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是情绪器官?为何压力大会导致肠胃遭殃?
在现代社会,压力似乎成了我们的影子,无处不在。考试、工作、家庭,各种压力让人喘不过气来。有的时候,当我们面对压力来袭――比如面对明天的考试,马上要开始的演讲,要跟领导进行的汇报――此时此刻,除了头疼失眠,还可能让我们的肠胃“抗议”,出现腹泻、腹痛等不适症状,会忍不住奔向卫生间。
这背后的罪魁祸首,可能是一种叫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diarrhea,IBS-D)的病症。为什么压力大,会拉肚子呢?最近,《细胞代谢》杂志上的研究为我们揭开了压力如何引发IBS-D的神秘面纱。
压力多重传导闹腹泻
在揭示二者关系之前,我们还是先了解一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它是一种常见的影响结肠消化系统的疾病,表现为腹痛、腹胀和腹泻。其成因复杂,包括细菌感染、饮食不当、遗传因素和心理压力等。如果是面对压力时突然出现腹部不适,一般认为是压力诱导发生了IBS-D,即压力对肠道肌肉的收缩有所影响,改变了消化系统的功能和排便,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科学家们通过慢性束缚应激方案――将小鼠关在一个小管子内,让它不能转身,但又不会过度挤压身体,过段时间后,在这样“憋屈”的环境中,小鼠会产生慢性应激反应,通俗地说就是“成功”让小鼠背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进而出现了行为障碍以及明显的肠道功能障碍。
研究发现,小鼠的肠道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包括肠道远端绒毛的长度、隐窝高度、肠道的多种细胞,以及肠道干细胞的分化能力也不同于正常状态,甚至线粒体形态都发生了变化。
于是科学家开始再往前挖掘导致这一问题的罪魁祸首,发现心理压力会影响肠道中乳杆菌的数量和代谢。结果表明,吲哚-3-乙酸酯(IAA)比正常水平增加了3倍-5倍,IAA其实是一种由肠道中的乳杆菌产生的代谢物。
正常情况下,乳杆菌是我们肠道中的好朋友,帮助我们消化食物。但是,研究者们发现,当我们感到压力时,肠道中的乳杆菌数量会增多,它们产生的IAA也随之增加,会破坏肠道干细胞(ISC)的线粒体功能,影响ISC的分化,最终导致肠道上皮屏障的损伤。简单来说,就是IAA让我们的肠道细胞“生病”了。
肠道干细胞是肠道健康的关键,这些细胞负责肠道的自我修复和更新,保持肠道屏障的完整性。但是,当IAA出现时,它们就无法正常工作,肠道屏障也就受到了损害。
无独有偶,另一项研究发现,压力会让身体产生过多黄嘌呤,进而改变肠道中乳杆菌的数量和代谢,而乳杆菌产生的亚精胺会抑制树突状细胞中I型干扰素(IFN-α)的基线表达,导致结肠平滑肌细胞收缩功能受限,排便次数增加。
研究先评估了IBS-D患者的心理状态,发现他们焦虑评分和频率显著上升,同时用小鼠实验证实了心理压力可诱发类IBS-D症状。之前研究表明压力会使CD4+T细胞产生大量黄嘌呤致焦虑,这次研究发现IBS-D病人和压力模型小鼠血清黄嘌呤水平也上调,腹腔注射黄嘌呤还能直接引发IBS相关症状。
研究团队还发现,肠道菌群的失衡在IBS-D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鼠乳杆菌在多种小鼠IBS模型中都有所上调,而且这种细菌能够直接诱导IBS相关症状。
通过一系列实验,科学家们揭示了鼠乳杆菌是如何通过亚精胺抑制树突状细胞产生IFN-I,从而影响结肠平滑肌细胞的收缩功能。这就为压力引起的IBS-D的病理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治疗药物靶点提供了新方向。
放松心情才是根本
怎么来解决上面的难题?
好消息是,科学家们找到了一种可能的“解药”――α-酮戊二酸(α-KG),通过口服促进肠道干细胞恢复分化,弥补损伤。就像是给肠道干细胞穿上了一件“防护服”,保护它们免受IAA的伤害。
研究者们分析了重度抑郁症患者的粪便菌群组成,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发现,抑郁患者的乳杆菌属丰度和IAA水平都显著增加。这表明,上述机制在人类体内也可能存在,α-KG或许真的能成为一剂救肠良方。
当然,压力对身体的影响是巨大且广泛的,这项研究所揭示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研究者们接下来准备继续探索上游效应,解析面对压力时大脑如何发出指令,以及α-KG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研究压力和腹泻的相关性增进了我们对肠道健康和压力引发IBS-D机制的认识,也有助于找到解决办法。针对IBS-D症状,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治疗策略,包括药物治疗,如α-KG,以及增强IFN-α等免疫因子的功能以缓解症状。此外就是通过调整饮食和补充益生菌,来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减少乳杆菌的过度增长。
当然,个体也需要学会调节精神状态,掌握压力管理技巧,如冥想、瑜伽和深呼吸,以减轻压力对肠道的负面影响。如果过于严重,还需要通过专业的机构干预,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治疗方法处理压力,改善肠道症状。保持心理健康,也是保护肠道健康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