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深度挖掘数字技术与卫生健康融合红利


速读:《意见》提出,推动数字技术和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养老等公共服务融合,促进优质公共资源跨时空共享,提升服务资源覆盖面和均衡普惠度。
深度挖掘数字技术与卫生健康融合红利-健康报网——健康门户

{"id":"495270","toptitle":"","toptitle_color":"","title":"深度挖掘数字技术与卫生健康融合红利","title_color":"","subtitle":"","subtitle_color":"","crtime":"2024-05-24 08:13:59","condition":"来源: 健康报 ","thumb": ""}

□健文

5月20日,国家数据局会同有关部门发布《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推动数字技术和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养老等公共服务融合,促进优质公共资源跨时空共享,提升服务资源覆盖面和均衡普惠度。

去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

   □健文

  

  5月20日,国家数据局会同有关部门发布《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推动数字技术和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养老等公共服务融合,促进优质公共资源跨时空共享,提升服务资源覆盖面和均衡普惠度。

  去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发展数字健康,规范互联网诊疗和互联网医院发展。去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要求,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面向医疗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推进互联网、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应用,加强健康医疗大数据共享交换与保障体系建设。

  拿起手机,动动手指就能预约挂号、在线问诊、查看病历,数字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就医便利性、资源可及性,极大提升了人们的就医获得感。科技改变生活,卫生健康工作温暖人心,当两者深度融合,所能迸发的民生红利,值得深度挖掘。

  党的十八大以来,卫生健康行业大力推进健康中国、数字中国两大战略融合落地。具体而言,国家层面明确,进一步畅通全民健康信息“大动脉”,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有力支撑,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促进行业转型升级,重塑管理服务模式;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构建全民健康基础设施云,推动数字健康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方位提升卫生健康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

  在地方实践中,以浙江省为代表的诸多省份愈发重视发挥数字技术的支撑作用,坚持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一张蓝图绘到底”,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远程医疗“一张网”,实现省市平台互联共享“一体化”,瞄准基层医疗卫生“一套系统”,把数字化改革作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来抓。

  一系列数字化改革的成果正在改变就医模式,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从国家卫生健康委通报表扬的数字健康典型案例可见: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持续迭代“健康大脑﹢智慧医疗”,聚焦群众看病就医时遇到的“挂号难”“检查难”“支付难”“购药难”等难点堵点问题,打造一站式、智能化、全方位数智医疗健康服务;

  湖北省武汉市卫生健康委针对数据孤岛问题,建设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实现“数据同城同管”,全市涉疫数据全口径、全要素、全流程、全业务整合、治理与应用;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将线下就医流程迁移到线上,为居民看病就医带来方便,提高医疗效率,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至基层……

  这些典型案例就如一粒粒种子,在广袤的国土上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在很多地方,预约、诊疗、支付、药品配送、健康管理等医疗全路径已实现数字化,农村居民也可通过智能诊断、远程会诊等方式在家门口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其中,一些个体的感受可能尤为强烈。如,有的孤独症患者家在中小城市或边远地区,如何保障他们破解距离和成本的难题,从专业人员、专业机构那里获得帮助和抚慰?近几年,数字医疗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窗。借助数字化干预系统,家庭、社区、学校、康复机构等实现多场景的心理康复联动,突破了地域、空间限制,改变了区域间的医疗不均衡,为服务不足或欠发达地区的孤独症患者提供了治疗机会,点亮了他们的世界。

  我国正加速推动优质医疗服务资源扩容下沉,强调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这不仅是理念的变化,也是资源配置的变化,需要新的工具来支撑。物联网、远程监控、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穿戴设备等前沿技术拥有无限潜能,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带来了医药器械和治疗手段的创新,使医疗机构密切协作面向全人群提供连续性的健康管理成为可能,为实现全民健康提供了新机遇。

  从整体可见,我国卫生健康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工作进展迅速,涵盖了数字化医疗健康基础设施、数字医疗服务、数字消费医疗健康产品和服务、数字健康管理,并深入到医疗机构业务的各个方面,如药品库存管理系统、门诊挂号系统、划价收费系统、综合查询系统和信息管理平台系统等。同时,面对数字鸿沟、支付壁垒、监督盲区,还有尽快解决医疗数据共享问题、强化标准建立和规则制定、探索建立分类付费模式、个人信息权益保护等工作需要持续推进。

  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化,数字化浪潮的红利可期。如何让卫生健康工作更深度地嵌牢在数字中国的版图上,这一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也迎面而来。比如,《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提出,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水平。更加及时高效抢救生命、治疗疾病、防控传染病,是安全的基础保障,有赖于整合状态感知、建模分析、城市运行、应急指挥等功能,聚合公共安全、规划建设、城市管理、应急通信、交通管理、市场监管、生态环境、民情感知等领域,实现态势全面感知、趋势智能研判、协同高效处置、调度敏捷响应、平急快速切换。

  实现以上目标,着力点在于“健康入万策”。凝聚卫生健康社会治理合力,既在于鼓励医疗卫生机构、科研院所、企业等协同创新,也在于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联合创新、共建共享,实现跨行业、跨领域、跨层级共同围绕健康发力,形成发展的新局面。

主题:数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