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小时候当零食吃的路边野果“红姑娘”,现在才知道它浑身是宝

精选
已有 7256 次阅读
2025-10-25 07:30
| 个人分类: 好摄之图 | 系统分类: 科普集锦
小朋友们,你是否曾在田野间见过那种像红灯笼一样的植物?它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索的奇妙植物—— 酸浆 !
在乡间的田头、篱笆墙边,我们常常能看到一簇簇、一蓬蓬的“红姑娘”,尤其是在秋季成熟期,它们像一串串红灯笼挂满枝头,特别好看。小朋友们喜欢采摘下来放进口袋,用它的果实解渴。
这种被称为“红姑娘”的植物,真正的名字叫 酸浆 ,是一种充满奥秘的药用植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它的神秘面纱,看看这个看似普通却蕴含巨大能量的小小植物,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
一、酸浆是谁:认识它的“家庭背景”和“长相特征”
酸浆,学名 Alkekengi officinarum Moench ,是茄科酸浆属的草本植物。它的“家庭成员”(茄科)还包括我们常吃的西红柿、茄子等蔬菜,可以说酸浆出生在一个“人才辈出”的大家族中。
酸浆的“长相” 很有特点:
● 它的 根部 是白色的根状茎,横卧在地下,多分枝,节部有不定根。
● 茎 直立,高度在 50-80 厘米之间,有棱条,茎节膨大,幼茎被有较密的柔毛。
● 叶子 互生,每节生有 1-2 片叶,叶片长卵形至阔卵形,长 6-9 厘米,宽 5-7 厘米,边缘有不整齐的粗锯齿或呈波状。
● 花 是 5 基数,单生于叶腋内,每株 5-10 朵。花冠辐状,白色。
● 最特别的是它的 果实 :花后花萼会膨大,变为橙红或深红色,呈灯笼状包被浆果,所以酸浆又被称为“灯笼草”、“锦灯笼”、“挂金灯”。浆果球状,橙红色,直径 10-15 毫米,柔软多汁。
酸浆的花期在 5-9 月,果期在 6-11 月。当你秋天在野外看到那些橙红色的“小灯笼”时,就知道酸浆的果实已经成熟了!
二、酸浆的家:在哪里可以找到它
酸浆是一种分布很广的植物,在欧亚大陆都能找到它的踪迹。在中国,它主要产于甘肃、陕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和云南等地。
酸浆不挑生长环境,在空旷地、山坡、林下、路旁及田野草丛中都能茁壮成长。它喜欢温暖、潮湿的气候,但也很耐寒,即使在北方稍冷的地方也能生长。
不过酸浆对土壤还是有一定要求的,它最喜欢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土或粘土。如果你也想种植酸浆,记得为它提供这样的土壤环境哦!
三、酸浆的“兄弟姐妹”:不同种类的酸浆
酸浆家族有不少成员,除了原变种酸浆,还有挂金灯( Physalis alkekengi L.var.francheti (Mast.)Makino )等变种。
它们之间最明显的区别是:挂金灯的花梗几无毛或仅有稀疏毛,花萼除裂片毛较密外筒部稀疏;果成熟后果梗及果萼光滑无毛。
另外,还有一种叫 假酸浆 的“亲戚”,它是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多分枝,花冠浅蓝色,浆果球状,黄色。假酸浆原产于南美洲,在中国河北、甘肃、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省区有逸为野生。它的种子在西南地区被用来制作冰粉,是一种美味的夏日饮品。
四、如何种植酸浆:从野外到花园
酸浆不仅可以在野外自然生长,也能人工栽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用蔬菜不但讲究风味,而且要健康有药用价值,秋冬利用日光温室栽培酸浆以供应冬季市场,价格高、效益好,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酸浆的根系发达,不定根发生能力强,茎直立,高 30-100 厘米,易分枝。
种植酸浆时,需要了解它的生物学特性,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酸浆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但耐寒能力也很强,在北方稍冷的地方也能生长。
选择合适的土壤很重要,酸浆最喜欢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土或粘土。如果你也想在自家花园里种植酸浆,记得为它提供这样的土壤环境哦!
