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重阳木:一棵重阳祈福树,千年天然草药库

精选
已有 7151 次阅读
2025-10-29 08:23
| 个人分类: 好摄之图 | 系统分类: 科普集锦
一串串褐色的小果实挂满枝头,在秋日阳光下闪烁着柔和的光泽,仿佛在向来往行人诉说着重阳节的到来。
漫步在深秋的街道上,不经意间抬头,你会看到一种树木正挂满串串褐色的小果实,这就是与重阳节有着奇妙缘分的重阳木。 重阳木 , 一个以重阳节命名的树木,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更是一座天然的药用宝库。
在重阳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探索这种常见却又神奇的树木,了解它如何将自然之美与健康之益完美融合。
一、重阳木的生物学特性
重阳木 (学名: Bischofia polycarpa )为大戟科落叶乔木,是中国原产树种。它高达 15 米,树皮褐色且纵裂,树冠呈伞形,大枝斜展,小枝无毛,当年生枝绿色且皮孔明显。三出复叶是重阳木的显著特征,叶柄长 9-13.5 厘米,顶生小叶通常比两侧大,叶片纸质,卵形或椭圆状卵形。
重阳木的花期在 4-5 月,花朵雌雄异株,春季与叶片同时开放,组成总状花序。花序通常着生于新枝下部,花序轴纤细而下垂。雄花序长 8-13 厘米,雌花序长 3-12 厘米。果实为浆果状,圆球形,直径 5-7 毫米,成熟时呈褐红色,果期在 10-11 月,恰逢重阳节期间。
这种树木 喜光且耐阴,适应性强 ,既耐干旱又耐水湿,并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它产于秦岭、淮河流域以南至福建和广东北部,生于海拔 1000 米以下的山地林中或平原栽培区,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或农村四旁常见,常被栽培为行道树。
重阳木的繁殖主要采用播种法。种子采收后需经过浸泡、搓烂果皮、淘洗、晾干等处理过程,然后在适当条件下贮藏。育苗时需精心整地、施肥,播种后约 20-30 天幼苗出土。苗木生长迅速,一年生苗高可达约 50 厘米,最高甚至能超过 1 米。
二、历史悠久的绿化树种
重阳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 最早可追溯至明代 。在明万历年的《沅州志》中记载的 “沅州八景”中,千年重阳木便是其中一景。
这种落叶乔木身经千年雷雨风霜,仍能生机勃勃地挺立于大地,展现出古树的独特魅力,正如俗语 “地上早有千年树,世间难逢百岁人”所说,古树装点着江山,物化着历史,使短暂生活于大地上的人类生出无限感叹和悠思。
重阳木 树姿优美,冠如伞盖 ,花叶同放,花色淡绿,秋叶转红,艳丽夺目,加之抗风耐湿,生长快速,是优良的庭荫和行道树种。
它可用于堤岸、溪边、湖畔和草坪周围作为点缀树种,极具观赏价值。孤植、丛植或与常绿树种配置,秋日分外壮丽。在住宅绿化中既可用作行道树,也可用于住宅区内的河岸、溪边、湖畔和草坪周围作为点缀。
重阳木在 生态保护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在水土保持方面有独特优势,能够防风定沙,保护坡面构造物,减少作物因强风造成的生理或机械伤害。作为道路植树,它能保护路面、路肩及护坡,减少冲蚀及维护。
重阳木能够适应多种环境,具备较强的空气污染物转换能力、光合作用能力以及释放阴离子等能力。它的叶片宽大、平展、硬挺且迎风不易抖动,叶面粗糙多茸毛,能有效吸附滞留大量尘埃,是城市净化的天然过滤器。
三、重阳木的药用价值
重阳木可谓全身是宝,其根、叶均可入药,能行气活血,消肿解毒。重阳木以 “ 秋枫木 ”的名字被收录于《中药大辞典》 、 《中华本草》等权威中药工具书中,足见其药用价值的重要性。
根据中医药理论,重阳木的 性味特点为微辛、涩,凉 ,归肝、大肠经。它的根和树皮可用于风湿骨痛,而叶子则可用于食道癌、胃癌、传染性肝炎、小儿疳积、肺炎、咽喉炎等疾病的辅助治疗。外用可治疗痈疽和疮疡。
重阳木的 药用价值源自其丰富的活性成分 。现代研究表明,重阳木中含有多种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以及酚类物质,这些成分共同构成了其行气活血、消肿解毒功效的物质基础。
生物碱类成分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包括抗炎、镇痛作用;黄酮类化合物则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能够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而萜类化合物往往具有抗肿瘤活性。
重阳木的 药用部位采收和加工也有讲究 。根皮通常在秋季采挖,洗净后晒干备用;树叶则多在夏秋季节采收,鲜用或晒干使用。现代提取技术如超声辅助提取、超临界流体萃取等方法的运用,能够更高效地获取重阳木中的活性成分,为进一步的药物研发提供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重阳木的果肉可用于酿酒,种子含油量高达 30% ,这种油有香味,既可食用,也可作润滑油和肥皂油,体现了重阳木经济价值与药用价值的完美结合。
