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华裔离诺贝尔奖再进一步?
精选
已有 10882 次阅读
2025-9-25 21:28
| 个人分类: 文献情报 | 系统分类: 科研笔记
又是炸药奖季。单说科技奖项,钱永健先生 2008 年获诺贝尔化学奖、高锟先生 2009 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屠呦呦先生 2015 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华人有一阵子没有获奖了。
姓名
诺奖奖项
获奖年
杨振宁
物理
1957
李政道
物理
1957
丁肇中
物理
1976
李远哲
化学
1986
朱棣文
物理
1997
崔琦
物理
1998
钱永健
化学
2008
高锟
物理
2009
屠呦呦
生理学或医学
2015
科睿唯安一般在诺贝尔奖公布前一两周,发布专门用来预测诺贝尔奖的引文桂冠奖 (Citation Laureates) 。今天 (9 月 25 日 ) , 2025 年度引文桂冠奖公布,详见科睿唯安官网: Citation Laureates 2025 。今年首位中国内地引文桂冠奖得主诞生,张涛院士因单原子催化获引文桂冠奖化学奖!此外,陈志坚先生也获得引文桂冠奖生理学或医学奖。热烈祝贺!华裔离诺贝尔奖再进一步!
聊几句单原子催化。 2024 年未来科学大奖 - 物质科学奖就给了单原子催化,获奖人为张涛院士和李亚栋院士。 2011 年 7 月 ( 实为第 8 期,月刊,提前发了 ) ,张涛院士作为通讯作者之一 ( 另两位通讯作者为清华大学化学系李隽教授和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刘景月教授 ) ,在年轻的 Nature Chemistry ( 时为创刊两年半,第三卷 ) 发表了题为 “ Single-atom catalysis of CO oxidation using Pt 1 /FeO x ” 的文章,提出“单原子催化”概念, DOI : 10.1038/nchem.1095 , WoS 入藏号: WOS:000292999100017 。此文在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已经被引用 6042 次,这是 Nature Chemistry 至今所有论文 (Article ,不含 Review 等 ) 中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没有之一!悄悄问过学界的朋友,普遍觉得,全球这么多人在跟,显然是领跑了!领跑,据说现在上上下下都很重视!也悄悄问过实业界的朋友,单原子催化效率的确很高,但目前成本还没有完全降下来,未来若干年有戏大规模商用。这样看,获炸药奖是可以期待的,早晚而已!
陈志坚先生是免疫学家,杰出的贡献是关于环鸟苷酸 - 腺苷酸合成酶 (Cyclic GMP-AMP Synthase , cGAS) 的。 2012 年 12 月 20 日 ( 同样是提前发的,正式卷期在 2013 年 2 月 ) , Science 发表了陈先生两篇文章!一篇题为“ Cyclic GMP-AMP Synthase Is a Cytosolic DNA Sensor That Activates the Type I Interferon Pathway ”, DOI : 10.1126/science.1232458 , WoS 入藏号: WOS:000314874400039 ,目前在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已经被引用次了 3689 次;另一篇题为“ Cyclic GMP-AMP Is an Endogenous Second Messenger in Innate Immune Signaling by Cytosolic DNA ”, DOI : 10.1126/science.1229963 , WoS 入藏号: WOS:000314874400051 ,目前在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已经被引用 1939 次。 2013 年,陈志坚还有 2 篇 Science ,一篇题为“ Cyclic GMP-AMP Synthase Is an Innate Immune Sensor of HIV and Other Retroviruses ”, DOI : 10.1126/science.1240933 , WoS 入藏号: WOS:000323370600047 ,目前在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已经被引用次了 817 次;另一篇题为“ Pivotal Roles of cGAS-cGAMP Signaling in Antiviral Defense and Immune Adjuvant Effects ”, DOI : 10.1126/science.1244040 , WoS 入藏号: WOS:000324597200046 ,目前在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已经被引用 902 次。陈先生连续 4 篇 Science ,在免疫生物学领域开辟一个崭新的研究方向 cGAS ,为红斑狼疮和艾滋病诊断、疫苗研发提供了新思路,也为未来临床药物开发用于预防及治疗传染病、癌症及自身免疫疾病等提供了新途径。陈志坚已经于 2024 年获得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 (Albert Lasker Award for Basic Medical Research) 。屠呦呦先生和卢煜明先生分别于 2011 年和 2022 年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 (Lasker-DeBakey Clinical Medical Research Award) 。拉斯克奖被认为是诺贝尔奖风向标之一。
八卦一下两位先生的本科院校,张涛院士本科是汉中师范学院 ( 现在的陕西理工大学 ) ,硕士和博士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陈志坚先生本科和硕士都是福建师范大学 ( 好像硕士期间就出去了,可能没有毕业 ) ,博士是纽约州立大学。陕西理工大学和福建师范大学,搁现在就是双非、三非、 N 非,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不管起点多高多低,进步进步再进步,努力努力再努力,最终拿出像样的成果,全世界都会认的!
截至目前,已经有 14 位华裔获得引文桂冠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