五、酸浆的“才华”:食用和药用价值
酸浆不仅外形可爱,还很有“内涵”,它的果实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
● 丰富的营养成分
酸浆果实中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营养成分,其中 钙的含量 是西红柿的 73.1 倍、胡萝卜的 13.8 倍, 维生素C的含量 是西红柿的 6.4 倍、胡萝卜的 5.4 倍。
浆果含有 20 多种矿质元素和 18 种人体需要的氨基酸。这些营养成分对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来说非常重要。
● 药用价值
酸浆全草都可入药,具有清热毒、利咽喉、通利二便的功效。在中医中,它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肺热咳嗽、黄疸、痢疾、水肿、小便淋涩、大便不通、黄水疮、湿疹、丹毒等疾病。
酸浆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均可药用。近年来,国内外医学家发现酸浆对艾滋病、癌症和糖尿病的防治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 多样的食用方式
酸浆的果实酸甜可口,特别是霜后采收,更是口味宜人。它既可以作为水果生食,也可以加工成饮料、果酒、果醋、罐头、果酱、果脯、果干、果冻等各种食品。
在东北地区,人们用酸浆制作美味的 酸浆山楂果茶 ,这种饮品不仅口感好,而且营养丰富,是冬季补充维生素 C 的好方法。
酸浆的嫩茎叶还可以作为绿色蔬菜食用,经过加工也可制成保健茶。
六、酸浆的文化故事:文学和历史中的酸浆
酸浆不仅是一种有用的植物,还是一种富有文化内涵的植物,在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中都能找到它的踪迹。
酸浆在中国有着悠久的药用和历史记载。在《医学入门·卷之二·本草分类·治疮门》中就有对酸浆的描述:“天下有之,苗似水茄而小,叶亦可食,实作房如囊,囊中有子如梅李大,赤黄色,味如酸浆。微寒,无毒。主热烦满,定志益气,利水道,难产吞其实立下。其根如范芹,白色,绝苦,搞汁饮治黄病多效,嫩叶,小儿食之可除热。夏月采叶,阴干。”
明代的《救荒本草》中也有对酸浆的记载:“姑娘菜,俗名灯笼儿,又名挂金灯,《本草》名酸浆,一名醋浆,生荆楚川泽及人家田园中,今处处有之。”
著名作家周作人在他的作品中也曾提到酸浆:“红姑娘之名盖亦由于果实之形与色,此在元代已有之。……红姑娘一名王母珠,俗名红梁梁,囊作绛黄色,中空,有子如红珠,可医喉痛。”
酸浆有很多别名,如锦灯笼、灯笼草、红姑娘、挂金灯、戈力、灯笼果、泡泡草、洛神珠、打拍草、香姑娘、酸姑娘、苦姑娘、菠萝果、天泡子、金灯果、菇茑等。
每个名字都从不同角度描述了酸浆的特点——有的根据它的形状,有的根据它的味道,有的则富有诗意。
在日本,酸浆也是儿童和妇女喜爱的玩具。他们会将酸浆的果实剥开,小心地取出里面的瓤核,只留下外皮,然后放在嘴里吹气,使其发出声响。这种简单的玩具给无数孩子带来了欢乐。
七、酸浆的现代应用:从传统到创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酸浆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现代科学研究发现,酸浆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等功效。
在化妆品领域,酸浆提取物被用作抗氧化剂和抗菌剂,应用于个人护理用品中。
在食品工业中,酸浆被加工成各种产品, 资源植物毛酸浆的加工产品现状及展望 一文中提到,以毛酸浆为原料可以加工各种果醋、果酒等饮品和酵素、果酱、果脯等产品。
这些现代应用让传统的酸浆植物焕发了新的生机。
小朋友们能做什么:与酸浆的有趣互动
认识了酸浆这么多特点和用途,小朋友们一定想知道,自己可以和酸浆有什么样的互动呢?
● 观察与识别: 在野外郊游时,可以尝试寻找和识别酸浆植物。记得根据我们前面介绍的形态特征——尤其是那标志性的灯笼状萼筒——来识别它。
● 种植与记录: 如果有条件,可以在家里的阳台或花园里种植酸浆,观察它的生长过程,记录从种子到果实的完整生命周期。
● 创意手工: 可以用彩纸、塑料等材料制作酸浆的模型,特别是它那灯笼状的果实,既美观又有创意。
● 科学小实验: 在成人指导下,可以尝试用酸浆果实制作简单的食品,如果酱或果汁,体验从原料到成品的整个过程。
结语
酸浆,这个看似普通却蕴含巨大能量的小小植物,不仅有着美丽的外表,还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用途。从野外到花园,从餐桌到药箱,从古至今,它一直默默地为我们服务。
通过了解酸浆,我们不仅能增长知识,还能学会欣赏大自然中每一种植物的独特价值和美丽。希望这篇文章能激发你对药用植物的兴趣,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你也能发现某种植物的新奥秘,为人类的知识宝库增添新的内容。
下一次当你在田野间看到那些像红灯笼一样的酸浆果实时,相信你会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因为现在你已经知道了它背后的许多奥秘。大自然中的每一株植物都是一个等待被发现的故事,愿你保持好奇之心,继续探索这个奇妙的植物世界!
