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科学网—武汉大学罗威&武汉纺织大学姚娜、包海峰等:d轨道杂化提高镍铁基催化剂的碱性水氧化性能



速读:IINiFe基催化剂的电子结构、化学状态和配位环境表征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光谱(XANES)分析表明,引入La后Ni的价态增加。 由于不同原子的掺杂可以对d轨道结构进行合理优化。 考虑到5d/4d/3d能级相对于Ef的不同位置以及各种轨道耦合效应,可以有效地优化d轨道结构。 INiFe基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IVNiFe基催化剂理论模拟揭示OER机制DFT计算结果进一步表明La掺杂导致NiFe基催化剂的d轨道与氧的2p轨道之间的杂化得到优化,增强OER过程中氧中间体*OOH的吸附强度,降低了决速步(*O→*OOH)的反应能垒,从而提升NiFe基催化剂的OER性能。
武汉大学罗威&武汉纺织大学姚娜、包海峰等:d轨道杂化提高镍铁基催化剂的碱性水氧化性能

精选

已有 4717 次阅读

2024-11-5 11:55

| 系统分类: 论文交流

研究背景

氧析出反应(OER)在利用清洁和可再生氢能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为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和实现碳中和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目前,电子调控策略通过平衡中间产物的吸附,为优化电催化剂的内在活性提供了合理的方向。对于NiFe基催化剂,氧中间产物的吸附主要与d带电子结构相关。由于不同原子的掺杂可以对d轨道结构进行合理优化。考虑到5d/4d/3d能级相对于E f 的不同位置以及各种轨道耦合效应,可以有效地优化d轨道结构。尽管NiFe基催化剂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但基于不同的5d/4d/3d金属引入NiFe基催化剂的电子轨道,并阐明d轨道电子结构的变化对增强NiFe基催化剂OER催化活性的机制研究仍然相对较少。

Boosting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Performance on NiFe-Based Catalysts Through d-Orbital Hybridization

Xing Wang, Wei Pi, Sheng Hu, Haifeng Bao*, Na Yao*, Wei Luo*

Nano-Micro Letters (2025)17: 11

https://doi.org/10.1007/s40820-024-01528-9

本文亮点

1. 具有3d-5d轨道耦合的NiFeLa催化剂表现出显著的 氧析出反应 (OER)活性和稳定性,特别是在1 M KOH中,NiFeLa基AEMWE仅需1.58 V的电压即可达到1 A cm⁻²的工业电流密度,并可在1 A cm⁻²的条件下 稳定运行 600 h 以上。

2. La的引入,优化了d带中心,从而增强了OER过程中催化剂表面 金属位点 与含氧中间产物之间的d-p轨道 杂化程度 ,从而增强了NiFe基催化剂对氧中间产物的 吸附强度 ,从而降低了决速步能垒,并抑制催化剂溶解。

内容简介

武汉大学罗威&武汉纺织大学姚娜、包海峰等人 报告了具有不同M-NiFe单元和不同d轨道的三元NiFeM(M:La、Mo)催化剂。实验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La掺杂导致NiFeM的d轨道与氧的2p轨道之间的杂化得到优化,增强了氧中间体的吸附强度,降低了决速步的反应能垒,从而提升NiFe基催化剂的OER性能。更重要的是,所获得的NiFeLa催化剂在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槽中只需要1.58 V的电压就能达到1 A cm⁻²的电流密度,并具有长达600 h的优异长期稳定性。

图文导读

I NiFe基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根据X射线衍射(XRD)、HAADF-STEM分析可知La取代了NiFe晶格中的Ni/Fe,破坏Ni-Fe单元的对称性,有助于构建梯度3d-5d轨道耦合的Ni/Fe-M不对称几何结构。

图1. NiFe基催化剂的结构表征:(a)NiFe, NiFeMo和NiFeLa的XRD图;(b)NiFeLa的HAADF-STEM和mapping;(c)NiFeMo的HRTEM图像;(d, e)NiFeLa的HRTEM图像;(d, e)NiFeLa的AC-HAADF-STEM图像;(h, i)图g中的橙线和紫线的强度。

