升了 SrZrO 3 在 8–13 μm 大气窗口波段的红外发射能力。该最优组分 SrZr 0.75 Zn 0.25 O 2.75 在此波段的发射率高达 0.954 ,为实现高效被动辐射冷却提供了关键的热辐射性能保障。

4 、研究结果及结论

所有 Zn 改性 SrZrO 3 晶体均保持正交相钙钛矿结构,且由于 Zn 2+ 和 Zr 4+ 的离子半径差异,掺杂引起了晶格膨胀,掺杂量越大,晶格膨胀程度越大。由于 Zn 2+ 和 Zr 4+ 存在价态差异,掺杂在 SrZrO 3 晶格中引入了氧空位,且掺杂量越多,氧空位浓度越高。氧空位的引入破坏了晶格氧八面体的长程有序性。

图 2 (a)XRD 图谱, (b)30.2°-31°XRD 图谱, (c)EPR 图谱, (d)Raman 图谱, (e)500-600 cm -1 Raman 图谱

未掺杂的 SrZrO 3 晶体其晶粒形貌呈不规则颗粒状,晶粒间无明显团聚。而随着 Zn 掺杂量的增加,晶粒形貌逐渐由不规则颗粒状演变为棒状,并进一步发展为片状,同时颗粒尺寸随掺杂量逐渐增大。

图 3 Zn 掺杂 SrZrO 3 粉末 SEM 图及粉末尺寸统计分布图

掺杂 Zn 离子后,晶体的能带结构仍为直接带隙,带隙值随掺杂量增加线性减小。然而,所有样品的带隙值均大于 5.5 eV ,其对应的吸收边波长越为 226 nm 。

图 4 SrZrO 3 及 Zn 改性 SrZrO 3 晶体带隙

随着 Zn 掺杂量的增加,晶体的反射率曲线整体呈升高趋势,表明 Zn 掺杂有效提升了 SrZrO 3 晶体的太阳光反射率。同时,晶体在 8-13 μm 波段的发射率也随掺杂量增大,说明 Zn 掺杂成功增强了其红外辐射性能。

图 5 SrZrO 3 及 Zn 改性 SrZrO 3 晶体 (a) 在 0.3-2.5 μm 波段的反射率和 (b) 在 8-13 μm 波段的发射率

Zn 改性提升 SrZrO 3 晶体在 0.3-2.5 μm 波段反射率,其机制主要在于掺杂引起的带隙减小导致了晶格折射率增大。但是, Zn 掺杂对晶体在此波段的消光系数没有显著提升作用。

图 6 Zn 离子掺杂 SrZrO 3 晶体在 0.3-2.5 μm 波段的折射率( n )和消光系数( k )

掺杂 Zn 后,晶粒与相邻晶粒相互粘结,形成棒状和片状晶粒。这两种形貌均有助于减少晶界数量和光散射界面,缩短光在材料内部的传播路径(光程),降低吸收损失,并增强整体的光反射能力,从而提升材料在 0.3–2.5 μm 波段的光谱反射率。

图 7 材料微观颗粒形状对光反射的影响

基于 Zn 改性 SrZrO 3 晶体的辐射冷却涂层,较基于未改性 SrZrO 3 晶体的涂层,具有更优异的被动日间辐射冷却性能。

图 8 (a)SrZr 0.75 Zn 0.25 O 2.75 涂层的被动日间辐射制冷性能曲线; (b) 裸铝板所覆盖区域温度与测试盒内温度温差曲线,以及 SrZr 0.75 Zn 0.25 O 2.75 涂层样品所覆盖区域温度与测试盒内温度温差曲线;被动式日间辐射制冷性能测试期间空气的 (c) 大气环境温度和 (d) 瞬时风速

