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路绿色生产力第十五届“绿色发展低碳生活”主题对话在京举行
6月27日,由生态环境部、北京市人民政府指导,中国新闻周刊主办的第十五届“绿色发展 低碳生活”主题对话在京举行,围绕主题“碳路绿色生产力”,开启了一场事关可持续发展的对话。
原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中国气候谈判首席代表苏伟,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司长刘德春,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陆新明,中国能源研究会原常务副理事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周大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工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潘家华,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原主任、首席专家、《中国新闻周刊》首席低碳传播官贾峰,主办方代表中国新闻社社长陈陆军,中国新闻社副总编辑张雷,中国新闻周刊社长吕振亚,中国新闻周刊总编辑王晨波,以及多位企业代表出席活动。
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频发,多个气象极值被打破。眼下,中国北方正遭遇“酷热烤”,南方在经受“暴力梅”,旱涝并发。如何科学有效应对气候变化?这既是全球热议话题,也是本次活动的初衷。在活动15周年之际,围绕气候风云老友记、能源革命启示录、美好生活可循环三个章节,各界嘉宾展开精彩探讨。
气候风云老友记
解振华在致辞中谈到,实现“双碳”目标,实现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真正还要靠青年,青年是世界的未来,是保护地球的最主要的力量。
在圆桌对话中,苏伟回顾自1988年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磋商,至今36年。他看到中国参与国际气候谈判三十多年来的变化:全球温度上升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高,国际对气候变化的认知从忧虑到危机,减碳模式从自上而下变为自下而上,中国角色从参与者、推动者、贡献者到引领者演变。
“应对气候变化,每个国家乃至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这种责任和义务是共同的,但责任的大小不一样。”陆新明表示,在“碳路绿色生产力”的过程中,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中国既要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又要树立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还要引领全球气候治理。把应对气候变化从挑战变成发展的动力,实现国家利益和人类利益的共赢。
潘家华梳理了中国从碳公平、碳资产,到碳预算、可持续发展,一路走来所经历的发展转变和思维变化。在他看来,零碳不是挑战,零碳也可以成为社会福祉和奢华的生活方式。要适应社会所需,走绿色生产道路。
能源革命启示录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也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主战场。在这场能源革命中,传统能源如何“向新而变”?新能源如何“向绿而行”?
刘德春在致辞中表示,今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首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中,能源类项目过半。十年来,我国能源消费、供给、技术、体制革命成效显著。其中,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分别下降60%和80%。2023年中国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超过了世界其他地区的总和,成为推动全球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最大贡献者。
“当前我们在能源消费、供应方面还有增长的压力,同时环境资源的压力仍然比较严峻,出路就是大力发展新能源。”周大地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低碳转型必须加快推进。低碳不是牺牲合理的能源消费,而是更绿色高效安全。绿色低碳能源系统具备多项优势,包括大幅度提高资源保障,整体提升能源系统效率、使全社会能源成本明显下降,全面提升环境质量等等。我国还要进一步提高风光装机年增数量,电力系统需要体制性改革和系统性技术改造,来适应新能源发电系统的要求。
在圆桌对话环节,中国石油质量健康安全环保部副总经理杜卫东表示,中国石油规划到2035年实现新能源与油气业务三分天下,2050年热电氢占比50%,再造一个“绿色中国石油”。他提到,近年来中国石油天然气产量占比超过原油,诸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突破,比如研制成功全球首台12000米特深井自动化钻机等,在国内率先制定实施《甲烷排放管控行动方案》。在OGCI(油气行业气候倡议组织)等国际组织中,中国石油更是扮演重要角色,为全球减碳贡献力量。
中国石化健康安全环保管理部副总经理陈俊提及,低碳转型中,作为以“卖油为生”的企业,不可避免面临挑战。但低碳不是过苦日子,是追求品质生活的过程。中国石化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碳达峰八大行动”,发挥下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油转化”“油转特”,以及新能源开发为转型方向,为减碳贡献力量。目前中国石化已打造约117个碳中和示范项目,2023年,整个中石化万元产值碳排放相比2020年下降11.8%。
美好生活可循环
当下,推动低碳生活和循环经济,既是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路径,也有助于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废弃物减量排放,低碳生活已经成为风尚。
贾峰在演讲中把“勤俭持家”这一中华传统美德放在“双碳”目标下进行了新解读,探讨了消费者如何在衣食住行等领域践行低碳生活,以减少个人碳足迹。他表示,“目前中国居民消费领域碳足迹占比已经过半,要实现《巴黎协定》的控温目标,仅靠生产侧减碳还不够,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居民消费模式,让绿色低碳生活落到实处”。
基于企业在法规履行、战略规划、ESG建设、绿色价值链、环保公益等方面的表现,活动现场还发布了“2024年度低碳案例”。他们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绿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新奥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索尼(中国)有限公司、蔚来能源、深圳全棉时代科技有限公司、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鸿星尔克、一嗨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