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科学网—与本组同学的一次沟通记录


速读:与成年人相比,老年人肠道菌群主要呈现如下特征:(再往下就是过渡到她这篇综述重点要描述的内容去了)。 (再往下就是过渡到她这篇综述重点要描述的内容去了)近些年来,运动员肠道菌群结构改变与其运动能力之间的可能内在联系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从非功利的角度考虑,通过1-2篇综述的写作、修改、发表。 建构良好的肠道菌群微生态系统是维护宿主健康的重要保障[2-4]。 例4(2024,中国运动医学杂志):肠道菌群是促进宿主健康不可或缺的“器官”,被视为宿主的“第二基因组”[1]。
与本组同学的一次沟通记录-20240622

精选

已有 218 次阅读

2025-11-11 20:03

| 系统分类: 教学心得

偶尔翻到保存的一条记录,放在这里,敬请批评指正。

问题的提出

XX 同学: “老师,你不感觉这样写综述很表浅吗?” “对于一个刚入研究生的小白来说,有可能想通过阅读一篇综述,了解自己研究方向领域中都有啥,感觉阅读这种表浅的中文综述,还不如直接去阅读英文呢”

我的回复

经过思考,做出如下解答。

个人认为,要求研究生写综述,一般都是中文综述的目的在于:

① 通过对某一个专题或主题文献的集中研读,首先可训练自己的学术判断力,也就是学习了解什么样的文献是值得精读,什么样的文献只需要读一下,了解一下就好。其次在于学习掌握自主查询、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不管是经典的综述,还是研究性的论文,需要从中提取到自己认为有意义的关键信息,来为我所用。 综述本来就是借别人的材料,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所以你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对材料进行整理加工,对信息进行提取,而绝不是从英文翻译成中文,然后直接罗列在那里。

② 其目的和意义还在于训练研究生的逻辑思维,或者说要开始建立一个自己熟悉的表达范式,能有理有据的把一个事情说清楚。不管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中不同部分之间的内容,联系在哪里?应该如何体现?这是应该着重训练或者说强化的。(如果一篇文字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是比较好的选择。如果暂时还做不到,就需要在书面语言表述中,借助各种联系或转折的词、句,把这种可能联系尽量体现出来。前、后内容之间、上、下文之间没有联系的文字,其质量值得推敲。)

③ 写综述的另外一个重要目的,是训练研究生书面语言表述的规范性。一个事情你懂了,不见得能用语言描述的非常清楚。而且即便是你能说的清楚,不代表你能写的很清楚。书面语言表述的 简洁、清晰、准确、规范 ,是一个很高的要求,是需要有一个训练、培养的过程的。

为说明这一点,举例如下:

例 1 ( 2016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众所周知,机体的内、外表面及腔道中存在着大量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主要覆盖于皮肤、粘膜等表面。成人体内共生菌群数目约为 10 14 ,为人体细胞数量的 10 倍 [1] ,大多分布于肠道。其所包含的遗传信息约为人体自身基因组的 150 倍 [2]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肠道菌群中已鉴定出的种类主要包括硬壁菌门( Firmicutes )、拟杆菌门( Bacteroidetes )、变形菌门( Proteobacteria )、放线菌门( Actinobacteria )、梭杆菌门( Fusobacteria )等,包含与其相关的 1800 个菌属及 1.5 ~ 3.6 万个菌种。其中丰度最高的是硬壁菌门与拟杆菌门 [3,4] 。肠道菌群在胃肠道中的分布并不均衡,从胃内(菌群总数 10 2 CFU/mL )到结肠(菌群总数 10 10-12 CFU/mL ),菌群数量级逐渐递增,其多样性也同步上升 [5,6] 。

人体从出生到成长、衰老的过程中,其肠道内定植及居留的菌群种类、成分与结构始终保持动态变化。在正常生理条件下,不同菌种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宿主、外界环境与细菌三者间形成的共生、互惠关系共同维持着上述微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7] 。肠道菌群与宿主共同进化,为宿主提供其自身不具备的酶和生化代谢通路,而且可影响人体的消化吸收、脂肪储存、能量代谢及免疫调节机能 [8,9] ;作为菌群宿主,人体为肠道菌群提供栖息场所与代谢供能底物。这种互惠共生关系增强了机体从外界环境获取更多营养及能量的能力。