《中药大辞典》:酸浆
【拼音注音】 Su ā n Ji ā n ɡ
【别名】 葴、寒浆(《尔雅》),醋浆(《本经》),苦葴、苦蘵、皮弁草(崔豹《古今注》),酸浆草(《尔雅》郭璞注),灯笼草(《唐本草》),苦耽(《嘉佑本草》),金灯草(《履巉岩本草》),姑娘菜、灯笼儿(《救荒本草》),红姑娘(《卮言》),天泡草(《纲目》),红娘子(《柳边纪略》),珊瑚架(《汪连仕采药书》),山瑚柳、天灯笼草(《纲目拾遗》),九古牛(《植物名实图考》),泡子草,扑扑子草(《福建民间草药》),花姑娘(《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姑娘花(《四川武隆药植图志》),打朴草(《闽南民间草药》),叶下灯、铃
【出处】 出自《本经》。
【来源】 为茄科植物酸浆的全草。夏季采收。
【生境分布】 生长于路旁及田野草丛中;也有栽培作观赏植物者。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 35 ~ 100 厘米。具横走的根状茎。茎直立,多单生,不分枝,略扭曲,表面具棱角,光滑无毛。叶互生,通常 2 叶生于一节上;叶柄长 8 ~ 30 毫米;叶片卵形至广卵形,长 4 ~ 10.5 厘米,宽 2 ~ 6.5 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广楔形,边缘具稀疏不规则的缺刻,或呈波状,上面光滑无毛,下面几无毛。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 1 ~ 1.5 厘米;花白色,直径 1.5 ~ 2 厘米;花萼绿色,钟形,长约 1 厘米,先端 5 裂,边缘及外侧被短毛;花冠钟形, 5 裂,裂片广卵形,先端急尖。边缘具腺毛;雄蕊 5 ,着生在花冠的基部,花药长圆形,基部着生,花丝丝状;子房上位,卵形, 2 室,花柱线形,柱头细小,不明显。浆果圆球形,直径约 1.2 厘米;光滑无毛,成熟时呈橙红色:宿存花萼在结果时增大,厚膜质膨胀如灯笼,长可达 4.5 厘米,具 5 棱角,橙红色或深红色,无毛,疏松地包围在浆果外面。种子多数,细小。花期 7 ~ 10 月。果期 8 ~ 11 月。本植物的根(酸浆裉)、宿萼或带有成熟果实的宿萼(挂金灯)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化学成分】 含酸浆苦素 A 。酸浆苦素 B ,酸浆苦素 C 、木犀草素及木犀革素 -7- β -D- 葡萄糖甙。
【药理作用】①抗菌作用: 酸浆煎剂对宋内氏杆菌有抑制作用,酸浆抗菌有效成分初步认为在油状液,此部分在试管内对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从酸浆中提出之针状晶母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酸浆体外抑菌效果与临床治痢疗效不符。 ②兴奋子宫的作用: 早年提出的对离体家兔子宫有兴奋作用的酸浆根素(即硝酸钾)。其果实据云有催产作用。 ③其他作用: 日本酸浆果实及果囊有解热及强心作用,有谓酸浆之此项作用与其中所含草酸有关,且作用微弱,无应用价值。酸浆根素注射于动物,表现大脑抑制,若用大量,可使呼吸麻痹而死。国外曾用其同属植物的叶、果作利尿剂。
【归经】 ①《得配本草》: " 入手太阴经气分。 " ②《闽东本草》: " 入肺、脾二经。 "
【性味】 酸苦,寒。①《本经》: " 味酸,平。 " ②《别录》: " 寒,无毒。 " ③《唐本草》: " 味苦:大寒,无毒。 "
【注意】 ①《现代实用中药》: " 有堕胎之弊。 " ②《闽东本草》: " 凡脾虚泄泻及痰湿忌用。 "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尿。治热咳,咽痛,黄疸,痢疾,水肿,疔疮,丹毒。①《本经》: " 主热烦满,定志益气,利水道。 " ②《唐本草》: " 主上气咳嗽,风热,明目。 " ③《嘉祜本草》: " 主腹内热结眉黄,不下食,大小便涩,骨热咳嗽,多睡劳乏,呕逆痰壅,痃癖痞满,小儿疬子寒热,大腹,杀虫,落胎,并煮汁服,亦生捣绞汁服。亦研敷小儿闪癖。 " ④《本草衍义补遗》: " 治热痰嗽。 " ⑤《汪连仕采药书》: " 清火,消郁结,治疝。敷一切疮肿,专治锁缠喉风。治金疮肿毒,止血崩,煎酒服。 " ⑥《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 清热解毒。治白喉初起,鹅口疮,失音(煅灰作散剂吞服)。 "
