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什么样的大学教育最有成效?唐僧师徒有真经
精选
已有 4961 次阅读
2023-11-18 10:10
| 个人分类: 谈点正事 | 系统分类: 教学心得
什么样的大学教育 最有成效 ?这是一个永恒 的课题 。讫今,发表的关于这个课题的研究论文多如牛毛,但正如不出所料,各种见解五花八门,莫衷一是。
最近,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Patrick T. Terenzini 教授 荟萃 了 自 1970年以来50余年 全世界公开 发表的 7000多项 关于 大学如何影响学生 的 研究 (教育就是影响,其成效取决于教育者如何和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受教育者) , 试图回答: 在 浩如烟海 的 循证研究成果 中,埋藏着哪些日常可操作的金 规则 ,可以帮助 大学的 教职员工更 有效 地 教育 学生?
可以明确的是, 有效的教育绝不是说教,而是为学生创造有效的学习经历。正如爱因斯坦所说, “ 言辞现在是,今后仍将是空洞的声音,通往毁灭之路从来都与关于理想的浮华之辞相伴。但是人格并不是由他们所听到和说出的,而是通过工作和行动形成的。因此,最重要的教育手段一直是鼓励学生采取行动。 ”
Terenzini 发现,有教育成效的 学生 经历有 6个特征 ,大学 为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所做的一切 ,只要 具有 这 6个特征中的 任何 一个 , 就是有效的 ,具有的 特征 数越多越有效,反之,其 有效性 就值得怀疑 。
现实中有没有完全契合全部 6个特征 的教育?这种教育哪怕只是一门课程、一个项目、一项政策。
老文正在 “ 众里寻他千百 度 ”时,灵光一闪 , 《西游记》 “ 却在 , 灯火阑珊处 ”。 唐僧师徒西天取经 最契合全部 6个特征 。
第一, 遇到有挑战性的想法或人 ( Involve encounters with challenging ideas or people )。
牛顿第一 运动 定律 ( 又称惯性定律 ) 说, 任何物体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为止 。 Terenzini 认为, 学生 在 学 业 、认知、社会 心理 、职业准备 等 方面 的改变,也基本上遵循 这 条 定律 。
挑战学生的 “ 外力 ”表现为思想 、信念、观点 、 教育环境 等, 与学生所持有或能够接受的不同 , 也可能是与学生 在很多方面 大 不 相 同的人。无论它的性质或来源是什么 , 如果挑战不是 太 小以至于几乎 不能引人 注意,或者是 太 大以至于很快被拒绝,它就会为更广泛 、 更深 远 的知识 ,为 思想或信仰的改 变 ,以及 为 采用更差异 化 和 全面化 的理解打开大门。
唐僧师徒西天取经 ,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举世公认,每一难都是令人刻骨铭心、惊心动魄但又恰到好处(例如,不时陷入绝境但肯定死不了)的挑战。
第二,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挑战 ( Require students’ active engagement with the challenge ) 。
过去半个世纪 关于教育成效 的研究,最 高度一致 的发现是 , 学习不是一项观赏性 活 动 。 要想学习,学生必须有意义地接受挑战 , 投入精力解决挑战带来的新旧之间的紧张关系。参与程度越高,教育 收 益越大。
取经之路是修行之路,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唐僧师徒既 不 能 走捷径 (尽管他们有走捷径的本领,例如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可直达灵山) , 也 不能 走旁门左道, 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面对所有 接战 。
修行 为什么不能走捷径? 在过流沙河那回,孙悟空对猪八戒解释过: “但只是师父要穷历异邦,不能够超脱苦海,所以寸步难行也。我和你只做得个拥护,保得他身在命在,替不得这些苦恼,也取不得经来;就是有能先去见了佛,那佛也不肯把经善与你我。正叫做,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修行为什么 不能 走旁门左道?取经团队在路阻火焰山时,猪八戒建议绕过去: “且回去,转路走他娘罢。”土地告诉八戒:“但说转路,就是入了傍门,不成个修行之类。”那意思好比你是一个理工科大学生,你感觉高数很难,想绕过去,但不学高数能拿理工科文凭吗?
