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科学网—给“宇宙幽灵三胞胎”称体重


速读:所以,中微子是唯一一个让标准模型显得不完美的粒子,科学家因此特别关注它。 给“宇宙幽灵三胞胎”称体重给“宇宙幽灵三胞胎”称体重精选。
给“宇宙幽灵三胞胎”称体重

精选

已有 176 次阅读

2024-12-18 17:07

| 个人分类: 科学评论 | 系统分类: 科普集锦

给“宇宙幽灵三胞胎”称体重

罗会仟

JUNO_12月16日拍摄的探测器 金立旺.jpg

2024年12月16日拍摄的JUNO探测器 (From 金立旺 )

2024 年 10 月 10 日,位于广东江门地下 700 米的大科学装置——江门中微子实验( JUNO )传来好消息,安装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有机玻璃球。 11 月底到 12 月初, JUNO 完成全部设备安装。 12 月 18 日,江门中微子实验( JUNO )液体灌注启动,标志着该装置建设来到最后一个关键节点。 JUNO 预期在 2025 年 8 月正式运行取数,即将揭开宇宙幽灵粒子的未解之谜。

JUNO_启动液体灌注 金立旺.jpg

2024年12月18日JUNO启动液体灌注 ( From 金立旺)

那么,什么是中微子?为什么要探测并研究中微子呢?江门中微子实验为什么要建造如此巨大的有机玻璃球?我们可以期待什么科学发现呢?

1.png

基本粒子的标准模型

说起“中微子”,大家可能更多地联想到“中子”——那是原子核内部一种不带电且质量与质子差不多的中性粒子,但两者的名字确实发生过“张冠李戴”,后来发现有天壤之别。早期人们在研究β衰变的时候,发现β射线和α、γ射线的不连续谱很不一样,β射线能谱总是连续的,而且似乎前后能量并不守恒,换句话说就是有一部分能量“丢失了”,仿佛存在一个看不见的“幽灵”一样。 1930 ,泡利提出这个丢失的能量实际上是一种不带电的粒子,因其电中性而叫做“中子” (neutron) ,因为它与其他粒子相互作用很弱且静止质量为零,所以实验上很难探测到。但是后来,查德威克发现了原子核内部具有质量且也是电中性的中子,费米于是把泡利说的零质量的“中子”改名叫做中微子 (neutrino) 。所以,中微子和中子并不是一回事。事实上,中微子作为β衰变的产物,它来自于核内中子的弱相互作用衰变,结果是变成一个电子、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微子,可以说, 中微子就是中子衰变过程的“幽灵粒子” 。

2.png

β衰变过程产生中微子

如今,人们已经摸清楚了中微子家族实际上是“三胞胎”:分别是 电子中微子 、 缪子(μ子)中微子 和 陶子(τ子)中微子 。对应的,它们还有“表兄弟三胞胎”,也就是它们各自的反粒子。由于弱相互作用宇称不守恒,中微子和反中微子的手性不同,一群是“左撇子”,另一群是“右撇子”。

3.png

中微子家族的“三胞胎”

有了中微子家族,基本粒子的标准模型就显得十分完美。但关键问题是,在标准模型里面中微子应该没有静止质量——也就说符合泡利当初的预期。但是后来实验结果却出人意料,越来越多的证据说明中微子可能具有静止质量。所以, 中微子是唯一一个让标准模型显得不完美的粒子,科学家因此特别关注它 。目前,关于中微子的研究已经获得 4 次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是对幽灵般的中微子的理解才刚刚开始。

5.png

宇宙中充斥着中微子

要说明中微子的性质是否符合理论预期,首先需要去想办法探测它。虽然自然界的中微子很多很多,比如正在看视频的你,无论在地球哪个角落,每秒钟大约会有 1000 万亿个中微子穿过你的身体。但是,它不怎么与其他粒子发生作用,大约 100 亿个中微子中的 1 个会与原子核发生反应,产生速度较高的电子、缪子或陶子等带电粒子。这些带电粒子的运动会在液体中进一步出现切伦科夫辐射,也就是放出光子,正是通过探测这些微弱的光子来反推中微子的存在。中 微子的探测器要足够大——尽可能增加探测的体积,足够暗——尽可能屏蔽其他光子或宇宙射线的干扰,足够透——探测介质要尽可能透明让放出的光子抵达探测器 。