四、文学与文化中的重阳木
重阳木在 文学作品中常被用作秋意的象征 。当重阳节来临,重阳木的叶子由绿转红,果实成熟,与重阳节登高赏秋的习俗相得益彰,为这个传统节日增添了自然的气息。
民间有关重阳木的传说丰富多彩。例如,有些地方的千年古树在花开时节会吸引彩蝶云集,树上树下,五彩缤纷,被视为一大奇观。当地人称之为 “千岁树”,相传触摸它能祛病却灾,增寿延年。这些传说虽然带有神秘色彩,但反映了人们对长寿健康的向往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重阳木还常被用作 诗词创作的题材 。历代文人墨客借重阳木抒发对季节更替、人生短暂的感慨,也赞美其坚韧不拔的生命力。这种树木成为连接自然与人文的桥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在现代社会,重阳木也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重阳节的象征,更成为 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载体 。通过了解重阳木的药用价值,青少年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对传统医学的兴趣和认同。
五、重阳木与现代科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重阳木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科学家们正在探索其更多的潜在用途 。
在环境保护方面,重阳木显示出独特的优势。研究表明,重阳木不仅能够吸附空气中的尘埃,还能吸收多种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等,是城市净化的能手。这对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创造更加健康的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在药用研究领域,重阳木的 抗肿瘤活性备受关注 。初步研究表明,重阳木中的某些活性成分对多种癌细胞系表现出抑制作用,这为开发新型抗肿瘤药物提供了可能。同时,其抗炎、抗菌活性也在科学实验中得到了验证,支持了民间传统用药的经验。
重阳木的 综合利用价值也引起了不少研究者的兴趣 。除了药用价值外,它的木材是珍贵的用材,心材鲜红色,边材淡红色,质重而坚韧,结构细而匀,有光泽,可用于建筑、造船、车辆和家具制作,常被用作紫檀木的替代品。
现代生物技术也为重阳木的 繁殖和保护提供了新途径 。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重阳木的快速繁殖,保护古树资源的同时,满足城市绿化的需求。分子标记技术则有助于研究重阳木的遗传多样性,为资源保护和良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结语
千年重阳木在当地被称为 “千岁树”,传说摸一摸就能祛病却灾,增寿延年。虽然这只是一个美好的传说,但重阳木确实蕴含着真实的健康价值。
今天是农历的重阳节,当你漫步在街道上,不妨留意一下身边是否能看到这种特别的树木。或许,你会对大自然的神奇有更深的领悟。
《全国中草药汇编》:秋枫
【拼音注音】 Qi ū F ē n ɡ
【别名】 茄冬、秋风子、大秋枫、红桐、过冬梨、朱桐树、乌杨 。
【来源】 大戟科重阳木属植物秋枫 Bischofia javanica Blume 或重阳木 B. polycarpa ( Levl. ) Airy [B. trifoliata auct. non ( Roxb. ) Hook. f.] ,以根、树皮及叶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性味】 微辛、涩,凉。
【功能主治】 行气活血,消肿解毒。根及树皮:用于风湿骨痛。叶:食道癌,胃癌,传染性肝炎,小儿疳积,肺炎,咽喉炎;外用治痈疽,疮疡。
【用法用量】 根及树皮 3 ~ 5 钱;鲜叶 2 ~ 3 两。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秋枫木
【拼音注音】 Qi ū F ē n ɡ Mù
【别名】 秋风(《桂海虞衡志》),胡杨、红桐、茄苳树、赤木(《中国树木分类学》),水梁木、三叶红、鸭脚枫、千金不倒、丢了棒(《广西药植名录》)。
【出处】 出自 《陆川本草》 。
【来源】 为大戟科植物重阳木的根、树皮、枝叶。夏、秋采收。
【生境分布】 常生于低海拔的旷地上,尤以河边堤岸,湿润肥沃的砂质壤土最为适宜。分布福建、广东、广西、陕西、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台湾等地。
