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深圳特区40年的青岛启示⑧: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把青岛打造成“阅读之城”!



速读:而在某种程度上,有什么样的城市阅读,就会有什么样的城市文化形态。 人们对一座城市生命力的认知,往往是从城市文化开始的,健康向上的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得以持续发展的内在基础。 40年华丽蜕变的活力之城深圳,一开始在城市文化中就选择了以读书为路径。 从偏远渔村到国际都市,从不被认可到用实际行动证明,与深圳发展路径相似的青岛,也迫切需要打造一座“阅读之城”,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 是在1996年11月8日,恰逢第七届“全国书市”(2007年之后改名“图书交易博览会”)在深圳召开。
人们对一座城市生命力的认知,往往是从城市文化开始的,健康向上的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得以持续发展的内在基础。而在某种程度上,有什么样的城市阅读,就会有什么样的城市文化形态。

40年华丽蜕变的活力之城深圳,一开始在城市文化中就选择了以读书为路径。

它以开放和包容的姿态,接纳了怀着各种理想和追求的年轻人,与年轻市民共成长;它用读书的方式,将来自天南海北各族各地的文化与历史汇聚、融合,形成了自己的阅读基因;它率先喊出了“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的口号,用实际行动冲破了人们对其“文化荒漠”印象的枷锁,真正实现了通过读书改变一座城。

同样曾被冠以“文化荒漠”之名的城市,还有位于黄海之滨的青岛。从偏远渔村到国际都市,从不被认可到用实际行动证明,与深圳发展路径相似的青岛,也迫切需要打造一座“阅读之城”,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

“深圳是一个拥有大量年轻人的年轻城市,深圳市民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深圳市对于市民提供了优秀的阅读基础设施,培育了城市阅读的习惯与文化。”这种用阅读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做法,给了青岛市第四批赴深圳体悟实训队临时党支部成员,青岛西海岸发展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汪舵很多启发。“一个爱阅读的城市,就是一个高度文明的城市和一个有文化气息的城市。”汪舵如是说。

深圳: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

苏轼在诗中写道:“腹有诗书气自华”,对人而言如此,对一座城市来说亦然。

深圳,在许多人的想象中,年轻,浮躁,步履匆匆。但当我们真正走在深圳的街头,随处可见的是街区书屋和特色书店,图书馆里座无虚席,周末的书城人头涌动,整个城市弥漫着浓郁的读书氛围。 图片来源:摄图网

全国人民第一次领教深圳对阅读的狂热,是在1996年11月8日,恰逢第七届“全国书市”(2007年之后改名“图书交易博览会”)在深圳召开,也是这一天,深圳才拥有了首家书城——罗湖书城。

那时的深圳人或许并没有想到,20多年后这里已书香弥漫全城,但站在今天以“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为追求的深圳,我们再回首那场盛事,一切都显得有迹可循。

1996年书市首日,来到深圳书城参观购书的市民便达到了10万人次,出于市民安全考虑而设置的门票,一度从5元一张被炒到了80元。10天的书市结束后,深圳书城实现了销售额2177万元,一举创造了购书量最多、订货金额最大等多项纪录。 图片来源:摄图网

深圳人展现出的读书热情和求知渴望,引发了社会的深深思索,而政府的积极回应,带动了众多公共文化设施如同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这也为如今深圳形成由政府、图书馆、民间机构各方共同参与、合力推进的发展模式,全民参与、全民受益的局面奠定了基础。

显然,在深圳通向阅读之城的道路上,1996年的全国书市成为了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当2018年书博会再次回到深圳,规模与22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语:1万平米的展销大厅换到了5万平方米的主会场,169个订货摊位增加到2352个展位,图书种类从10多万种变为20多万种……

阅读如此深入地融入深圳市民的生活,离不开政府部门对推动全民阅读的悉心规划和倾力推动。2003年,深圳市“图书馆之城”建设正式启动,2004年纳入深圳市委、市政府实施的“文化立市”战略框架。

及至2019年底,深圳拥有7座一万平方米以上的超级书城,673家公共图书馆,700多家实体书店,更有286个各类自助图书馆,共同形成了覆盖全市所有街区的公共图书馆网络体系。这一年,深圳市公共图书馆进馆读者3535.51万人次,同比增长19.69%;借还文献量2757.67万册次,同比增长14.40%;已连续28年保持人均购书量全国第一。 深圳宝安图书馆  图片来源:摄图网

在深圳40年发展的历程中,还有一个保持20多年的记录不得不提,那就是——深圳读书月。始于2000年的深圳读书月,已成功举办了21届,是国内参与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为广泛的读书文化节庆,已成为深圳的十大名片之一。

这是属于一座城的狂欢。21年来,每年11月日积月累的文化活动,逐渐形成了一种心理和文化积淀。截至目前,深圳读书月已累积开展阅读文化活动8800余场,捐赠爱心图书近2700万码洋,吸引超过1.6亿人次参与其中。

这座年轻的“移民城市”,正以读书月为旗帜推动全民阅读静水深流,引领城市文化走出了一条书香馥郁的先行路,城市书香弥散,深圳人在快节奏生活中找到了心灵的憩息之所,深圳亦日渐成为一座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的城市。

直面深圳的“文化自觉”  青岛应该学到什么?

深圳是座年轻的城市,40年完成了从建市到被授予先行示范区的转变。40年来,深圳先后被纳入经济特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自由贸易区、粤港澳大湾区等改革特区和政策优惠区的行列,真正实现了由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性跨越。

而在将自己塑造成国际化大都市的同时,深圳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阅读之城”:从1989年到2019年,深圳人均购书量连续位居全国第一;人均年阅读纸质图书7.23本、电子图书11.21本,在阅读时长、阅读量、数字化阅读等指标上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因为在阅读推广领域所取得的成绩,深圳被联合国教课文组织授予全球唯一“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

主题:深圳|城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