耐候性实验结果显示,基于 SrZr 0.75 Zn 0.25 O 2.75 晶体的涂层在长期户外环境暴露后,其疏水性能出现降低。

图 9 ( a-j ) SrZr 0.75 Zn 0.25 O 2.75 涂层在 21 天户外曝光实验中的实时照片。( k-l ) SrZr 0.75 Zn 0.25 O 2.75 涂层在室外暴露前后的水接触角。

经过 21 天户外老化后, SrZr 0.75 Zn 0.25 O 2.75 涂层的被动日间辐射冷却性能未发生显著衰减。

图 10 (a) 未经暴露和经过户外暴露的 SrZr 0.75 Zn 0.25 O 2.75 涂层的被动日间辐射冷却性能曲线; (b) 未经暴露和经过户外暴露的 SrZr 0.75 Zn 0.25 O 2.75 涂层的所覆盖区间与环境之间的温差曲线;被动式日间辐射制冷性能测试期间空气的大气环境温度 (c) 和瞬时风速 (d)

5 、作者及研究团队简介

马文(通讯作者) ,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6 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2006-2007 年于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任内蒙古自治区新材料与表面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草原英才、内蒙古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内蒙古自治区高校优秀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内蒙古自治区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担任全国金属与非金属覆盖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表面工程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中国稀土学会第七届铸造合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主要从事稀土陶瓷热障涂层材料的研发,以及新型涂层制备技术的开发及推广应用。近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 项、内蒙古科技重大专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相关研究成果发表论文 100 余篇,其中被 SCI 收录 70 余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39 件,其中授权 23 件。获得 2016 年内蒙古自然科学一等奖。

尹轶川(通讯作者) ,博士,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现任内蒙古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

李扬扬(第一作者 ),博士,毕业于内蒙古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现就职于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

作者及研究团队在 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 上发表的相关代表作:

1 ) Liu L, Dong H, Zhang P, et al. Design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potential low-thermal-conductivity high-entropy rare-earth zirconates. 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 , 2024, 13 (8): 1132-1142. https://doi.org/10.26599/JAC.2024.9220923

《先进陶瓷(英文)》( 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 ) 期刊简介

《先进陶瓷(英文)》于 2012 年创刊,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清华大学新型陶瓷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 提供学术支持,创刊主编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李龙土教授,主编为清华大学林元华教授、郑州大学周延春教授和广东工业大学林华泰教授。该刊主要发表先进陶瓷领域的高质量原创性研究和综述类学术论文,涉及先进陶瓷的制备、结构表征、性能评价的各个细节,尤其侧重新材料研制和先进陶瓷基础科学研究等重要方面,致力于在世界先进陶瓷领域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引领和促进先进陶瓷学科的发展。已被 SCIE 、 Ei Compendex 、 Scopus 、 DOAJ 、 CSCD 等数据库收录。现为月刊, 2024 年发文量为 174 篇; 2025 年 6 月发布的影响因子为 16.6 ,连续 5 年位列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材料科学,陶瓷”学科 33 种同类期刊第 1 名; 2024 年 11 月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二期”英文领军期刊项目; 2025 年入选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材料科学 1 区 Top 期刊。 2023 年起,本刊结束与国际出版商的合作,改由清华大学出版社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期刊国际化数字出版平台 SciOpen 独家发布,标志着该刊结束多年来“借船出海”的办刊模式,回归本土独立运营,也是我国优质英文期刊中最早回归国产平台的期刊之一。

期刊主页: https://www.sciopen.com/journal/2226-4108

投稿地址: https://mc03.manuscriptcentral.com/jacer

期刊 ResearchGate 主页: https://www.researchgate.net/journal/Journal-of-Advanced-Ceramics-2227-8508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清华大学出版社学术期刊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34092-1498239.html

上一篇: 厦门大学李淑星/解荣军/赖义锋/郑交春:包芯结构荧光陶瓷实现高亮度激光照明光源 下一篇: 《政治经济学季刊》入选CSSCI(2025—2026)扩展版来源期刊

主题:SrZrO3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