6.png

太阳中微子产生过程

从 1930 年泡利提出中微子的概念,到正式探测到核反应堆产生的中微子已经是 1956 年,由美国的莱因斯和柯万在核反应堆实验中观测到了β衰变产生的中微子。随后的 1962 年,美国的莱德曼、舒瓦茨和斯坦伯格发现了μ子衰变产生的中微子; 1968 年,美国的戴维斯研究了太阳中微子丢失现象; 1987 年,日本神岗实验和美国 IMB 实验观测到超新星中微子。也就是说,中微子可以在核反应堆、太阳核聚变、超新星爆发等剧烈核反应过程中出现。

7.png

日本超级神冈中微子探测装置

这些实验可以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事实, 中微子的静止质量真的很可能不为零! 但麻烦的是,我们并不知道中微子三胞胎里哪个是哥哥,哪个是弟弟,也就是它们的“体重”顺序。 这是因为,中微子在运动过程中会互相“变身”,也就是三胞胎之间会随时发生身份转换,比如电子中微子会变成缪子中微子或陶子中微子,如何变身则取决于中微子的能量和运动方向。所以,即使你观测到一个中微子,它极有可能并不是此前的那个中微子,也不是此后的那个中微子,这个时候再想认出是哥哥还是弟弟,简直不要太迷茫!

8.png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装置探测器

中微子的变身称之为“中微子振荡”,此前在太阳中微子和大气中微子实验中都被观测到。 2012 年 3 月 8 日,我国的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确定了第三种中微子震荡模式。接下来的任务,就是需要进一步做更加精确的实验,来想办法给中微子三胞胎“称体重”,确定中微子振荡的具体参数。大亚湾实验装置在 2020 年 12 月 12 日正式退役,接替它的就是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简称 JUNO 。 JUNO 从 2019 年 7 月开工建设, 2024 年 11 月基本完工, 2024 年 12 月开始灌装闪烁液体和超纯水,预计 2025 年正式开始中微子探测实验。

9.png

江门中微子实验布局

JUNO 装置位于广东开平金鸡镇打石山地下 700 米。如果进入实验大厅,就发现一个巨大的球形探测器,被牢牢固定在直径 43.5 米、深 44 米的圆柱形“水桶”里。探测器由一个直径 41 米的不锈钢网壳,内部包裹着一个直径 35.4 米的有机玻璃球,有机玻璃球里面则将装上 2 万吨液体闪烁体以及 45000 只光电倍增管,这整整比大亚湾实验的 20 吨液闪探测器大了 1000 倍!这个有机玻璃球也成为了世界最大的单体有机玻璃结构,于 2024 年 10 月 10 日正式完工。为什么需要如此巨大的球体呢?这是因为要尽可能地“俘获”中微子让其发生反应,放出的微弱光子抵达光电倍增管之后,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被放大 1000 万倍,最终被探测器接收。球形的结构就是为了更准确地给出中微子的能量和位置信息,所以这个有机玻璃球加上光电倍增管需要越圆越好。为了尽可能屏蔽岩石放射性以及甄别宇宙线引起的假中微子信号,玻璃球外的 “ 水桶 ” 里还将灌满 35000 吨超纯水。这样整个有机玻璃球就像海洋里的一颗璀璨明珠一样,静静地等候中微子的到来。

11.png

江门中微子实验运行效果图

10.png

江门中微子实验与南极中微子实验

江门中微子实验的科学目标,除了给中微子三胞胎“称体重”——也就是确定其质量顺序之外,还会给他们“量身高”——精确测量相关的中微子振荡参数,同时我们还可能期待发现新型的中微子或者类似中微子的新粒子。此外, JUNO 还将用中微子给地球做“透视”,也有可能探测到来自超新星爆发等宇宙极端事件产生的中微子。同期和 JUNO 竞争的装置有美国深层地下中微子实验( DUNE )和日本顶级神冈探测器( Hyper-K ),目前进度来看 JUNO 有可能是最早开始计数的。预计 2030 年左右,江门中微子实验会进一步升级改造为世界最大的无中微子双β衰变实验,由此可以完全测量中微子绝对质量,从而判断其反粒子是否是其自身。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计划运行 30 年,让我们一起期待未来还会有许多激动人心的发现!

JUNO_12月17日在探测器有机玻璃球顶部拍摄的光电倍增管 金立旺.jpg

2024年12月17日在JUNO探测器有机玻璃球顶部拍摄的光电倍增管 (From 金立旺 )

【作者注】本文刊载于科普中国,此为更新后的原稿。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罗会仟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926-1464932.html

上一篇: 微观世界的闪光灯录像机

主题:中微子|标准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