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超越百岁》:我们正迎来长寿科技大变革


速读:现代医疗手段遵循的底层逻辑是循证支持(evidence-based),核心流程是发现临床问题—寻找具体病因—诊断与治疗,本书的作者之一——长寿科学专家彼得·阿提亚认为此类核心流程属于医学2.0时代的传统模式。 “治未病”的关键在于健康数据的科学监测、分析与及时告知,并提供一整套的干预解决方案,让人人能“读懂”自己的健康状况。
《超越百岁》:我们正迎来长寿科技大变革 百度首页 登录 《超越百岁》:我们正迎来长寿科技大变革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1-20 21:57 北京日报 | 作者 王煜全 自古以来,人们对于健康长寿的追求从未停止。近100年来,人类的平均预期寿命随着现代医疗科技的快速发展而不断延长,人们不再满足于寿命的延长,也开始追求更卓越的生命质量。 由医学2.0向医学3.0转变 自工业革命以来,现代医疗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大幅延长了人类寿命,从1900年仅为31岁的人均寿命飞跃到2022年的72.98岁,众多疾病问题已得到解决。 现代医疗手段遵循的底层逻辑是循证支持(evidence-based),核心流程是发现临床问题—寻找具体病因—诊断与治疗,本书的作者之一——长寿科学专家彼得·阿提亚认为此类核心流程属于医学2.0时代的传统模式。 然而,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一些表征可能是由多重因素交织造成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循证逻辑难以解决复杂的问题。当我们试图解决某个部位的具体问题时,很可能会引发其他连锁反应。现代科学早已进入系统论时代,很多医疗手段却依然在还原论阶段徘徊。 更重要的是,医学2.0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循证医学擅长在人们生病后进行补救性治疗,相当于在汽车肇事后才开始修理。众所周知,更有效的方法其实是在健康时就做好系统化的日常保养,这就需要我们在具体操作中遵循系统论的指导。 如今,大部分医疗服务的重点对象都是患者群体,忽视了更广泛的健康人群。生病与否的界限是被人为划分而成的,一旦某项生理指标出现恶化趋势,发展成概念上的“生病”只是时间问题,但在达到某个人为规定的临界点之前却被认为处于“健康”状态。 长此以往,虽然治愈率会不断提升,但发病率并不会有所改善,因为治愈一批患者的同时,时刻在产生另外一批新的患者。 转变的关键就是对普通人的健康给予全面的关照,让大家能够保持更长时间的健康状态,理想情况下,一旦出现微小的体征波动,就可以见微知著地提前干预,消除疾病隐患,也就是所谓的“治未病”。 然而,真正实现“治未病”的目标可谓难上加难。“治未病”的关键在于健康数据的科学监测、分析与及时告知,并提供一整套的干预解决方案,让人人能“读懂”自己的健康状况。以“治未病”的理念监测自己的健康状况被彼得·阿提亚界定为医学3.0时代的重要理念,该理念的核心是从循证支持转向循证信息(evidence-informed,我们暂且称之为知证逻辑),也就是持续、清晰地掌握身体健康相关的各类证据,在发展成为疾病之前进行预测与干预,并在明确告知用户的基础上获得用户的配合,用改变行为来改善健康预期。

主题:问题|“治未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