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投稿到录用仅5个月!这篇最新论文关乎亿万人健康

从投稿到录用仅5个月!这篇最新论文关乎亿万人健康
文|《中国科学报》记者 赵广立
“完成这项工作后,我们跟达摩院的团队都特别兴奋。投稿也非常顺,文章很快就被外审、录用了,整个过程只有四五个月的时间。”
对于浙江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程向东来说,他早已过了为一篇论文的录用而心泛波澜的阶段。但谈及团队最近与阿里巴巴达摩院联手在《自然-医学》发表的论文成果,这位久负盛名的肿瘤外科“大拿”,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相关论文发表在《自然-医学》上
“能够如此快速地从投稿到录用,也是很少见的。”他说道,“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大家对这项工作的开创性、实用性都很认可。我觉得前景也非常大。”
程向东口中的“这项工作”,即他们首次提出了一种基于“平扫CT+AI”的胃癌筛查新模式,并在近10万人的大规模临床研究中大幅提升胃癌检出率。在他看来,这种借助AI模型、仅用普通CT影像就能初步筛查胃癌风险的手段,“很可能会改变我国乃至全球的胃癌筛查模式”,数以万计胃癌患者的人生也将因此迎来转折。
浙江省肿瘤医院 党委 书记 程向东
胃癌早筛的大国之痛
说起胃癌早筛,跟消化系统肿瘤打了半辈子交道的程向东有很多话想说。
“胃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列第二的疾病。因为人口基数的原因,中国的胃癌患者特别多——全球将近一半的胃癌新发病例在中国,一半的死亡病例也在中国。”他介绍说,我国每年新发胃癌约36万例,死亡近26万例。胃癌发病率高、死亡率高、5年生存率低(约35%),是我们正在面对的现状。
“这背后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我国胃癌的早期检出率太低。”程向东说,在临床上,我国胃癌的早诊率只有20%多;相较而言,日韩等胃癌高发国家的胃癌早诊率超过60%,其5年生存率高达近70%。
胃癌筛查的金标准,是胃镜检查。日韩等邻国因人口相对较少,施行的是“全民筛查”。以韩国为例,40岁以上的韩国人中有70%每两年做一次胃镜检查。
但人口基数庞大、人均医疗资源相对有限的中国,显然难以像日韩那样去筛查早期胃癌。程向东说,在中国的一些偏远地区,有很多人一辈子也没做过内镜检查,胃癌筛查和普及率是比较低的。
当前我国对胃癌高危人群筛查的主要方法是问卷调查。通过设计量表问题,比如年龄、性别,生活区域、基础疾病等,然后综合判断。这类以问卷调查为主的“高危人群筛查”措施,能够筛查出约20%~25%左右潜在的胃癌高发人群,然后再建议这些人做进一步胃镜筛查。通过这种方法,最终的胃癌检出率只有1.16%。
“1.16%的检测率是非常低的,也就是说做100个胃镜只发现1.16个病人。”程向东解释道,这种方法成本很高、效率很低。而近年来市场上一些基于基因、蛋白层面的检测手段,如液体活检、滴血测癌等虽然也取得了不少进展,但也存在成本高、敏感性不够高等问题,因此这些方法目前在临床上也没有作为标准筛查进行推广。
在程向东看来,理想的筛查工具需要具备至少3个要素:成本低、老百姓愿意做(可及性强,如无痛无创等)、敏感性相对较高。
作为肿瘤外科医生,程向东目睹了太多的家庭因病致贫。他总说,发现一个早期肿瘤,就是拯救一个家庭,也是一名医者对社会最好的贡献。因此,他和团队从没有放弃过对理想筛查工具的追求。
只不过,他没想到平时不起眼的普通平扫CT,居然给胃癌早筛带来了曙光。
一次突破行业固有认知的探索
“以前谁要说用平扫CT去筛查早期胃癌,行家肯定会说这个人不懂,是在瞎掰。”程向东笑言,这件事开始显得有些“天方夜谭”,就连他自己都经历了一段从怀疑到确定,从“说不定就是白干”到信心满满的过程。
之所以说“天方夜谭”,他解释说,一般低剂量的平扫CT常用来做胸部脏器的筛查,但几乎没有临床医生会用其来检查胃的病变(笔者注:腹部脏器多,互相之间又容易重叠干扰)。由于胃为空腔脏器,哪怕空气都对影像干扰特别大,医生根据扫描结果“根本看不出什么”。
“说实话,当初达摩院团队和我们讨论的时候,我们直觉就是不可能。因为腹部平扫CT在空腔脏器诊断上的作用非常小。”程向东回忆说,当时达摩院团队已经使用“AI+平扫CT”在胰腺癌筛查模型上取得了不错的进展,显得很有信心。但他彼时并不很认同:将实质性脏器上的手段平移到空腔脏器,完全是两个概念,“几乎不可能”。
时针拨回到18个月前——2023年11月,达摩院发布的胰腺癌筛查AI模型DAMO PANDA,构建了迄今最大的胰腺肿瘤CT训练集,并从20530名真实世界病患的回顾性验证中发现了31例临床漏诊病变,其中2例早期胰腺癌病患已完成手术治愈。相关论文发表在《自然-医学》上。据了解,这是人类第一次在AI助力下,在与“癌症之王”胰腺癌的斗争中掌握主动权,并有望改变临床指南上“胰腺癌不推荐筛查”的悲观看法。
初尝胜果,达摩院开始积极探索“一扫多筛”。达摩院医疗AI资深算法专家、癌症早筛项目负责人张灵介绍说,在临床上证实了“平扫CT+AI”的癌症筛查技术路径的可靠性之后,达摩院希望将这一筛查技术尽快迁移到其他致命癌症与慢性病的筛查、辅助诊断与定量分析中,比如发病率更高的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