当前的反思: 她这个对肠道菌群的概述,现在看起来有点啰嗦,还可以继续精简凝炼。但当时由于我对这一块也只是刚涉及不久,了解的不多,也就只好这样写了。

例 2 ( 2022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00 多年前,希波克拉底就提出“万病之源,始于肠道”。正常情况下,菌群与人体所构成的 “ 超生物体 ” 内部及与外界环境之间保持动态平衡,共同维持机体健康。人从出生到衰老,肠道微生物一直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 与成年人相比,老年人肠道菌群主要呈现如下特征: (再往下就是过渡到她这篇综述重点要描述的内容去了)

例 3 ( 2023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与宿主共生的微生态 系统对宿主健康的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同。这一微生态系统中的细菌超过 80% 存在于人体肠道内,其数量与人体细胞总数大致相当 [1] 。肠道菌群的动态变化,可直接参与调节宿主代谢途径,影响宿主代谢表型,进而影响宿主健康 [2-3] 。 (再往下就是过渡到她这篇综述重点要描述的内容去了)

例 4 ( 2024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肠道菌群是促进宿主健康不可或缺的 “ 器官 ” ,被视为宿主的 “ 第二基因组 ” [1] 。建构良好的肠道菌群微生态系统是维护宿主健康的重要保障 [2-4] 。 (再往下就是过渡到她这篇综述重点要描述的内容去了) 近些年来,运动员肠道菌群结构改变与其运动能力之间的可能内在联系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已有研究者尝试提出 “ 运动员微生物组 ” ( the athletic microbiome )这一概念 [5-9] ,并对其内涵进行了初步阐释。

总体而言,是试图通过比较简要的描述,体现其中必须要表述的信息。更重要的是,需要实现与后续描述内容的衔接与过渡。

当然,你这个表浅的说法也不是没有道理。原因在于:真正科学价值高的、或者说有学科导向作用的综述,初学者或普通的科研工作者,可能是没有资格写的。有一类专门的杂志,名字都是 Annual review of XXX ,那上面发表的,可能才是你说的有价值的综述,是可以真正有助于了解某一领域、某一研究方向的进展和发展趋势的。还有,你可以关注一下 Nature 系列 reviews 的杂志,比如: 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 ,里面文章内容质量也都是非常高的。像这些杂志,相当一部分版面或内容,是不接受投稿的,只向本领域的大咖约稿。如赵立平教授于 2013 年,在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 上发表过 1 篇综述: The gut microbiota and obesity : from correlation to causality ,就是该杂志了解到他在肠道菌群与肥胖这一领域有非常出色的工作,向他约稿。贾伟教授于 2008 年,在 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上发表过1篇综述: Gut microbiota: a potential new territory for drug targeting ,应该也是该杂志向他约稿。 直白一点说 ,做 Science 做到有大牌 / 权威期刊向你约稿写综述这个地步,证明你在这一行里,至少算是个有名有姓的人物( big shots )了。

然而,目前相当数量的中文综述和英文综述,可能都只是一些习作。很多作者在这个领域可能还没有开展过研究工作,尚缺乏学术积累。对这个学科或研究领域的由来与发展趋向,也不够清晰。如果总是停留在看别人工作的表面上,不去做具体的工作,就不会有个人的判断或心得体会。而在缺乏真实心得体会的情况下写出来的文字,能不表浅吗? 但客观而言,新手入门本身就需要积累,需要一个逐步充实、完善的过程;表浅的认识,并非不可接受。

简而言之,对于研究生而言,我个人觉得,这种“表浅”的训练也是必须的。从功利的角度考虑,掌握了写综述的基本范式,即便是申请不到研究经费,也可以有论文发表,而且还可以作为后续申请课题的素材和研究基础,不是一个很划算的事情吗?从非功利的角度考虑,通过 1-2 篇综述的写作、修改、发表。能够逐步学会凝炼出主要的科学问题或观点,学会找到合适的素材来支撑这一问题或观点,学会规范的表述出来去接受同行评议( peer review )。 事实上,也就完成了从本科生学习模式向研究生学习模式的过渡 。本科阶段,貌似还没能掌握这个手艺,现在逐渐掌握了,那就证明这个研究生没白上。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沙继斌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05342-1509851.html

上一篇: 与本小组同学浅谈文献阅读与写作

主题:训练|需要|写综述|书面语言表述|与本组同学|中文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