I I NiFe基催化剂的电子结构、化学状态和配位环境表征

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光谱(XANES)分析表明,引入La后Ni的价态增加。与NiFe相比,NiFeLa在Ni-M间距处的峰强度明显下降,Ni-M键长拉长。这些进一步表明了La的引入导致了催化剂晶格畸变和不对称的La-Ni/Fe单元,且调整了NiFe基催化剂的d带结构。

图2. NiFe基催化剂的电子结构、化学状态和配位环境表征:(a)Ni foil, NiFe, NiFeLa 和NiO的Ni K-edge XANES曲线;(b)通过Ni K-edge XANES曲线拟合的Ni的氧化态;(c)Ni foil, NiFe, NiFeLa,NiO的Ni R空间曲线;(d-f)Ni foil, NiFe和NiFeLa的小波变换图像;(g)Fe foil, NiFe, NiFeLa , FeO和Fe₂O₃的Fe K-edge XANES曲线;(h)通过Ni K-edge XANES曲线拟合的Fe的氧化态;(i)Ni foil, NiFe, NiFeLa, FeO和Fe₂O₃的Fe R空间曲线。

I I I NiFe基催化剂的OER电催化性能

在1 M KOH电解液中,使用标准三电极系统进一步评估了NiFeLa、NiFeMo和商用RuO₂的电催化性能。NiFeLa的OER活性最好,达到10和100 mA cm⁻²的电流密度仅需190和248 mV的过电位,明显低于 NiFe(249和303 mV)、NiFeMo(240和294 mV)和商用 RuO₂(334 和 443 mV)。NiFeLa 催化剂在经过 200个循环的CV后,其活性基本不变。且在100 mA cm⁻²的电流密度下,能够稳定600 h以上。

图3. NiFe基催化剂的OER电催化性能:(a)NiFe, NiFeMo, NiFeLa和RuO₂在1 M KOH种的LSV曲线;(b)催化剂的在10 mA cm⁻²和100 mA cm⁻²电流密度下的过电位(c)与不同文献报道催化剂性能对比;(d)催化剂的Tafel曲线;(e)通过阻抗拟合得到的催化剂的相角曲线;(h)NiFeLa在CV循环2000圈前后的性能对比;(i)催化剂在100 mA cm⁻²电流密度下的计时电位曲线。

I V NiFe基催化剂理论模拟揭示OER机制

DFT计算结果进一步表明La掺杂导致NiFe基催化剂的d轨道与氧的2p轨道之间的杂化得到优化,增强OER过程中氧中间体*OOH的吸附强度,降低了决速步(*O→*OOH)的反应能垒,从而提升NiFe基催化剂的OER性能。

图4. NiFe基催化剂理论模拟:(a)反应表面与吸附剂之间形成键合的示意图;(b)NiFe的PDOS;(c)NiFeMo的PDOS;(d)NiFeLa的PDOS;(e)催化剂的d-d耦合率(f)吸附原子的d带中心;(g)NiFe的PDOS分析;(h)NiFeMo的PDOS分析;(i)NiFeLa的PDOS分析;(j)催化剂的自由能图。

V NiFe基AEMWE器件性能

在实际的阴离子交换膜水电解槽中,NiFeLa催化剂在25、60和80 °C下,仅需要1.7/1.83、1.58/1.68和1.52/1.58 V的电池电压就能分别达到0.5和1 A cm⁻²的电流密度,优于商用RuO₂(2.05 V@0.2 A cm⁻²)和NiFe(1.82/2.08、1.72/1.93和1.68/1.84 V),且在1 A cm⁻²下运行超过600小时后,AEMWE性能保持良好,没有显著下降。

