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杂说“文理工医农”(2)理
精选
已有 4337 次阅读
2024-7-17 07:19
| 个人分类: 教育 | 系统分类: 人文社科
杂说“文理工医农”(2)理
理科(science)是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学科。虽然严格地说,数学并不是自然科学,不过一般都把它算到理科中。最重要的学科还有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球科学和天文学等。
逻辑学也是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不过在我国的学科分类中,逻辑学被分在哲学学科中。
由于我们所说的理工医农各科都是在教育领域的分科,所以比较规范的名称应当是我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发布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中所使用的理学、工学、医学、农学等一级学科名称。
这个目录中,理学包括的一级学科为: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理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生物学、系统科学、科学技术史、生态学、统计学、气象。
此外,在工学学科中的力学、材料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学科中的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中药学、护理学;交叉学科中的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 智能科学与技术、 纳米科学与工程;这些专业的从事偏“理”研究的有关研究生也可以授理学学位。
为什么称理科、理学?我们可以从“理”字说起。
理,从玉里声。其本义,作名词是玉石的纹路,作动词是按照玉中的纹路来加工雕琢玉石,即治玉。
玉是自然形成的矿物,有许多品种,其成分往往是钠、钙、镁、铝等元素的硅酸盐,也含有其他一些微量元素。对古人来说,玉是非常硬的材料,不容易切割,但是按照玉的纹路来加工就容易得多。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有精美的玉器,却没有发现金属器物,当然更没有金属工具。
理从治玉,引申为治其他物,又引申到治民治国。如《尚书·周官》说三公(太师、太傅、太保)的职责是“论道经邦,燮理阴阳”。燮音xie4,调和、协和的意思。燮理阴阳,就是调和阴阳,使其和谐平衡,各归其位。
治本来指治水,即治的对象是水。水至柔,也是不容易治的。治从治水引申到治一般物,再引申到治民治国。
这样,治和理就一样的引申了。可以称治玉,也可以称理水。治就是理,理就是治,合起来称治理。
与从动词理玉引申到治理其他事物一样,从名词玉的纹理也可以引申到其他事物的纹理。
例如,肌理指皮肤或其他事物表面的纹理,如蔡邕《弹棋赋》:“设兹文石……肌理光泽,滑不可屡”。杜甫《丽人行》:“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传统医学把皮肤和肌肉的纹理称为腠理,又指皮下肌肉的空隙处。认为则腠理致密,能抵御“外邪”,腠理疏松,“外邪”则可能侵入。
地理,这是地的纹理。《周易·系辞》:“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唐代学者孔颖达这样解释:“天有悬象而成文章,故称文也;地有山川、原隰,各有条理,故称理也。”这里的“文章”就是纹理(见上一篇《杂说文理工医农(1)文》),“条理”也是纹理的意思。《周易·系辞》据传是孔子的作品,应当经过了先秦儒家的整理,至今大概有两千五百年左右的历史了。天文与地理这两个现代理科的学科名称,也有了这样长久的历史,而且其最基本的意思还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理又从具体物的表面纹理引申到抽象的事物内在的规律。
如条理也指思想、言语、文字的层次以及生活、工作的秩序。
理,指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也称道理。如《周易·系辞》:“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易经》简易,而包含了天下的道理)。又如《庄子·秋水》:“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者也。(这是不懂得天地之间的道理,万物之中的实情)”
由事物的规律,引申到是非曲直的标准。符合规律,就是合理的,否则,就是无理的。现在常常使用的词汇,理性、理由、理智、理喻、理解、理直气壮、无理取闹等,其中的理,都是这个意思。
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被称为真理。
理论,本来的意思是讲理,讲道理,即辩论是非、争论。论就是讲。如《北史·崔亮传》:“(崔)光韶博学强辩,尤好理论。”又如元代曾瑞《留鞋记》:“你既是个女子,怎生不守闺门之训,这绣鞋儿却揣在郭华怀中,有何理论,从实招来。”再如明代汤显祖《紫钗记》:“如今卢府著忙,不暇理论到此事。”这种用法在现代白话文中仍然经常用到。
又,唐末人郑谷有诗句:“理论知清越,生徒得李频。”这两句颂扬的是当时已经故去的宣歙观察使郑熏,清越是与郑熏相知的一位僧人,这里的理论是说理立论的意思。李频,建州刺史,政绩卓著。句子的意思是“他的理和论相知于清越,而学生中有李频”。从句法上说,理论与生徒相对,也是作名词用,这里的“理论”二字与现代的含义就有某些相似之处了。
到了近代,日本人用理论一词翻译英语theory,表示人们从实践过程中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知识和原理的体系,成为我们如今经常使用的词汇。
物理,本来的意思是世间物事的发展规律、道理。如《晋书·明帝纪》说东晋明帝“聪明有机断,尤精物理”。
如《周书·明帝纪》说后周明帝食物中毒,痊愈后下诏说:“人生天地之间,禀五常之气,天地有穷已,五常有推移,人安得长在。是以生而有死者,物理之必然。处必然之理,修短之间,何足多恨。”(修短就是长短)
又作一般的事理,人情世故。如司马光《乞去新法之病民伤国者疏》:“不幸所委之人,于人情物理,多不通晓,不足以仰副圣志。”这里说的是王安石不通事理,不晓人情世故。
后来,日本人用“物理”这个词来翻译英语physics,这样就有了我们现在的学科名称“物理学”。
古人讲天理。宋代儒家从《礼记》中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出发,坚持天人相与的原则,把天理作为人间万事万物的本源,又糅合进佛教的思想,创立了道学,又称理学。北宋的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南宋的朱熹、陆九渊,明代的王阳明都是理学的代表人物。理学的出现对明清两代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产生于西方的science,在传入中国和日本之后,中国人一开始把它翻译为“格致之学”,而日本人则利用中国古代的名词“科学”来翻译。科学一词在古籍中出现过,但是其意思是从事科举考试之学。日本人利用分科之学的意思来翻译science,又翻译为理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等学科,其任务都是研究和揭示自然界的规律即理,所以,称为理科是名副其实的。
现在,一般情况下,我们用科学来对应于英语的science,但是在教育分科的门类中,把与science对应的学科门类称为理学。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冯大诚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1442565.html
上一篇: 杂说“文理工医农”(1)文 下一篇: 杂说“文理工医农”(3)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