【用法用量】内服: 煎汤, 3 ~ 5 钱;捣汁或研末。 外用: 煎水洗、研末调敷或捣敷。
【复方】 ①治热咳咽痛:灯笼草,为末,白汤服,仍以醋调敷喉外。(《丹溪纂要》清心丸)②治喉疮并痛者:灯笼草,炒焦为末,酒调,敷喉中。(《医学正传》)③治黄疸,利小便:酸浆、茅草根、五谷根各五钱。煎水服。(《贵阳民间药草》)④治小儿小便不通:酸浆草五钱。煎水服。(《贵阳民间药草》)⑤治诸般疮肿:金灯草不以多少,晒干,为细末,冷水凋少许,软贴患处。(《履巉岩本草》)⑥治杨梅疮:打朴草,不拘数量,水煎数沸,候微温洗患处。(《闽南民间草药》)⑦治中耳炎:锦灯笼鲜草拧汁,加冰片适量,滴耳。(《陕西中草药》)。
【临床应用】 治疗小儿上呼吸道炎症:用 100 %的锦灯笼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日 2 次, 5 岁以下每次 2 毫升, 5 岁以上每次 4 毫升。临床观察 120 例,全部患儿均有不同程度发热, 80 %以上病例有咽痛症状及不同程度的扁桃体肿大,且有脓性渗出物。治疗结果,显效(于两天内体温降至正常,临床症状与咽部脓性渗出物消失) 93 例( 77.5 %),有效(于 3 ~ 5 天内体温降至正常,临床症状与咽部脓性渗出物消失) 20 例( 16.7 %),无效(体温与咽部脓性渗出物 5 天以内均未好转,症状无明显变化) 7 例( 5.8 %)。单项统计, 80 %以上的患者体温可以在 2 天内降至正常, 90 %以上的病例扁桃体分泌物及咽痛症状在 3 天内消失。但扁桃体肿大仅 8 例于治疗 4 天后略见缩小,其余均无明显改变。此外,有报道用锦灯笼花萼 2 ~ 3 个或全草 3 ~ 5 钱, 1 次煎服或冲茶服,治疗急性扁桃体炎 32 例,结果除 2 例用药 2 次外,均 1 次痊愈。治愈时间最短半天,最长 3 天。
【各家论述】 ①朱震亨: " 灯笼草,苦能除湿热,轻能治上焦,故主热咳咽痛,此草治热痰咳嗽,佛耳草治寒痰咳嗽也。与片芩清金丸同用更效。 " ②《纲目》: " 酸浆,利湿除热,除热则清肺止咳,利湿故能化痰、治疸。 " ③《纲目拾遗》: " 天灯笼草,主治虽伙,惟咽喉是其专治,用之功最捷。 "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酸浆
【拼音注音】 Su ā n Ji ā n ɡ
【别名】 蒧、寒浆、醋浆、苦蒧、皮弁草、酸浆草、酢浆、灯笼草、苦耽、金灯草、姑娘菜、灯笼儿、挂金灯、红姑娘、天泡草、苦精、红娘子、珊瑚架、山瑚柳、天灯笼草、九古牛、打朴草、金灯笼、锦灯笼、蓝花天仙子、野木瓜、野胡椒椒。
【英文名】 Calyx or fruit of Franchet Groundcherry, Franchet Groumdcherry Calyx and Fruit
【出处】 出自《神农本草经》; 1. 《别录》:酸浆,生荆、楚川泽及人家田园中。五月采,阴干。 2. 陶弘景:酸浆,处处人家多有。叶亦可食。子作房,房中有子,如梅李大,皆黄赤色。 3. 《唐本草》:灯笼草,所在有之。八月采。枝干高三、四尺,有花,红色,状若灯笼,内有子,红色可爱。根、茎、花、叶并入药用。 4. 《梦溪笔谈》:苦耽,即本草酸浆也。河西番界中酸浆有盈丈者。 5. 《本草衍义》:酸浆。
【来源】 药材基源: 为茄科植物酸浆有挂金灯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1.Physalis alkekengi L.2.Physalis alkekengi L.var .francheti (Mast.) Makino [P.francheti Mast.;P. francheti Mast. Var .bungardii Makino]
