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名家博士论文97:我国心理学开创者之一陆志韦博士论文1920年芝加哥大学
精选
已有 7683 次阅读
2025-6-30 07:18
| 个人分类: 名家博士论文 | 系统分类: 科研笔记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 有个 “ 人物略传 ” 栏目 , https://www.psy.pku.edu.cn/jbqk/rwlz/index.htm 。此栏目对陆志韦先生有个简单的介绍: 浙江吴兴人,中国现代心理学先驱。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 1920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心理学教授;燕京大学心理学教授、系主任、校长。 1921 年参与创建中国最早的心理学学术团体 — 中华心理学会; 1936 年发起创建中国心理学会并担任首任主席,兼任会刊《中国心理学报》的主编。抗战前曾两次修订中国版的比内一西蒙智力测验。第一届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图 1 : 陆志韦
1920 年,陆志韦获得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题目为: THE CONDITIONS OF RETENTION ( 保留的条件 ) ,论文全文: 陆志韦博士论文.pdf 。此文文摘收录在科睿唯安的 ProQuest Dissertations & Theses Global (ProQuest 全球博硕论文数据库 ) 中,数据库中此文链接为: https://www.proquest.com/docview/301771788 。 Google Books 找到了此全文。
1936 年, 陆志韦先生 发起创建中国心理学会并担任首任主席,兼任会刊《中国心理学报》的主编。《中国心理学报》“将我国早创工作介绍于欧西,故文字不求统一”,采取中英文并用,刊物封面由蔡元培题字,封底为英文刊名及目录。中国不少英文期刊,早期的定位中都有向全球介绍我国成果这项。这是学术期刊“学术传播”功能的直接体现。当然,随着全球化的进展,也为了更好地传播,以及更广义的学术交流,现在一般多定位为全球学术交流平台了,多希望刊发全球优秀成果,而不仅仅是我国的优秀成果。如果再从文化软实力和出版产业等角度出发, “办全球的事、挣全球的钱”,也更合适!
图 2 :中国心理学会会刊《中国心理学报》创刊号封面封底
1952 年院校调整后,陆志韦先生任职于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 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 。 1955 年 2 月起, 陆先生 担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拼音方案委员会委员,对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做出重要贡献。
查阅陆先生的资料,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有同学介绍了一个实验材料,用相当复杂的一套设备来试验白鼠在饥饿情况下趋向于食物和水的频率,陆志韦教授说,这个实验等于证实白鼠知道饿了找食,渴了找水,对于白鼠这样相当高级的动物,有什么必要呢?”差不多一百年后的今天,这样的研究是不是还有呀?有些文章,看似数据很多很多,模型非常复杂,最终要说的是不是也是“白鼠知道饿了找食,渴了找水”呀!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陆卓明,是陆志韦先生次子,研究世界经济地理。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吴志攀教授有篇对陆卓明的纪念文章, https://news.pku.edu.cn/bdrw/137-137691.htm ,很有意思。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宁笔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8109-1491716.html
上一篇: 名家博士论文96:爱因斯坦博士论文1905年苏黎世大学 下一篇: 名家博士论文98:我国分子光谱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吴学周博士论文1931年加州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