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科学网—西安外事学院陈敏等:铌酸钠基反铁电陶瓷Pnma相的稳定机制-清华大学出版社学术期刊的博文



速读:1)首次在xBi2/3SnO3-(1-x)NaNbO3体系中实现了低电场驱动的可逆反铁电-铁电相变,其性能显著优于现有铌酸钠基陶瓷材料。 《先进陶瓷(英文)》(JournalofAdvancedCeramics)期刊简介。
西安外事学院陈敏等:铌酸钠基反铁电陶瓷Pnma相的稳定机制

精选

已有 5764 次阅读

2025-10-14 10:04

| 个人分类: JAC | 系统分类: 论文交流

原文出自 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 ( 先进陶瓷 ) 期刊

Cite this article:

Chen M, Zhang L, Pu Y, et al. Stabilization mechanism of antiferroelectric Pnma phase and low-field reversible phase transition in sodium niobate-based ceramics. 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 , 2025, https://doi.org/10.26599/JAC.2025.9221170

文章 DOI : 10.26599/JAC.2025.9221170

ResearchGate : Stabilization mechanism of antiferroelectric Pnma phase and low-field reversible phase transition in sodium niobate-based ceramics

1 、导读

反铁电材料因其在外加电场下可发生反铁电 - 铁电相变,在能量存储、传感器、驱动器和固态制冷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然而,纯铌酸钠( NaNbO 3 )基陶瓷反铁电 Pnma 相稳定机制尚不明确,存在场致反铁电 - 铁电 相变不可逆 、 反铁电驱动电场高 ( >200 kV/cm )等瓶颈问题。针对这一挑战,该研究借助第一性原理计算,构建了 A 位空位型固溶端元,实现了可逆的 AFE - FE 相变和较低的工作电场( < 200 kV·cm -1 )。与同类 AFE 体系材料相比,优化后的成分表现出更低的剩余极化。局域结构分析(见图 1 )显示 AFE P 相具有 4 层多胞结构(约 1.65 纳米),周期性的排列被 6 层反相界( APB ,约 2.44 纳米)打断,这与位错形成以及 P 相和 Q 相之间的大能量差( 7.20 meV·f.u. -1 )有关。这些特性可能有助于减小畴尺寸以及降低场致 AFE→FE 相变的场强。此外, AFE Pnma 相的稳定主要是由于畸变指数降低(从 0.047 降至 0.003 )以及 A-O 和 B-O 键的共价性增强。该研究表明 A- 位空位型固溶端元可以有效稳定反铁电 Pnma 相,为开发低场驱动的可逆相变 AFE 材料提供了研究基础。

图 1. Bi 2/3 SnO 3 改性 NaNbO 3 陶瓷的( a )选区电子衍射、( b )原始的 HRTEM 图、( c )位错和( d )纳米畴

2 、文章亮点

1 )首次在 x Bi 2/3 SnO 3 -(1- x )NaNbO 3 体系中实现了低电场驱动的可逆反铁电 - 铁电相变,其性能显著优于现有铌酸钠基陶瓷材料。这一突破源于以下协同机制:通过 A 位空位工程诱导位错形成,产生局域应变场和梯度效应,有效促进铁电相成核,通过调控反铁电相与铁电相之间的自由能差(提升至 7.20 meV·f.u.⁻¹ )并增强 A-O 和 B-O 键共价性,实现了电场诱导的可逆相变

2 )基于先进的结构表征技术,揭示了端元掺杂诱导的三阶段相演化规律。通过原子尺度分析发现,反铁电 Pnma 相的稳定性主要源于八面体畸变指数的大幅降低(降幅达 93% ,从 0.047 降至 0.003 )

3 、作者及研究团队简介

陈敏,陕西科技大学 / 奥地利格拉茨技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西安外事学院教师。主要从事铌酸钠反铁电陶瓷的组成设计和应用研究,在《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和《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Ceramic Society 》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 SCI 收录论文 30 余篇,其中第一作者 11 篇, H 因子为 22 。授权中国发明专利 11 件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 3 项,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 4 项。

研究方向:反铁电陶瓷的组成设计和应用研究

作者邮箱: cmsociety@163.com

《先进陶瓷(英文)》( 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 ) 期刊简介

《先进陶瓷(英文)》于 2012 年创刊,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清华大学新型陶瓷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 提供学术支持,创刊主编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李龙土教授,主编为清华大学林元华教授、郑州大学周延春教授和广东工业大学林华泰教授。该刊主要发表先进陶瓷领域的高质量原创性研究和综述类学术论文,涉及先进陶瓷的制备、结构表征、性能评价的各个细节,尤其侧重新材料研制和先进陶瓷基础科学研究等重要方面,致力于在世界先进陶瓷领域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引领和促进先进陶瓷学科的发展。已被 SCIE 、 Ei Compendex 、 Scopus 、 DOAJ 、 CSCD 等数据库收录。现为月刊, 2024 年发文量为 174 篇; 2025 年 6 月发布的影响因子为 16.6 ,连续 5 年位列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材料科学,陶瓷”学科 33 种同类期刊第 1 名; 2024 年 11 月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二期”英文领军期刊项目; 2025 年入选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材料科学 1 区 Top 期刊。 2023 年起,本刊结束与国际出版商的合作,改由清华大学出版社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期刊国际化数字出版平台 SciOpen 独家发布,标志着该刊结束多年来“借船出海”的办刊模式,回归本土独立运营,也是我国优质英文期刊中最早回归国产平台的期刊之一。

期刊主页: https://www.sciopen.com/journal/2226-4108

投稿地址: https://mc03.manuscriptcentral.com/jacer

期刊 ResearchGate 主页: https://www.researchgate.net/journal/Journal-of-Advanced-Ceramics-2227-8508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清华大学出版社学术期刊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34092-1505851.html

上一篇: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王士维团队:采用改性小分子量聚丙烯酸作为氧化铝陶瓷自固化凝胶成型的分散剂 下一篇: 苏州实验室周延春/哈尔滨工业大学张幸红等:突破3000℃极限—高熔点氧化物陶瓷设计新纪元

主题:西安外事学院陈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