【采收和储藏】 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1.生态环境: 生于空旷地或山坡。生于村旁、路边、旷野、山坡及林缘等处;亦有栽培。除西藏外,全国各地无有分布。 2. 资源分布: 分布于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和云南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基部常匍匐生根。茎高约 40-80cm ,基部略带木质。叶互生,常 2 枚生于一节;叶柄长约 1-3cm ;叶片长卵形至阔形,长 5-15cm ,宽 2-8cm ,先端渐尖,基部不对移狭楔形,下延至叶柄,全缘而波状或有粗芽齿,两面具柔毛,沿叶脉亦有短硬毛。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 6-16mm ,开花时直立,后来向下弯曲,密生柔毛而果时也不脱落;花萼阔钟状,密生柔毛, 5 裂,萼齿三角形,花后萼筒膨大,弯为橙红或深红色,呈灯笼状包被将果;花冠辐状,白色, 5 裂,裂片开展,阔而短,先端骤然狭包被浆果;花冠辐状,白色, 5 裂,裂片开展,阔而短,先端骤然狭窄成三角形尖头,外有短柔毛;雄蕊 5 ,花药淡黄绿色;子房上位,卵球形, 2 室。浆果球状,橙红色,直径 10-15mm ,柔软多汁。种子肾形,淡黄色。花期 5-9 月,果期 6-10 月。形态与原种相似,主要区别为:花梗几无毛或仅有稀疏毛,花萼除裂片毛较密外筒部稀疏;果成熟后果梗及果萼光滑无毛。
【栽培】1.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潮湿气候,但能耐寒,在北方稍冷的地方也可生长。以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粘壤土栽培。 2. 栽培技术: 用种子或分根繁殖。种子繁殖:北京地区在 4 月初播种,苗床宽 1m ,用条播法,播后覆土 1cm ,浇水,并保持适当的湿润;苗高 3cm 时间苗,高 14cm 时定植,行距 35-50cm ,株沟,沟距 33-40cm ,将根横放在沟内,上面盖土 4-6cm ,并将土耙匀,镇压后浇水。 3. 田间管理 :干旱时及时浇水,特别在开花期,要经常保持充足的水分。苗高 13-16cm 时,应追施人粪尿 1 次,或每 1hm2 追施硫酸铵 275kg ,过磷酸钙 300kg 。
【性状】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木质化较硬。叶互生,完整的叶片阔卵形,长 5-15cm ,宽 2-8cm ,先端尖,基部不对称,波状缘有粗齿。宿萼卵形,直径 1.5-2.5cm ,先端尖,基部不对称,波状缘有粗齿。宿萼卵形球形,直径 1.5-2.5cm ,黄绿色,薄纸质。浆果球形,皱缩,直径 1-1.2cm ,。气微,味苦。
【毒性】 酸浆根素注射于动物,表现大脑抑制,若用大量,可使呼吸麻痹而死。
【化学成分】 酸浆叶中含木犀草素 -7- β -D- 葡萄糖甙( lute-olin-7- β -D-glucoside) 。全草含酸浆环氧内酯( physalactone) ,全草及根均含酸浆双古豆碱( phygrine) 。
【药理作用】1.杭菌作用: 酸浆煎剂对宋内氏杆菌有抑制作用,酸浆抗菌有效成分初步认为在油状液,此部分在试管内对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从酸浆中提出之针状晶母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酸浆体外抑菌效果与临床治痢疗效不符。 2. 兴奋子宫的作用: 早年提出的对离体家兔子宫有兴奋作用的酸浆根素 (Hystonin ,即硝酸钾 ) 。其果实据云有催产作用。 3. 其他作用: 日本酸浆果实及果囊有解热及强心作用,有谓酸浆之此项作用与其中所含草酸有关,且作用微弱,无应用价值。酸浆根素注射于动物,表现大脑抑制,若用大量,可使呼吸麻痹而死。国外曾用其同属植物的叶、果作利尿剂。果实鲜汁用平板打尚洞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归经】 归肺;脾经。
