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科学网—如何用Youmind和即梦4.0一键批量画AI手绘笔记?


速读:这些卡片基于仲伟在公众号「随流逐波」发表的《ClaudeCode做学术分析》这篇文章,利用Youmind工具调用即梦4.0模型生成。 就这么简单——点几下按钮,文章分析、亮点提取、手绘卡片绘制,全部完成。 而对于Youmind,还有我之前介绍过的得斯空间(Dessix)来说,它们有一个非常好的功能:允许你把所有上下文放到一个可视化区域内,然后所有工具模型的调用直接与这个上下文对话。 AI会立即响应:「我将基于你刚才分析的10个亮点,创建一组手绘笔记风格的卡片。
如何用 Youmind 和即梦 4.0 一键批量画 AI 手绘笔记?

精选

已有 103 次阅读

2025-11-17 17:55

| 系统分类: 科普集锦

惊艳 昨天,我在 B 站发了条动态,展示了用 AI 一键生成的 7 张手绘风格知识卡片。

这些卡片基于仲伟在公众号「随流逐波」发表的《 Claude Code 做学术分析 》这篇文章,利用 Youmind 工具调用即梦 4.0 模型生成。

这是其中的概览图。

这是细节图。

再来一张。

你看,是不是很像真人绘制的?

动态发出后,不少小伙伴在评论区问:「老师能出教程吗?」「何时开课啊?」

那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工具 要实现这个功能,首先需要安装 Youmind 。这是一款最近很火的 Agentic AI (智能体 AI) 集成工具,它的 Slogan (口号) 是「更聪明的学习,更大胆的创造」。

安装后,你的浏览器会多一个插件。

这是我们接下来要用到的关键工具。

演示 让我用一个新例子来演示整个流程。这次我选用自己的文章《 当常识被打破:数字时代田野研究的反思之旅 》,这篇文章记录了北京大学闫蒲老师来我校讲座后,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打开文章页面后,点击 Youmind 插件,右侧会弹出边栏,立即生成文章摘要。

但今天我们不需要摘要,直接点击按钮,将文章保存到 Youmind 中。

保存完成后,执行「找亮点」操作。

这个功能会逐一提取文章中的所有亮点,说明为什么这些是亮点,给出原文佐证,并标注所在位置。

这种设计尽可能降低了 AI 的幻觉问题。

找亮点不是本文的重点。如果你想了解它的设定, 请参考这篇文章 。

找到亮点后,点击「手绘风格知识卡片」。

AI 会立即响应:「我将基于你刚才分析的 10 个亮点,创建一组手绘笔记风格的卡片。由于内容丰富,我会先创建一张总览卡片,然后再用几张详细的卡片来展开。」

你会看到系统开启了多个并行进程,每个进程负责绘制一张图。

绘制完成后,结果如下:

这张总览卡片的龙飞凤舞的字体,看着就很有手绘的感觉。

整体来看,效果相当不错。字迹、纸张质感、配图都很到位。当然,眼尖的你可能会发现个别瑕疵,比如「社交媒体」这几个字有些问题。但相比我们以前使用的许多国外模型 —— 那些模型生成的中文错误百出 —— 这里只有一处瑕疵,已经强太多了。而且多尝试几次,你会发现有非常完美的卡片。

比如这张讲谣言传播机制的卡片,字迹基本都很正常。

卡片生成后,点击 save as note,系统会将这些卡片保存为一则新笔记,方便日后使用。

就这么简单 —— 点几下按钮,文章分析、亮点提取、手绘卡片绘制,全部完成。这就是 Agentic AI (智能体 AI) 集成环境的魅力:你只需发号施令,AI 就能产生结果。

机制 看到这里,你肯定想知道:这个手绘卡片功能是如何实现的?

在 AI 世界里,我们通常使用提示词来控制行为。在 Youmind 中,点击设定按钮,进入 Shortcuts (捷径) 界面。

每个捷径的主体,实际上就是一个提示词。

这里可以看到「手绘风格知识卡片」及其对应的提示词。

这个提示词不是我的原创,而是来自 「阿川的知识管理」公众号文章中 的 Shortcuts。

不过阿川的原版只画一张图,我觉得讲解复杂概念时一张图不够,就增强了一下:先画总览,再逐一画细节图。

提示词的核心内容包括:

• 角色定义:「手绘笔记的艺术家和信息设计师」(这是阿川的原创)

• 模型限定:「只用即梦模型画图」(避免 AI 幻觉,防止调用其他模型如 Nano Banana)

• 我的增强部分:

