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夯实中国式现代化健康根基
{"id":"494105","toptitle":"","toptitle_color":"","title":"发展新质生产力夯实中国式现代化健康根基","title_color":"","subtitle":"","subtitle_color":"","crtime":"2024-03-25 09:17:34","condition":"来源: 健康报 ","thumb": ""}
□ 肖棣文 王春晓
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充分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卫生健康领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是夯实中国式现代化健康根基的必然选择。新时代新征程,卫生健康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催生需要厚植技术革命性突破的创新土壤、完善生产要素创新性...
□ 肖棣文 王春晓
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充分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卫生健康领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是夯实中国式现代化健康根基的必然选择。新时代新征程,卫生健康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催生需要厚植技术革命性突破的创新土壤、完善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的生产关系、践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行动理念,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多措并举,厚植技术革命性突破的创新土壤。
科技创新是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驱动力。一方面,要为卫生科技创新汇聚强大的人力资源要素,争取发展主动权。加快医学教育改革,发展新医科,形成医教协同、科教协同、科卫协同的创新体系;切实树立面向健康科技前沿、疾病治疗主战场、人民群众迫切需求的创新导向;营造尊重人才的文化氛围,落实公正择优的选拔机制,完善激励有效的科研保障措施;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高标准精准引进和高质量自主培养两手抓,形成卫生人才引领科技创新的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要为卫生科技创新打造研发平台,筑牢创新之基。着眼生物医药、疑难病症、重要设备装置等关键领域,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国家实验室和新型研发机构,落地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核心城市群区域,加快形成卫生科技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雁阵格局;鼓励各地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打造生物制药、生命科学等前沿领域的创新策源地。
多方着力,完善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的生产关系。
发展卫生健康领域新质生产力,需要与之适配的生产关系。其中包括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引导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高质量国际交流合作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
为此,首先,要做好前沿科研发明向优质创新产品的协同转化。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集结政府、高校、医院、药企等联合攻关,形成发展合力,努力解决卫生健康领域“卡脖子”问题。运用系统观念,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及时将科技创新专利转化为保障人民健康的优质产品。
其次,要多维度整体统筹医改的优化集成。统筹顶层设计与地方试点关系,系统总结新一轮医改以来三明等地经验。注重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牵引,确保优质资本、先进技术、拔尖人才等优质资源高效配置。深化“放管服”、投融资制度等系列改革,激活卫生健康领域各类市场主体参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最后,要有序推动卫生健康领域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主动融入全球卫生健康产业网络。鼓励国内企业在基因治疗等领域开展国际研发合作,提升临床效果,强化出口渠道建设,推动更多产品“走出去”。
多元联动,践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行动理念。
卫生健康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须牢牢把握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一核心要义。要充分把握科技、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有效推动新服务模式产生与应用,促进卫生健康领域生产力发展的质的飞跃。
首先,要大力促进产业升级,助力卫生健康事业实现高端化质变。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培育发展卫生健康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完善产业政策规划和创新激励机制,着力推动高端医疗设备制造、创新药物以及高新材料等行业从量的增长走向质的蜕变。大力推动补齐病房环境与设施短板,升级医疗服务品质。
其次,要积极拥抱前沿科技,推动卫生健康事业智能化发展。医疗数据要素化是卫生健康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要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调度机制,强化数据安全体系建设。积极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持续优化服务流程。大力发展基层智慧医院,让公共卫生服务更便捷。加快创新药物研发,建设面向医疗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促进医药健康产业向“中国智造”转型。
最后,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强对传染病疫情通报、疾病防控、医疗救援、传统医药领域的投入支持。全面推进健康社区、健康家庭等健康细胞建设。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推进卫生健康重点领域节能,推进医疗产业绿色升级。
(作者单位分别是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州医科大学)
主题:是卫生健康领域解放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