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名家博士论文42: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沃森博士论文1950年印第安纳大学
精选
已有 4924 次阅读
2024-6-10 07:02
| 个人分类: 名家博士论文 | 系统分类: 科研笔记
1962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詹姆斯 · 杜威 · 沃森 (James Dewey Watson , 1928 年 4 月 6 日 -) 似乎人人皆知,一方面是因为其杰出的科学成就,另一方面则可能是因为其颇有争议。
1950 年, 22 岁,沃森获印第安纳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 : The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X-Ray Inactivated Bacteriophage ( X 射线灭活的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 ) ,论文全文, 沃森博士论文.pdf 。此文收录在科睿唯安的 ProQuest Dissertations & Theses Global (ProQuest 全球博硕论文数据库 ) 中,数据库中此文链接为: https://www.proquest.com/docview/1909788974 。
1953 年,沃森和弗朗西斯 · 哈利 · 康普顿 · 克里克 (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 在 Nature 发表雄文“ Molecular Structure of Nucleic Acids: A Structure for Deoxyribose Nucleic Acid ” ( 核酸的分子结构 --- 脱氧核糖核酸的结构 ) , DOI : https://doi.org/10.1038/171737a0 。截至 2024 年 5 月 21 日,这篇文章在 Web of Science 平台 引用达 11286 次,其中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的引用 8966 次。其实这篇文章并不长, 1 页。有意思的是,这篇文章应该算典型的常被引论文,就是经久不衰,相当长的时间都有引用, 2020-2023 年在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的引用还分别达 381 、 436 、 364 和 344 次!
图 1 :沃森和克里克发表的发现 DNA 双螺旋结构的文章
沃森的博士期间的研究,与其获奖的 DNA 双螺旋结构,有关系吗?乍看,好像没有关系的,研究 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与 DNA 结构,不直接相关。不过,科技史及相关的研究表明,沃森和克里克相较其他竞争者 ( 全球同期有不少团队在研究 DNA 结构 ) ,恰恰有一点比较重要:沃森懂生物学和细菌遗传学,克里克则自学了 X 射线晶体学,并且对蛋白质比较了解。或者说, DNA 结构的发现需要的恰恰是多学科 / 交叉学科的知识,沃森较强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关于 DNA 结构发现过程中,有不少很有趣的故事,其中“照片 51 ” ( Photo 51 ) 非常有名,但富兰克林 (Rosalind Elsie Franklin , 1920 年 7 月 25 日 -1958 年 4 月 16 日,为 DNA 结构的发现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 很可能对这张照片无感,但沃森自述:看到这张照片的那一刻,我的嘴巴张得大大的,我的脉搏开始加速。有文章介绍为什么这照片意味着双螺旋结构,有点专业性了,大家自行搜索吧。当然,富兰克林没有因为 DNA 结构获得诺贝尔奖,显然还有一个原因:她英年早逝, 1962 年 DNA 双螺旋结构获得诺贝尔奖时她已经仙逝好几年了,诺奖一般只给在世的人。顺便提一句,严格意义上:诺奖直接奖的是科研成果,不是人,所以一个人才能因为不同的成果多次获奖。同理,国内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也是奖给成果的,一个人可以因不同的成果多次获得;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奖励人的,一个人不会多次获奖。
图 2 :富兰克林拍摄的 DNA 晶体衍射图片 “ 照片 51 号 ”
有趣的事,后人在为富兰克林鸣不平,文章很多。但富兰克林本人好像并没有觉得受了多少委屈,甚至相反,她在 1953 年 7 月 25 日在 Nature 发文,题为 Evidence for 2-Chain Helix in Crystalline Structure of Sodium Deoxyribonucleate( 脱氧核糖核酸晶体双螺旋结构的证据 ) , DOI : https://doi.org/10.1038/172156a0 ,文章一开头就说: WATSON AND CRICK have proposed a structure for sodium deoxyribonucleate consisting of two co-axial helical chains related by a diad axis ,并引用了沃森和克里克的前文,感觉是心平气和地。当然,其实沃森和克里克的前文致谢部分,也有这一句: We have also been stimulated by a knowledge of the general nature of the unpublished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ideas of Dr. M. H. F. Wilkins, Dr. R. E. Franklin and their co-workers at King's College, London 。科学家之间,或许不像我们这些俗人猜测得那样不堪?
图 3 :富兰克林发文证实 DNA 的双螺旋结构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宁笔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8109-1437510.html
上一篇: 名家博士论文41: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费曼博士论文1942年普林斯顿大学 下一篇: 名家博士论文43:我国植物形态学和植物系统学的开拓者张景钺博士论文1926年芝加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