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最强功能」广受好评,但许多App还「配不上」它

而它所提到的产品视觉无障碍功能体验也被更多人所了解。事实上,在 iPhone 的辅助功能外,还有更多的产品需要花足够多的心思才能让用户走上这条互联网的「盲道」。今天,我们就要和你一起体验一番手机系统、应用、小程序中的无障碍体验。
iPhone 是你的「电子导盲犬」
在前面提到的 iPhone 视频中,全视频弹幕最多的部分就是放大器「人物检测」功能展现的时刻,弹幕「泪目」、「绝了」覆盖了整个屏幕,遮挡了演示的内容。
但即便不看内容,你也知道视频是什么内容,因为声音让你「看」到了。这是白天还是黑夜,灯光是什么样的颜色,画面里有什么场景,你都能通过声音的描述知道的一清二楚。这是 iPhone 辅助功能旁白加上放大器的效果,也是苹果在视觉无障碍方面取得的最新突破。
它让 iPhone 真正承担了一部分眼睛的功能,让你知道你面前的是什么,甚至可以说这就是你手机里的导盲犬。只是由于语言方面的限制,中国的视障用户可能没办法马上体验到完整的图像描述功能,但他们也有自己常用的功能。
我们采访过的盲人运营编辑周彤就是通过旁白完成了她日常的工作。通过耳朵和手的协作,她可以听着声音在 Pages 里编辑文档、得到内容创作的反馈,之后在 Safari 浏览器里浏览网页并进行微信公众号的运营,通过声音确定自己制作的内容是否已经出现在合适的位置。
同样没法看到的Lily 则表示自己被旁白更新的识别功能打动了。
通过图像描述、屏幕识别和文本识别三个功能,他们也可以「看」到。在看视频时,屏幕识别功能可以做到实时朗读字幕;在拍照时,屏幕识别功能也可以为你描述出摄像头中有什么,指导你怎样把人放在画面中心;在看图片时,旁白也会读出图片中的文字信息。
▲ 在旁白功能的帮助下,我闭上眼睛拍摄了这张照片,旁白功能告诉我,这是树叶、车、停车场、人
而在 iOS 14 的更新中,三个旁白新增识别功能的最大意义可能是给那些没做好产品无障碍体验的产品「补缺」。
打个比方,在我们阅读这篇文章时,我们知道右上角的三个点「…」是什么。它是「更多」,点击可以进行延伸操作。但对于看不到的用户来说,如果微信没有将符号语言转化为开发中相应的标签配置,那盲人用户或许只能听到「未加标签」的提示音。
不过在更新后,旁白这个辅助功能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只要开启屏幕识别,用户也可以听到没有很好地配置标签、无法读取的页面有什么内容,从而完成正常地浏览和操作。
有了这个功能之后,哪怕是一些无障碍兼容性不是那么好的软件,它也可以从界面上识别出对于软件本身没填写的标签信息,所以其实这个功能对我来讲是最让我惊喜的一个功能。
这也是为什么我 6S 一直不换,但今年还是咬咬牙换上了 12 的原因,因为想更早体验到。
无障碍体验,App表现各不同
如果我们把苹果的一些基础辅助功能称为互联网盲道的话,那每个 app 就像是盲道周围的店铺,它们能不能做好盲道的维护工作就是另一回事了。
Lily 就表示在 app 的无障碍体验方面,她的很多体验反馈可能和大多数人想的都不太一样。 要是说到哪些 app 做的不太好,那可能是「BAT 全面沦陷」。
公众号「无障碍的那些事」作者顾伶磊就曾表示腾讯视频某些页面对他来说像空白的,无论是用触摸还是滑动手势浏览,都无法读取到任何内容。而对 Lily 来说,虽然淘宝很早就加入了图像识别功能,但它基础功能的支持却不够好。直到今天,她都无法在上面修改地址或新增收货地址。
在无障碍支持上做得更好的,反而是一些没那么大众的 app。「一些独立开发者、比较小团队的,我们能沟通到的一些比较亲民的互联网团队都会做的比较好一点。」比如曾经打出纯净微博体验的墨客(Moke),经常会和盲人用户交流的白描,还有 2016 年获得苹果最佳设计奖的 ulysses。
像苹果每年评奖中也会考虑这个角度,有几款获奖 app 苹果会直接写是因为它做了非常好的兼容性和无障碍支持。
活泼开朗的 Lily 经常会在完成很多关于 app 无障碍使用的体验反馈。不久前,她第一次在线下试着和 app 的工程师团队直接沟通,对播客应用小宇宙提出了第一次的无障碍体验反馈。
在以前的小宇宙中,面对一些没有标签信息的功能按钮,Lily 需要去习惯它,自己记住页面中的第 N 个按钮有什么作用。对于已经记住了 app 功能的 Lily 来说,无障碍模式优化版的小宇宙并不会带来使用习惯的改变,只是会更方便一些。而对新用户而言,这个版本的小宇宙就会变成一个更低门槛的 app。
▲ 无门槛的小宇宙使用
作为一个听的 app,小宇宙的工程师团队也在听的体验上下了更多的功夫。在原先旁白的帮助下,盲人用户在小宇宙 app 首页听到的东西是零碎的,上下文很可能不相关,用户需要自己去猜测目前听到的内容和哪个节目相关。新版本中,他们做到了让听的体验更好。
我们做的改动是把它整合成了一个版块,它不是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去读的,它会整体地念给用户。比如这是某档节目的某 N 期,它的播放量大概是多少,接下来默认的动作很可能是播放它。
我们现在在做的事情是让现有的功能都对视障用户足够友好。但即便是这一块,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现在只是覆盖了一些最重要的场景。我们也在讨论说怎么把这个事情都放到每一次迭代里面来。
小宇宙在国际残疾人日还做了一个相关的播客合集,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播客「UX Coffee 设计咖」中的盲人 IT 工程师蔡勇斌谈及无障碍功能所说的:「产品影响力做大之后,不是说你获客的问题,而是你会给他人制造了障碍。 你把一堆人圈到一个地方去了,又把一堆人隔离开了,这就是产品在作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