图5. 催化剂的器件应用:(a)设计的AEM水电解槽示意图;(b)使用Pt/C做对电极,在不同温度下测得的催化剂和商用RuO₂的器件性能;(c)使用AEM水解槽测得的1 A cm⁻²电流密度下的电压曲线;(d)与不同文献报道的催化剂性能对比图。

VI 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提出了一种通过构建不对称M-NiFe单元来调节NiFe基催化剂的d轨道和电子结构的实用概念。引入5d轨道的NiFeLa表现出显著的OER活性和稳定性,并在AEMWE装置中展现出长期运行的能力。实验结果和DFT计算表明,La原子的引入可以破坏Ni-Fe单元的对称性,优化催化剂表面金属位点与含氧中间体之间的d-p轨道杂化,从而降低速率决定步骤(RDS)的能量障碍,提升OER性能。本工作通过d轨道杂化诱导的电子调节策略,为NiFe基催化剂在商用AEMWE系统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作者简介

罗威

本文通讯作者

武汉大学 教授

▍ 主要研究 领域

储氢材料、燃料电池、电解水制氢 。

▍ 个人简介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以通讯作者在CCS Chem., JACS, Chem,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Nat Commun.等杂志发表SCI论文120余篇。20多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和ESI热点。

▍ Email: wluo@whu.edu.cn

姚娜

本文通讯作者

武汉纺织大学 讲师

▍ 主要研究 领域

碳纤维材料上电解水催化剂的可控合成及其催化机理研究;DFT密度泛函理论计算;非晶高分子材料的动力学模拟 。

▍ 个人简介

省部共建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硕士生导师。入选“武汉英才”优秀青年人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一直从事与能源相关电催化相关的研究,主要包括电催化剂的可控制备以及其在电解水制氢、碱性燃料电池中的应用,以及电化学表界面的机理研究(DFT计算)等,并在相关领域取得了研究成果,近五年在Angew. Chem. Int. Ed., Chem, Nat. Commun., Adv. Energy Mater., ACS Catal., Adv. Funct. Mater., Chem. Sci.等国际TOP期刊上发表论文 20 多篇,其中一作/通讯作者20篇,ESI高被/热点引论文6篇。

▍ Email: yaona@wtu.edu.cn

包海峰

本文通讯作者

武汉纺织大学 教授

▍ 主要研究 领域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3D打印材料、纳米功能材料合成与应用等。

▍ 个人简介

硕士生导师。武汉大学理学学士(1997),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所分析化学博士(2005),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后(2006-2008),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博士后(2008-2010)。曾获第四届“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武汉市第三批“3551”人才创业重点推荐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 ,省级重大或重点项目2项,已在Chem. Mater.,Small, Nano Res., Acta Biomater., Langmuir, Nanoscale , J. Phys. Chem. C., Nanotechnology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近30余篇,引用1200余次,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0余项。

▍ Email: haifengbao@wtu.edu.cnk

撰稿 :原文作者

编辑: 《纳微快报(英文)》编辑部

关于我们

Nano-Micro Letters《纳微快报(英文)》是上海交通大学主办、在 Springer Nature 开放获取(open-access)出版的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纳米/微米尺度相关的高水平文章(research article, review, communication, perspective, highlight, etc),包括微纳米材料与结构的合成表征与性能及其在能源、催化、环境、传感、电磁波吸收与屏蔽、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已被SCI、EI、PubMed、SCOPUS等数据库收录,2023 JCR IF=31.6,学科排名Q1区前3%,中国科学院期刊分区1区期刊。多次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中国高校杰出科技期刊”、“上海市精品科技期刊”等荣誉,2021年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欢迎关注和投稿。

Web: https://springer.com/4082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纳微快报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11509-1458564.html

上一篇: 东华大学林春富&复旦车仁超等:“零应变”NiNb₂O₆纤维适用于全天候储锂 下一篇: 云南大学郭洪等:给体-受体连接COFs加快离子传输提升固态锂金属电池性能

主题:催化剂|d轨道|NiFe基催化剂|包海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