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预防接种日:走进“浦东三林模式”,把疫苗纳入慢病管理
在第39个“全国预防接种日”到来之际,4月22日,“健康中国家,疫苗护万家” 科普活动在上海浦东新区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行。上海卫健委健康促进处处长王彤、华东医院疼痛科主任郑拥军、同仁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邹大进、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潘培英出席,聚焦医防融合、预防接种、构建“社区-家庭”疫苗守护圈等展开深入交流。
上海卫健委健康促进处处长王彤分享到:“上海市持续强化爱国卫生和健康促进体系的建设,不断夯实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的网点,持续推动社区卫生服务的高质量发展。现在,上海医防融合的创新实践取得了积极进展,我们医疗机构跟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很好地合作,不分彼此。最终就是为了老百姓的健康。所以现在上海老百姓的健康素养水平达到42.09%,连续17年连升,也创造了历史新高。”
中老年人慢病共存风险加剧,老龄健康面临新挑战
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人,占总人口的22.0%,老龄健康面临新挑战。慢 性病 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容易导致罹患感染性疾病,一旦被感染就会导致原本脆弱的机体“雪上加霜”,发生重症甚至死亡的情况。目前,中老年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包括 带状疱疹 、 流感 、 肺炎 球菌性疾病等。数据显示,大约1/3的人在一生中会患带状疱疹,50岁以上为易发人群,年龄越大越容易患病,病情也更严重。
华东医院疼痛科主任郑拥军 介绍:“带状疱疹引起的神经痛非常顽固、严重和持久,其疼痛可持续十年以上,部分病例甚至长达20至25年。若给疼痛打分的话,这个疼痛会在五分以上。它严重影响患者的内脏功能,当疱疹发生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如眼部或面部)时,我们经常开玩笑讲,就是把我们疼痛的冠军和亚军组合在一起了,那就达到了疼痛的巅峰。患者常出现以头撞墙等极端行为,痛不欲生。”
华东医院疼痛科主任郑拥军
由于长期疼痛的困扰,患者常出现严重的抑郁和焦虑情绪。郑主任补充道:“带状疱疹是由 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导致的皮肤病。同时、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会侵犯神经节,导致神经损伤,我们把这种状况称为由于皮肤表面的病毒损害形成的神经病。这个神经病既指外周神经的病毒性损伤,也指涉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患者因长期疼痛导致 睡眠障碍 ,进而加重心理问题;同时,由于反复就医却难以获得有效治疗,进一步加剧了其精神负担。”
“我们碰到一个90岁的老阿姨,家属用轮椅推入诊室时,老人突然从轮椅上蹦下来,满地打滚,痛苦不堪。家属说她每天都是这样剧烈的疼痛。”郑主任在现场分享了一个典型案例,希望通过科普教育让公众充分认识带状疱疹的危害,树立“防重于治”的理念,鼓励高危人群特别是老年患者主动接种疫苗,做好预防工作。
慢性病患者离带状疱疹更近!相比于一般人, 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罹患带状疱疹风险增加26-41%。同仁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邹大进解释:“慢病患者的自身免疫抵抗能力下降,对其他传染性疾病的易感风险会有所增加。因此慢病患者得带状疱疹的比例会更高,我们建议50岁以上的慢病患者,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要接种带状疱疹的疫苗进行预防。”
慢性病并非疫苗接种的绝对禁忌,相反更需要科学规划和专业指导。社区全科医生作为“健康管家”,在日常诊疗中起到关键的评估与引导作用。 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潘培英 提醒:“中老年人尤其是有慢性病的群体,如如果处于疾病稳定期,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降低罹患带状疱疹的风险。接种疫苗前可就疫苗的保护效果、保护时长、接种禁忌、安全性等信息咨询专业医生,进行科学接种。”
活动现场, 同仁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邹大进 还分享了一组特别的健康电话号码,为慢病患者提供了简明易记的健康管理标准:“大家可以用130-806-18240这组数字对照自己的健康状态。130/80 - 是血压控制的达标线,将血压维持在这个水平能显著降低 脑卒中 和心梗风险;6代表空腹血糖要小于6mmol/L,糖化血红蛋白小于6%,这是血糖管理的双达标;18 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理想水平小于1.8mmol/L;24是体重指数(BMI)的安全上限,建议控制在21-24之间;0 代表零烟零酒,远离烟草和过量酒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