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教学科研人员招聘公告
招聘人数
人体解剖学
3
组织胚胎学
3
人体寄生虫学
3
医学微生物学
3
病理学
3
病理生理学
3
医学生理学
3
医学心理学
2
二、招聘要求
(一)基本要求
1.坚持立德树人,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认同学校精神和共同价值观,学风严谨,身体健康,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能够全职来校工作。
2.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毕业于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第一学历为医学相关专业。具有境外学习(工作)经历和博士后工作经历者优先。
3.身心健康。
(二)教授岗位要求
1.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
2.国内应聘者应具有5年以上高级职称任职经历,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承担本学科核心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成果和教育质量突出,主持过省部级及以上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或取得过省部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排名前3);具有独立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经历。国外应聘者应具有海外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3年以上工作经历,近年来在本学科领域的重要刊物上发表一定数量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突出成绩。
3.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带动学科方向发展和组织团队开展教学和科学研究。
如达到苏州大学东吴特聘教授应聘要求,可应聘东吴特聘教授岗位。岗位要求及待遇详见: https://rsc.suda.edu.cn/4f/a0/c275a544672/page.htm
(三)副教授岗位要求
1.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
2.从事一线教学工作,承担本学科核心课程的教学工作,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主持过校级及以上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或取得过校级及以上的教学成果(排名前2)。
3.在本学科领域的重要学术期刊发表一定数量的高质量研究论文,具有独立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经历。
(四)讲师岗位要求
1.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
2.有教学经验者,或有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类项目,发表教学论文,指导学生开展科研训练、学科竞赛等经历者优先。
3.在本学科领域的重要学术期刊发表一定数量的高质量研究论文。
三、岗位职责
高质量承担相关课程教学任务,教学工作量饱满,课堂教学评价质量优良,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在一流课程建设、精品教材建设和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建设成效突出;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取得高水平研究成果。
四、岗位待遇
(一)薪酬待遇
岗位
薪酬
安家补贴
启动经费
备注
教授
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
50-100万元
50-100万元
另加绩效奖励,上不封顶
副教授
20-40万元
30-40万元
讲师
15-20万元
20-30万元
符合学校东吴特聘教授(分为领军人才、拔尖人才、精英人才)、青年特聘教授和优秀青年学者等四类岗位的,薪酬待遇按《苏州大学高层次人才计划实施办法》执行。
(二)提供良好的办公环境和空间。
(三)教授、副教授岗位可按照相关政策落实事业编制。
(四)按省市相关规定缴纳各类社会保险。
(五)可租住学校教师公寓或给予租房补贴。
(六)协助解决子女入学入托。
五、报名方式
报名时间:2024年6月29日-2024年10月31日
报名网址: http://rczp.suda.edu.cn
联系电话:0512-65885620
联系人:胡老师
特别提醒:系统内“申请职位”页面,请选择“基础医学院”;招聘类型选择“急需招聘”
附:
学院简介
一、苏州医学院
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办学历史可以追溯至创建于1912年的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附属医院可以追溯至创建于1883年的博习医院;生命科学教育可追溯至创建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生物学系和创建于1903年的上海女子蚕业学堂。2008年1月,苏州大学整合医学、生命科学等相关学科,组成苏州大学医学部。2021年7月,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苏州市人民政府和苏州大学”四方共建〞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及附属医院,苏州大学医学部更名为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
经过112年的建设与发展,苏州医学院已成为一所基础坚实、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医学院。苏州医学院现有基础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和护理学院6个学院、4个临床医学院和13个科研院所。截止目前,与医学和生命科学相关的11个ESI学科全部进入基本科学指标(ESI)全球前1%,其中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2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教师中,有“两院”院士5人,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81人次。(苏州医学院官网: http://medical.suda.edu.cn )
二、苏州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苏州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源自苏州医学院基础医学系。2008年初基础医学系和生命科学学院合并组建苏州大学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2023年12月,因学科建设发展需要,成立苏州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获得者2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江苏特聘教授2人、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资助者1人、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1个、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6人、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9人、苏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苏州市优秀教师与优秀教育工作者各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