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肥胖率10年增长2倍专家:管住嘴迈开腿不做“小胖墩”
人民网北京8月12日电(王国菁)联合国粮农组织(FAO)7月15日发布的《2019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中提到,每个年龄段人群都面临肥胖问题。其中,学龄段人群成为肥胖高发群体。
在我国,儿童肥胖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第四次营养健康调查报告显示,全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在2002年到2012年的10年时间增长了2倍,超重率增长1倍。
儿童期肥胖不仅会对其当前的身体发育造成严重影响,而且还将增加成年后肥胖相关慢性病的发病风险。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健康,让正值成长发育的儿童青少年变成了“小胖墩”?
糖类摄入量过高 倡导天然甜味物质
“糖类摄入过高是导致儿童肥胖的原因之一。”中国疾控中心营养研究所所长丁钢强在卫健委发布会上公开表示,2014年调查发现,3~17岁常喝饮料的儿童、青少年,仅从饮料中摄入的添加糖提供的能量就超过总能量的5%,城市儿童远远高于农村儿童,且呈上升趋势,由此带来的超重、肥胖问题也日渐突出。
添加糖,顾名思义,是指包括由生产商、厨师或消费者在食品中添加的单糖和双糖以及天然存在于蜂蜜、糖浆、果汁和浓缩果汁中的糖分。
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饮料含有较高的添加糖。2018年,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组织全国相关领域专家编写的《中国儿童含糖饮料消费报告》指出,近年来我国含糖饮料的生产和销售不断增长,儿童饮用含糖饮料的行为越来越普遍,饮用量也显著增加。
对于糖类摄入过多的问题,丁钢强表示,要尽快研究制定我国儿童添加蔗糖摄入的限量指导,倡导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饮料替代饮用,鼓励消费者减少蔗糖摄入量。
蔬果摄入量不足 保证每日一斤菜半斤果
与添加糖摄入量超标相反的是蔬果摄入量不足。2016年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在西安举行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营养及健康研究成果国家级报告会上,专家表示,儿童青少年的维生素A、维生素B1的摄入量达不到相应的标准。
今年全民营养周期间,部分省市公布的居民蔬果摄入量数据也显示,居民蔬果摄入量不足。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学校卫生所宋晓昀介绍,本市45%的居民每日蔬菜摄入量不足,43.7%的居民需要增加深色蔬菜的摄入,47%的居民每日水果摄入量偏低, 七成以上的3~14岁儿童青少年需要多吃蔬菜。
针对国民蔬果摄入量不足,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马冠生建议,应保证餐餐有蔬菜,天天有水果,一个人每天应该吃够一斤蔬菜、半斤水果。
脂肪摄入量超标 少吃畜肉首选鱼禽类
此外,儿童青少年群体还存在脂肪摄入过多的问题。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显示,在2005到2015年间,我国城乡居民粮谷类食物摄入量保持稳定,总蛋白质摄入量基本持平,脂肪摄入量过多,平均膳食脂肪供能比超过30%。
脂肪摄入过多,会造成肥胖,带来一系列代谢相关疾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学生营养室研究员张倩在接受采访时曾指出,猪肉、牛肉、羊肉等畜肉含的脂肪量相对比较高,且都是饱和脂肪酸。过多摄入饱和脂肪酸,易造成肥胖,也不利于心血管健康。
张倩表示,儿童青少年首先适当多吃鱼类,其次是各种禽类,最后是畜肉(推荐多吃一点牛肉、羊肉)。
学生运动时间不容乐观 需协力推进
随着城市化及交通方式的转变,儿童越来越缺乏运动也是导致肥胖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2016年受教育部委托,由上海体育学院承担的“全国中小学生体育健身效果调研”中,对全国32个省市,近100,000名中小学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中高强度运动时间不容乐观。
上海体育学院校长陈佩杰在“健康中国行动”之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2016、2017、2018三年调查数据来看,学生体质健康的整体优良率分别为26.5%、29.3%、30.3%。
儿童青少年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虽然学生的体质健康整体优良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仍存在锻炼场地有限、家长对孩子运动重视度不够等问题。
教育部数据显示,全国目前所有学校的足球场地,包括五人制、八人制、十一人制一共12万片,按照300人以上的学校来统计,平均每校只有0.5片足球场。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卫健委召开的“健康中国行动”之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在很多欧洲国家,周末或节假日家长会带孩子们参加体育锻炼,也会带孩子走很远的路,到很远的地方,还会参加体育竞赛活动。这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中国这样的家庭或者这样的家长还是极少数的。
围绕如何增强中小学生体育运动时间和质量,王登峰表示将加强体育与健康课和课外锻炼时间,让孩子们有更多时间到阳光下,到运动场。同时,为了实现学校体育的内容和目标,要加大体育师资力量建设和场地设施建设。
王登峰同时建议,家长对孩子们在假期的活动要有个统筹安排,鼓励孩子多到户外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