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心力衰竭日|尽早干预,全程管理,守护生命之“泵”
2023年11月26日是第九个全国心力衰竭日。作为我国最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心力衰竭(简称: 心衰 )的患者已高达1210万[1],而发病率仍在逐年增加[2]。专家警示,虽然我国心衰的标准化治疗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心衰的整体预后仍然较差,再住院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3],[4],对于 高血压 、 冠心病 、 糖尿病 、慢性肾脏病等心衰高风险人群,一定要关注和重视心衰的早期干预和全病程的规范管理。
心衰疾病负担沉重,应早期识别高危人群,并对危险因素早期干预
心脏就像一个“水泵”,不停地通过动脉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同时接受静脉从周围组织脏器输送回心脏的血液,而心衰则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和各种心脏异常所导致的心脏泵血功能下降的结果。目前心衰的五年死亡率在50%到60%3,和常见恶性肿瘤的五年病死率相当4,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尤其令人担忧的是,60岁以上心衰患者占比超过60%[5],老年心衰患者由于多病共存、多重用药、身体功能自然衰退等特点,常反复住院,不仅面临着疾病带来的痛苦,还承受着巨大的经济负担。
心衰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休息或活动时呼吸困难、胸闷、气喘、心跳快、踝部水肿、乏力疲惫、静脉压升高等[6]。其中,气喘、水肿、明显的疲劳或疲乏是较为常见的症状,当出现这些典型症状时,需加以警惕,并及时去医院就诊。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力衰竭中心主任医师张健教授表示:“心衰引起的肺部淤血可能增加患者呼吸道感染的风险,长期卧床的心衰患者还可能面临下肢 静脉 血栓 形成 的危险;同时,肾血管灌注不足可致肾功能异常;此外,心衰可能导致肝脏长期处于淤血缺氧状态,引发心源性 肝硬化 。可以说,心衰会影响患者全身的脏器,并严重限制患者的日常活动。此外,心衰还可能对患者的工作、社交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引发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身体衰弱,使得患者生理、心理双重受累,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根据中国心衰中心工作报告(2021)显示,心衰的主要病因是高血压病和冠心病,我国现在已有超过2.45亿的高血压病患者[7],而且冠心病、老年性瓣膜病和糖尿病等高危人群的增加,也使得心衰“后备军”日益壮大,导致心衰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是现在心衰防控面临的重大挑战5。
心衰很难根治,但可预防。早期识别发生心衰的危险因素和心脏结构改变,力争在出现左室功能不全和症状前及早干预,可降低心衰的发病率和病死率6。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肾脏病、肥胖等均是心衰的高危人群6,[8]。专家指出,通过筛选心衰发生的高危人群,对心衰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预防和长期的“联防联控”可延缓心衰进展,减少并发症及再住院率,延长患者的寿命,这也是心衰防治的一个重点。
伴有慢性疾病的心衰患者,更需重视综合管理
心衰患者常患有多种合并症例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等,且心衰与合并症之间相互影响,易形成恶性循环。数据显示,近2/3的心衰患者有高血压病史[9],[10],[11];约40-50%的心衰患者合并慢性肾脏病[12];约30%的心衰患者合并有2型糖尿病[13],而2型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心衰症状,病情发展快,预后差,死亡率高[14]。
此类心衰患者应对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等高危因素进行全程规范管理,通过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干预措施。同时,心率的增快也与心衰预后不良及疾病进展密切相关,研究显示心跳每分钟增加5次,可使患者心血管死亡率及心衰再住院率增加16%[15],因此心衰患者也同样需要关注自身的心率情况。心衰患者常使用的RAAS抑制剂类治疗药物会引起血钾的升高,严重时可能导致心脏骤停 ,因此心衰患者也需关注血钾的管理。
最后,张健教授提醒,“心衰的用药应遵循指南规范,例如按照患者的心率和血压的耐受情况来使用标准化药物,包括RAAS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MRA及SGLT2抑制剂,以降低心血管死亡和心衰恶化风险为主要目标,降低再住院率。患者需按时足量服药,切勿自行随意更改药物或停药。另外,心衰患者往往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慢病,会导致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成倍增加,因而治疗心衰的同时也需要对合并症进行综合管理,进而改善预后,延缓疾病的进展。心衰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终点,坚持长期规范治疗,同样能够拥有高质量的人生。”
*仅供疾病教育,不用于任何推广目的。如有疑问,请咨询医疗卫生专业人士。
参考文献:
Wang H, Chai K, Du M, et al。 Prevalence and incidence of heart failure among urban patients in China: a national population‑based analysis[J]。 Circ Heart Fail, 2021, 14(10): e008406。 DOI: 10.1161/CIRCHEARTFAILURE.121.008406。 ↑
孙君怡,薛睿聪,梁玮昊,董吁钢,刘晨。 慢性心力衰竭 的诊疗现状[J]。自然杂志,2022,44(02):126-148。 ↑
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9,11(07):1-78。 ↑
Caughey M et al。 Am J Cardiol 2018; 122:108-14。 ↑
中国心衰中心联盟, 苏州工业园区心血管健康研究院, & 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 (2022)。 中国心衰中心工作报告(2021)——心力衰竭患者的诊疗现况。 中国介入 心脏病 学杂志(005), 030。 ↑
张健。2009年心力衰竭新指南亮点评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0,30(03):214-216 ↑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高血压管理办公室, 基层高血压管理专家委员会。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J]。 中国循环杂志, 2017, 32(11):8。 ↑
Heidenreich PA, Bozkurt B, Aguilar D, et al。 2022 AHA/ACC/HFSA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Heart Failure: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Joint Committee o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Circulation。 2022 Apr 1:101161CIR0000000000001063; ↑
Di Palo KE, Barone NJ。 Hypertension and heart failure: prevention, targets, and treatment[J]。 Heart Fail Clin, 2020,16(1):99-106。 ↑
Pfeffer MA。 Heart failure and hypertension: importance of prevention[J]。 Med Clin North Am,2017,101(1):19-28。 ↑
Hao G, Wang X, Chen Z,et al。 Prevalence of heart failure and 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in China: the China Hypertension Survey, 2012-2015[J]。 Eur J Heart Fail, 2020,22(4):759。 ↑
Groenewegen A, Rutten FH, Mosterd A et al。 Epidemiology of heart failure[J]。 Eur J Heart Fail, 2020, 22(8): 1342-1356。 ↑
Lehrke M, Marx N。 Diabetes mellitus and heart failure[J]。 Am J Cardiol,2017,120(1S):S37-S47。 ↑
邓国南,甘培州,谢夏南。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医院,2014,14(08):27-29。 ↑
吴龙梅,李俊峡。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管理[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4,6(02):239-2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