【原形态】 常绿乔木,高达 20 米。 3 出复叶,互生;小叶卵形至椭圆状卵形,纸质,长 8 ~ 15 厘米,宽 4 ~ 8 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锯齿;总叶柄长 7 ~ 10 厘米。花小,单性,雌雄异株;圆锥花序腋生;花淡绿色,无花瓣;萼片 5 ,覆瓦状排列;雄花雄蕊 5 ,退化子房盾状;雌花子房 8 或 4 室,花柱 3 ,不分裂。果实浆果状,球形,大如豌豆,褐色或淡红色。种子长圆形,胚乳肉质。花期 4 ~ 5 月。果期 8 ~ 10 月。
【化学成分】 根含 β - 香树脂醇、熊果酸、β - 谷甾醇。树皮含乙酸表无羁萜酯、无羁萜、β - 谷甾醇和白桦脂酸甲酯。茎含无羁萜、无羁萜 -3 β - 醇。枝叶含糖类、氨基酸、酚性成分、黄酮类、香豆精类。叶尚含酸性酒石酸钾和酒石酸钙 8 ~ 16 %、乙酸无羁萜 -3 α - 酯、无羁萜、无羁萜 -3 β - 醇、无羁萜 3 α - 醇、β - 谷甾醇、并没食子酸。种子含不干性油 30 %,淡黄色,有香味。
【性味】 ①《陆川本草》: " 辛苦,微温。 " ②《泉州本草》: " 味辛涩,性温。 "
【功能主治】 ①《陆川本草》: " 枝叶及皮:驱风,活血,消肿。治风湿骨痛。 " ②《泉州本草》: " 叶:行气活血,消肿败毒。治气血郁结,痈疽疮疡。 " ③《广西药植名录》: " 根:治红白痢疾。 "
【用法用量】 内服: 煎汤, 3 ~ 5 钱;或浸酒。 外用: 捣敷或煎水洗。
【复方】 ①治膈食反胃:鲜重阳木叶二两,桃寄生、苦杏仁、白毛藤、水剑草、鹿含草各五钱。水二碗半煎一碗,分四份。每隔二小时泡乌糖服一份,一日四次,服完为一剂量,连续服用至十余日。服药期间忌食鸡、鸭蛋。(《泉州本草》)②治痈疽无名肿毒:鲜重阳木叶,捣烂敷患处。(《泉州本草》) 。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秋枫木
【拼音注音】 Qi ū F ē n ɡ Mù
【别名】 秋风、水梁木、三叶红、鸭脚枫、千金不倒、丢了棒、大秋枫、过冬梨、重阳木。
【英文名】 Twig and leaf of Java Bishopwood
【出处】 出自《陆川本草》 。
【来源】 药材基源: 为大戟科植物秋枫木的根、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Bischofia javanica Bl.
【采收和储藏】 夏、秋季采收,鲜用,浸洒或晒干用。
【 生境分布 】 1.生态环境: 生于山谷阴湿的林中,多见于溪旁近水处。 2.资源分布: 分岂有此理于西南、中南、华东等地。
【原形态】 秋枫木 常绿或半常绿乔木,高可达 20m 。顶枝粗壮,三出复叶,革质;有长达 8-20cm 的总叶柄;侧生小叶柄长 0.5-2cm ,顶生小叶柄长 2-5cm ;小叶片卵形、倒卵形、长椭圆形、椭圆形或稀有披针形,长 7-15cm ,宽 4-8cm ,先端急尖或短尾状渐尖,基部宽楔形或钝圆,边缘有疏锯齿,每 1cm 有锯齿 2-3 个;两面光滑无毛。花小,单性,雌雄异株,无花瓣;圆锥状花序腋生,雌花序较长,长达 15-27cm ;萼片 5 ,覆瓦状排列;雄花雄蕊 5 ;退化子房盾状;雌花子房 3 或 4 室,每室 2 胚珠,花柱 3 ,不分裂。果实不开裂,球形或略扁,直径约 13mm ,淡褐色;种子长约 5mm 。花、果期全年。
【化学成分】 茎含 β - 谷甾醇(β -sitosterol ),无羁萜( friedelin ),表无羁萜醇( epifriedelinol ),无羁萜醇( friedelinol )及β - 谷甾醇 - β - 葡萄糖甙(β -sitosterol- β -glucoside )。种子含油 25.5 %,油的碘值 159.0 ,皂化值 194.5 。脂肪酸组成:肉豆蔻酸 0.3 %,棕榈酸 10.5 %,硬脂酸 5.0 %,十六碳烯酸 0.2 %,油酸 23.9 %,亚油酸 23.4 %,亚麻酸 36.7 %。
【归经】 心经 。
【性味】 味辛;涩;性凉 。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化瘀消积。主风湿骨痛;噎膈;反胃;痢疾
【用法用量】 内服: 煎汤, 9-15g ;或浸酒。 外用: 适量,捣敷。
【复方】 ①治膈食反胃:鲜重阳木叶二两,桃寄生、苦杏仁、白毛藤、水剑草、鹿含草各五钱。水二碗半煎一碗,分四份。每隔二小时泡乌糖服一份,一日四次,服完为一剂量,连续服用至十余日。服药期间忌食鸡、鸭蛋。 ( 《泉州本草》②治痈疽无名肿毒:鲜重阳木叶,捣烂敷患处。 ( 《泉州本草》 ) 。
【各家论述】 1. 《陆川本草》:枝叶及皮:驱风,活血,消肿。治风湿骨痛。 2. 《泉州本草》:叶:行气活血,消肿败毒。治气血郁结,痈疽疮疡。 3. 《广西药植名录》:根:治红白痢疾。
——摘录《中华本草》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郑永军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7607-1507905.html
上一篇: 《湖西红校》创作谈:盐碱地里长出的文字 下一篇: 那间楼梯下的文学社,听见青春在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