• 「色彩搭配与内容匹配」—— 让内容与色彩产生强关联

• 「基于我选中的文本内容或选中的 note/page/craft」—— 扩大上下文来源

• 「如果一张画不开,可以多做几张卡片,但要求有总体卡片和分别介绍卡片,分别介绍卡片之间的内容尽量不重叠」—— 实现多卡片拆分在提示词下方,你可以选择调用捷径时的模型或者使用的工具。模型有两种使用形式,一种是默认的 Agent ;另一种是选择对话模式,自己指定不同的模型。作为一个懒人,你猜得出我的选择。

工具上我们选择 Image,并指定即梦 4.0 模型 —— 这是我写作本文时,对中文支持最好的绘图模型。你看到这篇文章时,那就不一定了,哈哈。

你还可以选择不同的排布方式,我这里选择竖向排布,便于在小红书发布。

设置完成后,点击 Update 「确定更新」,这个 Shortcut (快捷方式) 就配置好了。

思考 你可能觉得今天讲的内容,粗看来无非就是把文字绘制成手绘笔记,简单直接。但我希望你更进一步思考。

我们平时使用的很多提示词,往往用完即弃,想找都找不出来。但 Youmind 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制:把常用提示词包装成 Shortcuts (快捷方式),同时蕴含模型和工具。如果我们把工具和提示词一起存储,以后调用时就可以反复利用之前积累的技能成果。

这像什么?像 Anthropic 的 Claude Skill (技能)。但 Claude Skill 使用起来有些麻烦:你得打包,得放提示词,放 Python 执行文件,还得学会如何上传、安装、更新…… 虽然相比原先的模型工具调用已经方便很多,但对普通用户仍有一定门槛。

而在 Youmind 中,这些东西都预置集成好了,在里面写提示词,指定模型与工具就能用, 还能分享给其他用户 。这种方式更简单,门槛更低。

我希望你再进一步思考:很多时候你打开对话框,给出指令后,还得贴大量上下文。这意味着你的上下文必须随任务到处乱贴,显然不是好的解决方案。

而对于 Youmind,还有 我之前介绍过的得斯空间 (Dessix) 来说,它们有一个非常好的功能:允许你把所有上下文放到一个可视化区域内,然后所有工具模型的调用直接与这个上下文对话。这种透明度 消除了猜测,创造了自然的交互流程 。

上下文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有人甚至认为上下文工程 (Context Engineering) 取代了提示词工程 (Prompt Engineering) 的重要地位。

正如赵赛坡先生在《AI 时代的断舍离:你的「稍后读」清单该扔了》一文中指出,我们正在从「图书馆模式」转向「炼金术模式」,核心工作是对原始信息进行「计算」,提炼出有价值的内容。在这个新范式下,上下文的管理变得至关重要。

充分利用上下文,可以让人和 AI 随时在这个区域中对齐:「我在说什么,AI 完全清楚,因为它也在看我现在能看到的上下文。」这一点对于让 AI 更充分地理解我们的意图非常有用。而且这些上下文可以反复重用,为我们不断积累知识提供了很好的工作空间。

小结 今天我们探讨了如何用 AI 绘制手绘风格的知识卡片。表面上看,这只是一个文字转图像的技术应用。但深入思考,你会发现这背后涉及三个层次的进化:

第一,从「用完即弃的提示词」到「可复用的技能包」。Youmind 的 Shortcuts (快捷方式) 机制让我们可以把提示词、模型、工具打包在一起,形成可持续积累的能力资产。

第二,从「到处粘贴上下文」到「共享可视化上下文」。无论是 Youmind 还是 Dessix,它们都在构建一个人机共享的上下文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你看到的就是 AI 看到的,AI 理解的就是你关注的。这种对齐机制,让我们从「图书馆模式」(存储信息) 真正转向「炼金术模式」(计算信息)。

第三,从「工具使用者」到「工作流设计者」。当你开始思考如何组合提示词、模型、工具和上下文,你就不再只是 AI 的使用者,而是成为了自己工作流程的建筑师。

这些思考,远比学会一个绘图技巧更有价值。我鼓励你现在就去尝试: 安装 Youmind ,导入一篇文章,创建你的第一组手绘笔记。在这个过程中,体会上下文工程的威力,感受人机协作的可能性。

祝 AI 辅助创作知识产品愉快!

如果你觉得本文有用,请 点击文章底部的「推荐到博客首页」按钮 。

如果本文可能对你的朋友有帮助,请 转发 给他们。

欢迎 关注 我的专栏 ,以便及时收到后续的更新内容。

延伸阅读 • AI 时代,如何让知识获取、分析与创作一气呵成?

• 从枯燥理论到生动实践:AI 智能代理如何用交互式教程讲解复杂概念

• AI 时代的真稀缺技能:从「有技术」到「会洞察」

• 如何用 AI 辅助快速生成概念示意图?

• 新学期,给你自己配一个好用的 AI 助手吧。会思考,能联网,还有知识库那种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树义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77709-1510604.html

上一篇: 当常识被打破:数字时代田野研究的反思之旅

主题:卡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