第三, 发生在支持性环境中 ( Occur in supportive environments )。
有效的教育经历更可能发生 在 激励 探索、 检 视 、实 践 和冒险的环境中 。 在这种环境中, “失败”是可以接受的,甚至是 被期待 的。支持性环境提供鼓励和适当的指导,帮助学 生 坚持并取得成功。无论其形式或起源如何,支持都有助于挑战引发的学习或发展势头的延续。
然而,支持并不意味着溺爱学生或 降 低 难度和要求 。支持为学 生 提供了应对挑战所需的一切,并 使学生 从解决挑战所造成的紧张关系中受益。
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得到了 “ 叫天天应,叫地地灵 ” 的支持。这样的支持,在老文看来,已是最顶格的支持。正因为有这样的支持,孙悟空面对所有妖怪都全然无惧,而唐僧和其他弟子一路上也越来越敢于直面各种艰难险阻。
第四, 鼓励 主动和 现实世界 的学习 ( Encourage active, real-world learning )。
讲课( lecturing) 在今天依然是大学压倒一切的 教学 方式。 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扮演着被动角色,主要通过记忆和回忆来学习。 实践和 越来越多的 研究证明 ,完全的讲课 是效果最差的教学方式 。 因此有学者指出 , 考虑到讲课会 加 大教育差距 或 不平衡 ( educational disparities),主要以讲课 方式 教学是不道德的。
19 90年代 开始出现 积极教学法 ,它 利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让学生参与自己和他人的学习。在 主动 学习 中 ,学生经常处理现实(或 仿真 )世界中没有正确答案或解决方案的问题。 相比于传统的讲课, 主动和 现实世界 的学习 可以提高问题识别、批判性思维、评估证据和替代想法 , 以及 包容分歧 等能 力 。
取经团队行至 宝林寺 时,唐僧问 弟 子 : “西天怎么这等难行?我记得离了长安城,在路上春尽夏来,秋残冬至,有四五个年头,怎么还不能得到?”孙 悟空 呵呵笑道: “早哩!早哩!还不曾出大门哩!”“我们还在堂屋里转哩!”猪八戒和沙僧都不解,孙 悟空说 : “兄弟,若依老孙看时,把这青天为屋瓦,日月作窗棂,四山五岳为梁柱,天地犹如一敞厅!”
唐僧师徒西天取经,没有课堂和说教,唯有 “ 踏平坎坷成大道 , 斗罢艰险又出发 ”。如果说有课堂,课堂就是 “ 犹如一敞厅 ”的 天地。天地当 是我们能想象的 最大课堂, 也是最 现实世界 。
第五, 让其他人参与进来 ( Involve other people )。
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可能是一项单独活动,比如阅读、 欣赏、观察、 思考 等 。然而,当学生与其他人(如同 伴 或教师) 接触 时,就会出现挑战。 而与他人合作(例如加入 一个小组 ) 还可以为解决挑战产生的冲突提供支持。
大学既是一种学术 经历 ,也是一种社会 经历 ,与 他人 互动会改变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在某些思想、信念和观点上使 学 生社会化 , 并使学生 朝着更加自由和宽容的方向发展。 此外, 与教师、同学 等 联系 密切 的学生更有可能在时间和精力上做出学业成功所需的投资。
唐僧师徒 西天取经是典型的互学互鉴、教学相长。他们一路上 经过 了 宝象国 、 乌鸡国 、 车迟国 、 西梁女国 等 多 个人间国度 ,一方面像万世师表孔子领弟子周游列国一样,师生每天摸爬滚打在一起,另一方面,牵涉或过招的,不仅有从国王到百姓形形色色的人,更有各种妖魔鬼怪、各级各类神仙。
第六, 邀请或促进反思 ( Invite or promote reflection )。
读万卷书 , 行万里路, 并不能 自动转化为拥有智慧 。 从单纯的经历到智慧之旅的决定性特征 , 是个人 对 所经历 事件 反思 的质量和深度。 最好的反思 方 式 是内省,植根于自我完善的愿望和对生活复杂性的更深理解。拥抱内省和深刻反思不仅可以带来个人启 发 ,还可以 促进 职业成长。
因此, 有效教 育 的一个重要特征 是,注重 引导 学生 进行内省实践 , 帮助他们驾驭自己的经历,鼓励深入反思,并营造一 种 环境,让他们能够获得深刻的见解和教训。
如前所述, 取经之路是修行之路。修行的 法门是悟 ——悟空,悟能,悟净 。 无论是 “ 只要你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 ” 的顿悟,还是 “路途虽远,终须有到达之日, 却只是魔瘴难消 ”的渐修,都离不开 反思和反省,正所谓 “自心地上觉性如来”。
当然,一种教育其成效究竟如何,终极检验标准是结果。
唐僧师徒 西天取经的成果举世瞩目 ,毋庸赘言 。 取经团队到达灵山, 过了凌云仙渡后,唐 僧 反谢了三个徒弟。 孙 悟空说: “两不相谢。彼此皆扶持也。我等亏师父解脱,借门路修功,幸成了正果;师父也赖我等保护,秉教伽持,喜脱了凡胎。”
特别是,其成果有一一对应性,毫无争议。也就是说,你不得不承认,唐僧师徒的成就直接且唯一得益于西天取经。
现实中,无论是一门课程、一个项目还是一项政策,其最终成效其实是很难说得清的。例如,一个大学毕业生修过 N个老师的N门课程,这个毕业生的成就究竟最得益于哪个老师的哪门课呢?神仙都说不清。
正因为如此,大学提高教育成效 的 最大困难所在 是, 大学里人人都知道应该怎么做才能提高教育成效 (谈教育,人人都可以说的头头是道) ,但人人都不愿意按应该怎么做的去做。
综上,无论从过程特征还是从最终结果看,唐僧师徒 西天取经 都 是 古今中外 最有成效的教育 ,即使在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在设计、推行、实施 一个 教育 活动 时学习或效仿,就像《西游记》永远值得细细品味一样。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文双春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2323-1410085.html
上一篇: 大神们帮你是因为跟你关系好?