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移花接木”:让瘫痪的手动起来国家科学技术奖特别报道



速读:2008年3月,徐文东的团队收治了一名年仅12岁的脑瘫患者,她的一侧手、脚都比一般人细,行动迟缓,家长为此苦不堪言。 这场手术让他首次发现患者的大脑、脊髓、手部肌肉都会产生复杂的、连锁的环路变化。 “手术是永远做不完的。
2024-07-05 07:43:43 来源:健康报

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医药卫生健康和生命领域有32个项目和1个创新团队获奖。为展示我国医药研究优秀成果,呈现医学科研人的精神面貌和攻关故事,健康报开设“国家科学技术奖特别报道”栏目,聚焦与国民健康关系密切的重大疾病、关键技术进行重点报道。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徐文东教授和顾玉东院士领衔的“创建外周―中枢通路修复肢体运动障碍的重大技术突破及理论创新”项目获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这一极具创新的中国方案通过新建外周―中枢神经通路,将瘫痪上肢的神经连接至同侧健康脑半球,给偏瘫上肢“换大脑”,使多年的“瘫痪手”成为“可用手”,让患者实现生活自理。

这项成果不仅开辟了“改变外周治疗中枢”的新领域,还证实成人大脑仍然存在巨大的脑可塑能力,一侧半球能同时独立支配双上肢,推动了脑科学发展。2018年,这一中国原创技术论文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并于当年被列为“最受瞩目研究榜”榜首,在世界各地获推广,吸引西方多国著名医学中心学习应用。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患者以及各国顶级医疗机构前来进修的医生越来越多,让这项成果造福世界上更多偏瘫患者。

长达20年的探索

徐文东说,一直以来,他对一个问题非常好奇:手和脑究竟是什么关系?大脑右半球控制着左手运动,左半球控制右手运动,一旦大脑一侧受损,对侧的手就会出现功能障碍。但2001年的一天,徐文东在检查一名神经移位后的患者时惊讶地发现,当患者左右手相互触碰时双手同时都有触感。这一临床现象颠覆了人们对手―脑关系的固有认知,也激发了徐文东的兴趣:能否用健康一侧的大脑来控制瘫痪侧的手,实现一侧脑半球同时支配双侧上肢?

有了这个想法后,徐文东马上想到患者一侧脑半球出血后,就会发生偏瘫;经过治疗后,患者最快一年会进入恢复的平台期,这意味着患者的肢体恢复基本上不会再有更多进展。他想:“如果能够新建手与脑之间的环路,就能解放一大批患者。”此后,他带着这个问题,开始了长达20年的探索。

1986年,徐文东的导师顾玉东完成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手术:利用患者健康侧颈七神经移位修复患者患侧受损臂丛。基于导师的研究,徐文东及其团队做了大量的神经功能解剖,寻找大脑与身体各部分的对应关系,试图在极为复杂的脑神经中寻找出与上肢相连通的环路。

人体的神经系统非常奥妙复杂,仅一根颈七神经里就包含了4万根神经纤维,要想实现用健康一侧的大脑来控制瘫痪侧的手,就要人为地把瘫痪侧手对应的大脑神经纤维缝接到健康侧脑对应的神经元上。徐文东说:“这就好比要在一堆混杂的线里,剪断唯一的、正确的线,再与另一根唯一的、正确的线连接起来。”

2008年3月,徐文东的团队收治了一名年仅12岁的脑瘫患者,她的一侧手、脚都比一般人细,行动迟缓,家长为此苦不堪言。

徐文东很清楚地意识到,“已有的治疗方法,根本不足以解决问题,一定要尝试一种新的方法”。于是徐文东及其团队尝试将女孩健康侧上肢的颈七神经与瘫痪侧上肢的颈七神经相连,通过外周神经移位,实现大脑移位效果,新建脑功能环路。

术后,徐文东及其团队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一个让他们惊喜的结果出现了,患者手术恢复效果远远超出他们的预期。一般来说,术后最好的状态是手可以伸直或抬起,但该患者竟然可以捏泥人,这需要手和脑相互协调,需要非常高的灵活性。

这是徐文东的第一场左右颈七神经交叉移位手术。这场手术让他首次发现患者的大脑、脊髓、手部肌肉都会产生复杂的、连锁的环路变化。他说:“这就意味着,手术后大脑产生了新的环路,新的环路可以用来治病。”

顺着这个方向,徐文东及其团队继续探索。2018年,徐文东研究出通过左右颈七神经交叉移位实现“一侧大脑管双手”,重建偏瘫上肢功能。这一成果为认识大脑、调控大脑提供了激动人心的新视角。

目前,徐文东及其团队所做的左右颈七神经交叉移位手术已超过3000例,术后有效率接近90%。大多数患者术后可以自行完成拧毛巾、穿衣服、系鞋带等动作。

给患者带来新生

刚50岁出头的老陈是一名高级厨师。两年前,他因脑出血遗留偏瘫后遗症,右手肩膀无法抬起,胳膊不能伸直,手掌无法打开。他生活无法自理,需要老伴长期照顾,只能离开工作岗位,家里因此负担很重。

发病以来,老陈天天着急,却始终找不到能够恢复肢体功能的好办法。“我们争取让你再做出拿手菜!”徐文东对前来就诊的老陈说。术后,徐文东悉心安排康复团队对接,给予老陈全程的康复训练和指导。手术1个月后,老陈惊喜地发现,自己的手的肌张力降下来了;手术3个月后,肩膀能抬起来了;手术6个月后,胳膊能伸直了。在做了一年多的康复训练以后,老陈的手能够自如地打开、握拳,他终于能够再做出自己的拿手菜了。复诊时,老陈感激地说:“是你们给了我重新生活的机会!”

在徐文东诊治的患者中,有一名从德国专程来上海的脑瘫患儿。该患儿在出生时因脐带绕颈造成大脑缺氧,出生不久后被诊断为脑瘫,左侧上下肢呈痉挛性偏瘫,左手臂轻度屈肘、屈腕、拇内收畸形,左手完全丧失抓握能力,生活起居需要家人照料。患儿母亲在得知顾玉东院士、徐文东教授团队的相关成果后,带着5岁的儿子来到中国寻求治疗。

徐文东团队对患儿进行全面评估后,制订了手术方案。历时3小时的手术非常成功,术中出血仅25毫升。在医护团队的精心照料下,患儿恢复平稳,术后第2天就可以下地,而且左侧上肢肌张力下降明显,痉挛程度大幅改善。

术后第4天,患儿母亲惊喜地告诉医生,患儿原本屈曲挛缩的左手臂可以主动伸直了,原本僵硬的手腕和手指也可以慢慢张开,左手功能持续改善。手术一周后,徐文东团队为患儿制订个性化康复方案,在康复师的指导下教给患儿及其母亲一套团队自行研发的训练操,叮嘱其回国后要好好康复锻炼,以便进一步缓解患肢痉挛、促进神经再生和肢体功能恢复。

目前,徐文东团队正在研究如何为中风导致的失语患者重建语言环路,让患者再度张口说话成为可能。他们希望能将这个方法运用到其他疾病的治疗上,拓展学科的边界。

“手术是永远做不完的。医生需要的是创新出更好的治疗疾病的方法,让更多患者获益。”徐文东说。

(文:健康报特约记者 孙国根)

主题:徐文东|颈七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