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蝙蝠狂犬病(3)
精选
已有 7770 次阅读
2025-9-6 08:58
| 个人分类: 狂犬病防治 | 系统分类: 科普集锦
蝙蝠狂犬病 ( 3 )
Bat rabies( 3 )
前记 :
目前国际上关于狂犬病研究最权威最全面的大型学术专著是《 狂犬病的科学基础和管控( RABIES: SCIENTIFIC BASIS OF THE DISEASE AND ITS MANAGEMENT) 》,简称《 狂犬病 (RABIES) 》。该书最新版(第4版)已于 2020年5月面世。
该书共有 22章,其中第7章是《 Bat rabies ( 蝙蝠狂犬病 ) 》。
现将此章的内容全文翻译成中文供参考。
第7章 蝙蝠狂犬病 ( 3 )
Bat rabies( 3 )
2 . 新大陆(西半球)的蝙蝠狂犬病 ( 续 )
2.1 吸血蝙蝠狂犬病:历史视角 ( 2 )
人类感染普通吸血蝠狂犬病病毒的案例最早在 特立尼达 ( Trinidad ) 被记录( Pawan, 1936b ), 自 2004 年起,该病毒在拉丁美洲造成的负担已超过犬源狂犬病病毒,且大多数疫情暴发报告来自秘鲁和巴西的偏远地区 ( Schneider et al., 2009; Stoner-Duncan, Streicker, & Tedeschi, 2014 )( 图 2 )。 1990-2006 年间,拉丁美洲至少报告了 637 例与蝙蝠相关的人类狂犬病病毒感染病例,其中约 73% 的病例估计与吸血蝠有关 ( Schneider et al., 2009 )。普通吸血蝠狂犬病病毒传播给人类的风险因素包括:居住条件恶劣、小型社区地处偏远且医疗服务可及性差、公众对疾病传播缺乏认知或存在文化认知障碍、家畜猎物资源有限,以及生产活动模式变化(如畜牧业扩张、森林砍伐、采矿)( Schneider et al., 2009 )。吸血蝠的频繁攻击是另一项风险因素 —— 调查估计, 在亚马孙地区面临风险的人群中,遭受吸血蝠攻击的比例约为 40%-65% ( Gilbert et al., 2012; Schneider et al., 2009 )。尽管已研发出有效的牛用狂犬病疫苗,但拉丁美洲各地的家畜疫苗接种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普通吸血蝠狂犬病病毒疫情在该蝙蝠地理分布范围内的牛群中持续暴发,对人类及其他动物构成感染风险( Johnson, Arechiga-Ceballos, & Aguilar-Setien, 2014 )。 据估计,每年平均有 10 万头牛感染狂犬病病毒,造成约 3000 万美元的经济损失;但由于拉丁美洲大多数国家基于实验室的监测体系不完善,实际负担和经济损失可能远高于这一数据 ( Acha & Malaga-Alba, 1988 )。在拉丁美洲未接种疫苗的高风险人群和牛群中,已检测出狂犬病特异性抗体( Gilbert et al., 2012; Lord, Delpietro, Fuenzalida, De Diaz, & Lazaro, 1975 ),这一现象表明, 并非所有人类和家畜接触普通吸血蝠狂犬病病毒后都会致命 。
图 2 . 本图展示了主要蝙蝠狂犬病病毒储存宿主的地理分布,以及 1996-2016 年间( A )北美洲和中美洲、( B )南美洲的州 / 省一级与蝙蝠狂犬病病毒相关的人类死亡估计数。两个子图中均标注的蝙蝠物种分布范围包括: 巴西无尾蝠( Tadarida brasiliensis ,蓝色阴影)、 普通吸血蝠( Desmodus rotundus ,黄色阴影),这两个物种的分布重叠区域显示为绿色阴影。仅在北美洲子图中标注的蝙蝠物种分布范围包括: 银毛蝠( Lasionycteris noctivagans ,斜纹阴影)、 三色蝠( Perimyotis subflavus ,点状阴影)。仅在南美洲子图( B )中标注的蝙蝠物种分布范围包括: 毛腿吸血蝠( Diphylla ecaudata ,水平阴影)、 白翼吸血蝠( Diaemus youngi ,垂直阴影)。
普通吸血蝠 向人类和牛 “溢出” 传播狂犬病病毒的季节性发病情况,通常在雨季开始后被报告( Streicker et al., 2016 )。但旱季也有人类( Goncalves, Sa-Neto, & Brazil, 2002 )和牛( Prieto & Baer, 1972 )感染疫情的报告。无论季节如何,多项报告指出: 当家畜猎物资源有限或消失时,人类遭受吸血蝠攻击的概率会显著升高 ( de Verteuil & Urich, 1936; Delpietro, Konolsaisen, Marchevsky, & Russo, 1994; Lopez, Miranda, Tejada, & Fishbein, 1992; McCarthy, 1989 )。普通吸血蝠通常栖息在靠近水源的洞穴、废弃矿井与隧道、水井及树洞中,有研究认为它们对本地资源具有 “忠诚度”,会利用河流及其他水道进行觅食和短距离本地活动( Turner, 1975 )。在阿根廷,有三只吸血蝠(两只雌性、一只雄性)在 12-15 年前被标记的区域被重新捕获 —— 尽管普通吸血蝠的平均寿命约为 3 年( Linhart, 1973; Lord, Muradali, & Lazaro, 1976 ),这一案例仍证明 该物种具备超长寿命和对栖息地的强忠诚度 ( Delpietro et al., 1992 )。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的链接:
权威的大型学术专著《狂犬病( Rabies)》最新版已面世 ( https://mp.weixin.qq.com/s/7v3fyBpGaHqHUZbZgPc3fw )
应科学评估蝙蝠狂犬病在中国的危害程度和风险等级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版》存在的一个问题 (2023-10-06)
蝙蝠狂犬病 (1) 2025-09-02
蝙蝠狂犬病 (2) 2025-09-03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严家新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7754-1500704.html
上一篇: 蝙蝠狂犬病(2) 下一篇: 蝙蝠狂犬病(4)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