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名家博士论文107:我国雷达工程专业的主要创始人毕德显博士论文1944年加州理工学院
精选
已有 3896 次阅读
2025-9-8 07:03
| 个人分类: 名家博士论文 | 系统分类: 科研笔记
中国科学院官网对 毕德显 先生的介绍如下:网址 https://casad.cas.cn/ysxx2022/ygys/200906/t20090624_1810290.html , (1908.12.21-1992.1.12) ,电子学家。山东平阴人。 1934 年燕京大学物理系研究生毕业。 1941 年获美国斯坦福大学硕士学位, 1944 年获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解放军南京通信工程学院教授。一直在我军通信技术院校工作。在雷达理论、信息论及电磁场与天线理论方面都具有较深的造诣和突出的建树。中国雷达工程专业的主要创始人,中国电子学界中最早进行信息论在雷达和通信中应用的研究者。为把信息论普及到通信、雷达领域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取得了显著成绩。长期致力于国防通信的教学、科研的领导工作,培养出大批高级电子技术人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现代化和指挥自动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0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图 1 :毕德显
1944 年, 毕德显 获得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题目为: Magnesium Ion Source for High Intensity Mass Spectrograph( 高强度质谱仪镁离子源 ) ,论文全文: 毕德显博士论文.pdf 。此文文摘收录在科睿唯安的 ProQuest Dissertations & Theses Global (ProQuest 全球博硕论文数据库 ) 中,数据库中此文链接为: https://www.proquest.com/docview/301876764 。 加州理工学院图书馆的 CaltechTHESIS ( 可以理解为加州理工学院机构知识库的硕博论文部分 ) 提供此全文,记录为: https://thesis.library.caltech.edu/7304/ , DOI: 10.7907/HA7K-HZ57 。有一个有趣的细节,有文章说毕德显的博士导师是密立根,就是那个加州理工学院第一任校长、 1923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密立根 (Robert Andrews Millikan , 1868 年 3 月 22 日 -1953 年 12 月 19 日 ) ,但毕先生的博文论文致谢中,没有密立根,第一个致谢的 ( 通常是导师 ) 是 W. R. Smythe ,应该是 William Ralph Smythe 。 CaltechTHESIS 记录,给出的 Research Advisor(s) 也是 Smythe, William Ralph 。 W. R. Smythe 师出名门,其是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创系主任、 1907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阿尔伯特 · 亚伯拉罕 · 迈克尔逊 (Albert Abraham Michelson , 1852 年 12 月 19 日 -1931 年 5 月 9 日 )1921 年的博士,其博士论文题目为: The spectrum of fluorine( 氟的光谱 ) ,此文文摘收录在科睿唯安的 ProQuest Dissertations & Theses Global (ProQuest 全球博硕论文数据库 ) 中,数据库中此文链接为: https://www.proquest.com/docview/301747577 ,芝加哥大学图书馆找到了一版全文: https://catalog.lib.uchicago.edu/vufind/Record/841353 ,不过可能是从后来发表的期刊论文翻回来的,不是最原始的版本。
毕先生和傅承义先生是同一年获得加州理工学院博士的,专业不同。在《 名家博士论文 68 :兄弟院士傅鹰傅承义博士论文 》中,有傅承义先生的介绍。
图 2 :毕德显 ( 中 ) 、孟昭英 ( 左 ) 和傅承义 ( 右 ) 在加州理工学院
毕德显与赵忠尧先生有比较紧密的合作。在《 名家博士论文 18 :我国核物理研究开拓者赵忠尧博士论文 1930 年加州理工学院 》提到,赵先生在米国采购静电加速器相关零部件,后回国建设我国第一台静电加速器。此时毕先生博士毕业后还在米国,应该是协助了赵先生这个工作。 1992 年,赵忠尧在其出版的《我的科研生涯》中是这样描述的:“当时,毕德显先生正准备回国,我挽留他多呆半年,一起继续静电加速器的设计,并采购电子学及其零星器材。毕德显先生为人极为忠厚,工作踏实,又有电子技术方面的实践经验,对加速器的设计工作起了很大作用。”这其中也有学习和科研的成分,二人还有一篇共同署名的学术论文发表,题为: On the Positively Charged Particles Accompanying the Beta-Rays of P 32 ( 伴随 P 32 的β射线的带正电粒子 ) , 1947 年 Physical Review , DOI: 10.1103/PhysRev.72.639.2 ,毕先生第一作者、赵先生第二作者。后来,毕先生回国任南京中央大学物理系教授,据说也是赵先生引荐的,此时赵先生是物理系主任。
图 3 :毕德显 ( 右 ) 与赵忠尧 (1980 年北京 )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宁笔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8109-1500894.html
上一篇: 名家博士论文106:我国土壤学创始人之一李连捷博士论文1943年伊利诺伊大学 下一篇: 名家博士论文108:我国昆虫学奠基人之一胡经甫博士论文1922年康奈尔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