【性味】 味酸;苦;性寒。
【注意】 1. 《现代实用中药》:有堕胎之弊。 2. 《闽东本草》:凡脾虚泄泻及痰湿忌用。
【功能主治】 清热毒;利咽喉通利二便。主咽喉肿痛;肺热咳嗽;黄疸;痢疾;水肿;小便淋涩;大便不通;黄水疮;湿疹;丹毒。
【用法用量】内服: 煎汤, 9-15g ;或捣汁,研末。 外用: 适量,煎水洗;研末调敷或捣敷。
【复方】 ①治热咳咽痛: 灯笼草,为末,白汤服,仍以醋调敷喉外。 ( 《丹溪纂要》清心丸 ) ②治喉疮并痛者: 灯笼草,炒焦为末,酒调,敷喉中。 ( 《医学正传》 ) ③治黄疸,利小便: 酸浆、茅草根、五谷根各五钱。煎水服。 ( 《贵阳民间药草》 ) ④治小儿小便不通: 酸浆草五钱。煎水服。 ( 《贵阳民间药草》 ) ⑤治诸般疮肿: 金灯草不以多少,晒干,为细末,冷水凋少许,软贴患处。 ( 《履 CHAN 岩本草》 ) ⑥治杨梅疮: 打朴草,不拘数量,水煎数沸,候微温洗患处。 ( 《闽南民间草药》 ) ⑦治中耳炎: 锦灯笼鲜草拧汁,加冰片适量,滴耳。 ( 《陕西中草药》 ) 。
【临床应用】 1. 治疗小儿上呼吸道炎症:用 100% 的锦灯笼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日 2 次, 5 岁以下每次 2ml ,5岁以上每次 4ml 。临床观察 120 例,全部患儿均有中同程度发热, 80% 以上病例有咽痛症状及不同程度的扁桃体肿大,且有脓性渗出物。治疗结果,显效 ( 于两天内体温降至正常,临床症状与咽部脓性渗出物消失 )93 例 (77.5%) ,有效 ( 于 3-5 天内体温降至正常,临床症状与咽部脓性渗出物消失 )20 例 (16.7%) ,无效 ( 体温与咽部脓性渗出物 5 天以内均未好转,症状无明显变化 )7 例 (5.8%) 。单项统计, 80% 以上的患者体温可以在 2 天内降至正常, 90% 以上的病例扁桃体分泌物及咽痛症状在 3 天内消失。但扁桃体肿大仅 8 例于治疗 4 天后略见缩小,其余均无明显改变。 2. 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此外,有报道用锦灯笼花萼 2-3 个或全草 3-5 钱, 1 次煎服或冲茶服,治疗急性扁桃体炎 32 例,结果除 2 例用药 2 次外,均 1 次痊愈。治愈时间最短半天,最长3天。
【各家论述】 1. 灯笼草,苦能除湿热,轻能治上焦,故主热咳咽痛,此草治热痰咳嗽,佛耳草治寒痰咳嗽也。与片芩清金丸同用更效。 2. 《纲目》:酸浆,利湿除热,除热则清肺止咳,利湿放能化痰、治疸。 3. 《纲目拾遗》:天灯笼草,主治虽伙,惟咽喉是其专治,用之功最捷。 4. 《本经》:主热烦满,定志益气,利水道。 5. 《唐本草》:主上气咳嗽,风热,明目。 6. 《嘉佑本草》:主腹内热结,目黄,不下食,大小便涩,骨热咳嗽,多睡劳乏,呕逆痰壅,痃癖痞满,小儿疬子寒热,大腹,杀虫,落胎,并煮汁服,亦生捣绞汁服。亦研敷小儿闪癖。 7. 《本草衍义补遗》:治热痰嗽。 8. 《汪连仕采药书》:清火,消郁结,治疝。敷一切疮肿,专治锁缠喉风。治金疮肿毒,止血崩,煎酒服。 9.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清热解毒。治白喉初起,鹅口疮,失音 ( 煅灰作散剂吞服 ) 。
——摘录 《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酸浆根
【拼音注音】 Su ā n Ji ā n ɡ G ē n
【出处】 出自《蜀本草》。
【来源】 为茄科植物酸浆的根。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 " 酸浆 " 条。
【化学成分】 含生物碱 3 α - 巴豆酰氧托烷。
【归经】 《闽东本草》: " 入肺、脾二经。 "
【性味】 ①《蜀本草》: " 绝苦。 " ②《闽南民间草药》: " 苦,寒,无毒。 "
