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感冒,怎么变成了分泌性中耳炎?
2024-07-07 08:42:21 来源:长沙晚报
长沙晚报7月2日讯(全媒体记者徐媛通讯员黄凯凤)感冒后出现耳闷、听力下降;耳朵突然出现疼痛、流水……近日,气温起伏,感冒高发,中耳炎的发病也大大增加。湖南妇女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周卓予医师接诊时,总有家长询问:“一场感冒怎么就变成分泌性中耳炎啦?”医生提醒,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又称为儿童听力的“隐形杀手”,孩子感冒后应注意是否出现耳痛和听力下降。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其特点主要包括中耳积液和听力下降,该病在儿童中更为常见。”周卓予介绍,当感冒或其他因素阻塞了咽鼓管,中耳的空气逐渐被吸收导致压力失衡,这种负压状态不仅让耳朵感到沉闷,还可能引发积液,易催生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病因是咽鼓管阻塞,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小儿常在夜间发作,哭闹不已,但一般持续1至2天后耳痛即消失,成人耳痛大多较轻或不明显。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发病前大多有感冒史,听力逐渐下降,伴有自听增强。当头位变动时,听力可暂时改善。
由于幼儿不能准确表达,而分泌性中耳炎多见于学龄前儿童,所以当家长与孩子交流时,孩子经常反问“什么”,要求家长重复话语,或者看电视、听音乐时经常放大音量,需要警惕是否有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
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分泌性中耳炎?周卓予介绍,保持鼻腔通畅是预防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措施之一。鼻腔的通畅有助于维持中耳的正常压力,防止中耳积液。可以通过定期清洗鼻腔、使用生理盐水滴鼻、按摩鼻部穴位等方法保持鼻腔的通畅。平时应避免过度擤鼻,过度擤鼻可能会增加中耳的压力。擤鼻时,不要同时捏住两侧鼻孔擤鼻,应交替擤鼻。
目前进入暑期旅行季,家长应注意长时间飞行的机舱内的气压变化可能会对中耳造成压力,引发分泌性中耳炎。近期天气变化较大,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感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病原体,多锻炼身体提高身体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