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每头猪都很宝贵!卫生监控、猪脸识别,AI走进养猪场


速读:9月10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中国政府网获悉,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
2019年09月13日 07:38

澎湃

  澎湃新闻记者 徐路易

  自2018年8月中国确诊首例非洲猪瘟疫情以来,全国已扑杀百万余头生猪,近期生猪价格亦出现了上涨。面对人们“能否吃上平价猪肉”的需求,每一只最终出现在人们餐桌上的猪都格外宝贵,而生猪是否能更多地“活着出栏”成了养猪场最关心的问题。

  “解决老百姓吃肉的问题,首先要解决自给率问题。”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在日前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如是表示。9月10日据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办公厅于近日发布了《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明确猪肉自给率的目标保持在95%左右。

  然而非洲猪瘟这一“黑天鹅”事件给国内养猪业带来的影响只是雪上加霜。近年来,中国传统的养猪场因为环保问题和经济效益不佳而关闭的已不在少数。这也为养猪企业和养猪户传递了一个信号:一定要科学养猪。

  9月10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中国政府网获悉,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提出要稳定当前生猪生产,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推动生猪生产科技进步,推广普及智能养猪装备。

  在这样的背景下,备受人们关注的AI能成为高效养猪的一条出路吗?根据阿里云披露的论证数据,AI可以让母猪每年多产3头小猪仔,且猪仔死亡淘汰率降低3%左右; 京东 数科则介绍其智能化养出来的猪平均出栏时间可缩短5-8天。智能养猪的手段还包括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温度、湿度、粉尘、氨气量、氮气量等,改善猪的生活环境;在物流环节,运用测温等技术,对运输中环境卫生的变化进行监控,猪脸识别……

  “再不好好学习就回家养猪!”这句话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代中国,或许已经不适用了。近几年来,互联网龙头企业纷纷“进军”养猪业,澎湃新闻记者选取了三家高科技养猪场,详解他们的“科技养猪经”。

   阿里云:为每头猪创建身份证,母猪可多生3仔

  “母猪杜洛克C7259号,没有怀孕,请在12小时内再次安排配种!”这样的提醒出现在国内一家养猪场的工作人员电脑上。

  2018年12月, 阿里巴巴 旗下阿里云与四川特驱集团和德康集团合作开展“AI养猪”,其中一个项目是同养猪科学家合作研发能判断母猪是否怀孕的算法,以提升猪场产仔量。9月11日,阿里云农业AI工程师雷宗雄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过半年多的实践,阿里云大脑已经可以有效辅助人工判断。基于设备获取的图像和视频数据,工程师们还在开发更多应用。

  母猪有没有怀孕是一件大事,对于猪场而言,母猪产仔量是核心竞争力。何时配种、配种之后是否怀孕、是否要重复配种,一个周期一般耗费1个多月。而如果母猪错过怀孕期没怀上,就成了养猪人口里的:“无效饲养”。

  事实上,是否受孕这一点,母猪自己也不知道。所幸,科学家已经发现猪的行为本身就是真相。

  人都有自己的身份证,但通过阿里云ET大脑,每一头猪也会有自己的身份证,并建立相应的档案,将每头猪的品种、重量、喂养天数、出生日期、病情史等信息输入档案。

主题:养猪|养猪场|每头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