【注意】 ①《现代实用中药》: " 有堕胎之弊。 " ②《闽东本草》: " 凡脾虚泄泻及湿痰忌用。 "
【功能主治】 清热,利水。治疟疾,黄疸,疝气。①《蜀本草》: " 捣其汁,治黄病多效。 " ②《现代实用中药》: " 利尿,镇咳,解热。 " ③《黑龙江中药》: " 治月经过多及产后出血。 "
【用法用量】内服: 煎汤, 1 ~ 2 钱(鲜者 0.8 ~ 1 两)。
【复方】 ①治疟:天灯笼草根七株。去梗叶,洗净,连须切碎,酒二碗,煮鸭蛋二枚,同酒吃。(《纲目拾遗》)②治疝气:鲜酸浆根一两(洗净),青壳鸭蛋一个。水、酒各半炖服,日服一次。(《闽南民间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酸浆根
【拼音注音】 Su ā n Ji ā n ɡ G ē n
【别名】 天灯笼草根。
【英文名】 Root of Franchet Groundcherry
【出处】 出自《蜀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 为茄科植物酸浆及挂金灯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Physalis alkekengi L. Physalis alkekengia L.var .francheti (Mast.) Makino.
【采收和储藏】 夏、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基部常匍匐生根。茎高约 40-80cm ,基部略带木质。叶互生,常 2 枚生于一节;叶柄长约 1-3cm ;叶片长卵形至阔形,长 5-15cm ,宽 2-8cm ,先端渐尖,基部不对移狭楔形,下延至叶柄,全缘而波状或有粗芽齿,两面具柔毛,沿叶脉亦有短硬毛。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 6-16mm ,开花时直立,后来向下弯曲,密生柔毛而果时也不脱落;花萼阔钟状,密生柔毛, 5 裂,萼齿三角形,花后萼筒膨大,弯为橙红或深红色,呈灯笼状包被将果;花冠辐状,白色, 5 裂,裂片开展,阔而短,先端骤然狭包被浆果;花冠辐状,白色, 5 裂,裂片开展,阔而短,先端骤然狭窄成三角形尖头,外有短柔毛;雄蕊 5 ,花药淡黄绿色;子房上位,卵球形, 2 室。浆果球状,橙红色,直径 10-15mm ,柔软多汁。种子肾形,淡黄色。花期 5-9 月,果期 6-10 月。形态与原种相似,主要区别为:花梗几无毛或仅有稀疏毛,花萼除裂片毛较密外筒部稀疏;果成熟后果梗及果萼光滑无毛。
【性状】性状鉴别 根和根茎呈细长圆柱形,略扭曲,直径 1-2mm ,表面皱缩,土棕色,节明显。略具青草气,味甚苦而微辛。
【归经】 归肺;脾经。
【性味】 味苦;性寒。
【注意】 1. 《现代实用中药》:有堕胎之弊。 2. 《闽东本草》:凡脾虚泄泻及湿痰忌用。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主黄疸;疟疾;疝气。
【用法用量】内服: 煎汤, 3-6g ,鲜者 24-30g 。
【复方】 ①治疟: 天灯笼草根七株。去梗叶,洗净,连须切碎,酒二碗,煮鸭蛋二枚,同酒吃。 ( 《纲目拾遗》 ) ②治疝气: 鲜酸浆根一两 ( 洗净 ) ,青壳鸭蛋一个。水、酒各半炖服,日服一次。 ( 《闽南民间草药》 )。
【各家论述】 1. 《蜀本草》:捣其汁,治黄病多效。 2. 《现代实用中药》:利尿,镇咳,解热。 3. 《黑龙江中药》:治月经过多及产后出血。
——摘录《中华本草》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郑永军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7607-1507348.html
上一篇: 薄荷花开时,正是青春过敏的季节 下一篇: 毕业种田 or回炉重生,来抛个硬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